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及配套法规首次对技术侦查的内涵、外延、审批执行程序及取证的法律地位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定,实现了技术侦查措施的正式入法。但是实践中技术侦查仍然存在着内涵不明、外延不清、审批程序不合理及获取的证据材料如何适用不明确的问题。针对技术侦查立法的新变革和现实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今后,应从技术侦查的批准与执行程序及技术侦查所获取证据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技术侦查 内涵 外延 审批执行程序 技侦证据的使用
  • 简介:我国正处于网络隐私侵权事态严重而权利救济不力的困境之中,有必要研究和借鉴欧盟更为完善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以Facebook面部识别技术的网络隐私侵权案为切入点,可以对欧盟以法律规制为主导的保护模式和以行政救济为主导的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探究,并通过研究欧盟对Facebook面部识别技术的具体调查及规制进一步阐释欧盟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运作模式,将Face.book同我国著名的社交网站人人网在有关方面加以对比,借以阐发我国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并就欧盟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进行探讨。

  • 标签: 欧盟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 法律规制 行政救济Facebook 面部识别技术
  • 简介:融入法益理念的伤害原则构成了犯罪化的起点,与其存在着严重冲突的家长主义,很难证立刑法。相对于道义论,结果主义更符合法益保护原则和最后的手段原则的趣旨,故可以成为划分刑法边界的道德理论。根据功利主义,刑法与侵权法的划分标准有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加害行为及行为人的发现率、受害人主张权利的积极性、行为人的破产风险等;刑法与行政法的划分标准有处罚措施、污名、执法合作的可能性和危害性等。当然,功利主义的标准还需受到规则结果主义的限制。根据刑法的边界理论,诸如通奸、乱伦等行为,都不应当被犯罪化处理。

  • 标签: 法益 伤害原则 道义论 功利主义 刑法 侵权法
  • 简介:水权概念的厘清是水权制度建设与水权理论研究的前提,我国法学界对水权概念、水权客体以及水权性质等问题争议很大。水权兼具私权、公权双重属性,其客体为水体。取水权为用益物权,不同于水资源所有权与水所有权。目前,《物权法》所确定的取水权是水权最主要的形态。水权具有抽象化定义之前,枚举式的定义比较可取。

  • 标签: 水权 范畴 客体
  • 简介:网上作战是新形势下一种全新侦查工作模式,它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侦查方式的不足,极大的提高了破案效率。开展网上作战,电脑、信息技术必须有极大的发展,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必须基本完善,信息资源应该高度共享。网上作战相较于传统的侦查模式,其优势在于更精准的侦查信息,更便捷的侦查工作模式,更高的办案效率,更强的创新性和便捷的操作性。当前,网上作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安数据库收集的信息量不大,检索比对的应用程序功能有限,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共享度不高。因此,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侦查实践中积极推广、完善和不断创新网上作战技战法,永葆网上作战的活力。

  • 标签: 侦查模式 网上作战 技战法
  • 简介:<正>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正如部分共犯会中途加入那样(承继的共犯),也存在部分共犯中途退出的情形,此即为共犯关系的脱离0(I)所谓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自共犯关系成立直至犯罪最终完成,尽管部分共犯已退出该共犯关系,但其他共犯仍继续实施犯罪,并达到既遂(在着手实行之前退出的,也可以是未遂,下同)的情形。根据共犯类型,共犯关系的脱离可分为共同正犯的脱离与教唆犯的脱离、帮助犯的脱离;根据具体脱离时点,又可分为着手实行之前的脱离、着手实行之后既遂之前的脱离以及既遂之后的脱离。研究共犯脱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明确共犯脱离理论的意义,界定共犯脱离与共犯中止之间的关系;其二,明确共犯脱离的法律效果,解决脱离者对

  • 标签: 既遂 中止犯 共犯中止 帮助犯 成立要件 犯意
  • 简介:绿色证券是我国继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之后推出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目前,绿色证券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绿色证券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建立健全绿色证券法律制度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色证券政策基本理论、发展现状、实践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证券政策法律化的构想,并对绿色证券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标签: 绿色证券 环保核查 环境信息披露 法律制度
  • 简介:<正>数人犯罪的核心问题是确定正犯,台湾学者许玉秀指出:"确定了正犯,共犯相对地就确定了,也解决了正犯与共犯有无必要区分的问题。"[1]在德、日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共犯体系以正犯为中心。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主犯、从犯和胁从犯,主犯是我国共犯体系的核心。虽然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正犯,但是讨论正犯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主犯、从犯的认定主要解决共犯人的量刑问题,但是量刑的前提是解决共犯人的行为定性问题,而对共犯人的行为准确定性需要深入研究正犯概念。其次,德、日刑法中正犯概念日益实质化,出现了正犯主犯化

