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孔繁明为获取经济利益,伙同他人私自提炼氧化铜和处理化学废液,并将污染性极强的废铜蚀记得液和三氯化铝废液直接排入厂区附近,造成厂区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2003年6月16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孔繁明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万元,被告人刘强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据悉,这类案件在大连尚属首例,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 标签: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事件 孔繁明 三霸化铝废液 违法犯罪行为
  • 简介:有期徒刑等级划分应当在修正的刑罚分配主义框架内进行。在立法阶段,有期徒刑的轻重等级具有标识罪行轻重的形式机能,应以5年和10年有期徒刑作为轻等、中等与重等有期徒刑的界限点;在行刑阶段,有期徒刑的长短期划分模式具有标识不同期限自由刑改造效果的实质机能,应以1年和15年作为短期、中期与长期有期徒刑的界限点。

  • 标签: 刑罚一体化 有期徒刑轻重分等 有期徒刑长短分等
  • 简介:有期间研究的一个必然逻辑起点就是论证或有期间真伪问题。从制度的本源上展开分析,或有期间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乃为独立存在的期间制度。然存在或有期间却并非当然具有存在之必要,还需要论证或有期间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或有期间应当是具有独特存在价值之制度,即能够通过限制处于比较优势地位的一方当事人获得或行使特定的权利,结束权利所处的不确定状态,从而妥当地均衡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或有期间制度的构建则应当遵循或有期间内在价值的指导,着眼于"严格性"的基本定位,同时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兼顾公平,以安排或有期间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或有期间制度的基本规定应当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并列规定于我国未来民法典期间制度一章节之中。

  • 标签: 或有期间 民法典 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
  • 简介:晚近,无期徒刑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是部分国家立法废止了无期徒刑,二是部分国家采用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方式强化无期徒刑的适用。这两种趋势导致无期徒刑的适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成为某些国家拒绝引渡的理由。在引渡问题上,一些国家对无期徒刑的审查和甄别关注的只是无期徒刑的可变通性,即对被判处无期徒刑者实行减刑、假释的可能性,而并不要求此种减刑、假释具有必定性。我国主管机关在境外追逃中应当注重对被请求国法制、司法实践和法律理念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说明和证据,努力化解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或障碍。

  • 标签: 无期徒刑 终身监禁 酷刑 引渡
  • 简介:在控制死刑的背景下,徒刑制度必须合理承接遏制犯罪的社会功能。与域外徒刑制度相比,中国徒刑制度的缺陷是刑期遇低,执行期限遇短,减刑遇陡,因而需要给予宽严相济的改革。

  • 标签: 死刑控制 徒刑制度 改革
  • 简介:死缓、无期徒刑不能刑期折抵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但是此种共识却导致死缓犯、无期徒刑犯因为先行羁押时间的差异而“同判异罚”。如此之根源在于混淆了“应当刑期折抵”和“如何刑期折抵”这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折抵之共识脱离了刑期折抵制度人权保障、人性关怀的价值基础,违背了刑法适用人人平等与刑法之公正合理的原则要求,背离了无罪推定与上诉不加刑的诉讼原则。死缓、无期徒刑减刑为有期徒刑后进行刑期折抵是相关立法的应有之意亦是刑期折抵制度的内在要求,允许折抵才能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

  • 标签: 刑期折抵 死缓 无期徒刑 公平正义
  • 简介:编辑同志:保外就医是一种暂予监外执行刑罚的法律制度,是对在服刑期间确实犯有严重疾病的罪犯,经批准后取保在监外进行救治的一种临时性刑罚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各地执行情况不尽相同,尤其是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是否可以适用保外就医存在疑义。一种观点认为,无期徒刑罪犯不得适用保外就医。

  • 标签: 保外就医 无期徒刑 罪犯 判处 暂予监外执行 刑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