  • 标签: 帮助犯 间接正犯 量刑问题 处罚范围 实行行为 行为共同说
  • 简介:行政问责程序是行政问责制度运行规范化、实效化、常态化的关键环节,它使行政问责由行政性而法律性、由碎片化而体系化、由内部运作而社会化、由选择化而普遍化。然而,目前我国真正或者完整意义上的行政问责程序还没有建构起来。因此,完善相关行政问责的程序规则势在必行。其中关键之点在于我们必须通过立法或者其他法律手段将行政问责程序建构起来。具体而言,行政问责主体应非行政化、行政问责罚则应法典化、行政问责方式应衔接化、行政问责过程应司法化、行政问责结果应效率化。

  • 标签: 行政问责 程序规则 规范化与实效化
  • 简介: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诉求的背景下,完善航运法制,研究航运法十分必要.航运法研究需要明确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航运法应当以国家干预航运市场和国家协调航运业内部及航运业与其他行业发生的特定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航运法处于航运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且具有经济法部门属性.航运法研究应当沿着“主体-行为-责任”这一法学研究路径,借助航运法基石范畴和范畴体系,方得以科学、深入地开展.

  • 标签: 航运法 调整对象 法律体系
  • 简介:抵抗权本是政治和宪法意义上的一个专有概念,但随着抵抗主义法学思潮的兴起,许多学者将其引入行政法领域,并设法为其生存寻求土壤。试图从历史渊源、社会基础、理论依据、现实功能四个方面剖析相对人抵抗权的正当性根基,并尝试为我国相对人抵抗权制度的法治实践另辟蹊径。

  • 标签: 相对人抵抗权 正当性 制度构建
  • 简介:目的建立寻找汉邦监控录像目标时间范围监控录像数据的方法。方法使用X-ways数据搜索功能,搜索目标时间范围监控录像数据。结果通过底层数据搜索,成功提取出所需时间范围监控录像。结论汉邦监控录像可以通过底层数据搜索的方式寻找目标时间范围监控录像。

  • 标签: 监控录像 时间信息 录像数据
  • 简介:目次导言:创意阑珊一、学科的分合及学科交叉的意义二、法学的交叉性(一)交叉的根据(二)交叉的程度(三)法学的自主性问题三、中国法学的交叉性研究如果说法律人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向内看,另一只是向外看。那么,法律方法,就是运用那只向内的眼睛,主要是练内功。它也是法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那只向外看的眼睛,它不是从怎么

  • 标签: 创新 法学性质 交叉性 自主性
  • 简介:<正>基于执行刑事强制措施和监禁刑罚的需要,被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及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罪犯,都必须被羁押在一个与社会隔离的场所接受监督、管理和矫治。羁押的实质是对人身自由的剥夺,而人身自由是一个人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依法被羁押的监管对象的合法权利既容易受到被羁押的同伴的侵犯,又容易受到管教干警的滥权或渎职的侵犯,因此保障监管对象的权利既重要又艰巨,成为决定监管场所安全、稳定及教育矫治效果的关键所在。伴随着监管场所管理、教育与矫治日趋规范、科学和文明,我国监管场所发生脱逃、非正常死亡、伤害等事故已经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但随着监管对象构成的变化、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监管场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诱发监管场所发生事故的

  • 标签: 监管场所 刑事强制措施 监管对象 监禁刑 监管安全 矫治效果
  • 简介:社区矫正是刑事执行的一种方式,执行的实现最重要是依靠程序法予以保障。社区矫正执行的法律规范本身本质上属于执行程序法。社区矫正执行程序应与诉讼阶段(决定阶段)的社区矫正审前调查程序相区别,审前调查程序是诉讼程序(或决定程序)之一部分,而执行程序始于罪犯被移交至司法行政机关,终于执行完毕,其核心内容就是执行法院判决(或决定)。

  • 标签: 社区矫正 执行程序 司法行政机关 调查程序 刑事执行 诉讼阶段
  • 简介: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矛盾和纠纷被诉至法院,由于司法程序缺乏必要的终结性,一些已决案件经生效裁判确定后,不断被申诉再审,导致社会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严重影响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

  • 标签: 司法程序 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矛盾 经济社会 生效裁判 社会关系
  • 简介:随着公司对拥有个人技能、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重视程度的提高,技术股权的存在越来越普遍.现行做法通常是用章程和协议对技术股权的自由转让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通过厘清实现其自由转让的前提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打破现行做法的惯性思维,保障技术股权的自由转让.

  • 标签: 技术股权 限制 自由转让
  • 简介:技术侦查作为一项新兴的强制侦查手段,在有效提升刑事案件侦破能力的同时,实施过程中对公民隐私权有较大的现实危害性。文章指出完善技术侦查立法规制的具体措施,明确指出建立技术侦查司法审查制度应从四方面入手,同时,指明案件当事人有效的侵权救济渠道,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 标签: 技术侦查 隐私权保护 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