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阅读了段、韩两位老师的论文,受益良多。不敢妄言'评议',姑且谈些学习感受。段老师紧扣庭审改革热点,分析当事人主义程序体制下,规范、事实和证据的逻辑关系,藉此梳理争点整理程序、口头辩论期日等庭审结构顺位;以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为视角,再次审视立案登记制、庭审集中化等改革举措,着重论述了当事人主义关键元素在司法改革中的渗透路径和实现方案。韩老师对比各国关于辩

  • 标签:
  • 简介: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吗?今天,这已经是一个三岁小孩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是,就在四百多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智慧,更需要突破旧思维的勇气和力量。正是依靠这样的知识、智慧、勇气和力量,我们才拥有了今天的思想——被解放了的思想。

  • 标签: 思想解放 读后感 回答 智慧 知识 力量
  • 简介:以本质主义的眼光来看,特征是事物的内在属性,取决于事物的本质,因此,对法律特征的认识就与法律的本质,即"法律是什么"的答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认为法律是强者的意志,如同古希腊的智者派和15世纪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所说的那样,则暴力就是法律的主要特征,"假使摩西、居鲁士、提修斯和罗慕洛不曾拿起武器,他们就不能够使人长时期地遵守他们的戒律。"如果认为法律是社会的公器,则正义就是法律的主要特征,对此,亚里士多德曾留有经典的话语:"要使事物合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

  • 标签: 实践理性 法实践 法律说理性
  • 简介:穗积陈重所著《法典论》一书将法典编纂论本质定位为形体论,以翔实史料为基础,致力于法典形体论的构建路径探究,为法典建构提供了有益视角。法典形体论主要指涉法典外在形体及其构建路径,形体论的研究在传达法典实质精神,维持法典形式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法典形体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遵从实质精神的指导,发挥法律者的主导作用,并明确法典形体构建的路径认知。法典形体在宏观上应以权利为导向,中观上以合理结构为追求,并在微观上选择明确的用语。《法典论》中的立法技术对于我国民法典编纂具有重大助益。

  • 标签: 《法典论》 法典编纂 形体论 路径选择
  • 简介:竞争法的有效实施依赖于竞争程序制度和理论的建设和完善。本文希望通过推荐Hans-J(u|¨)rgenAhrens教授主编的《竞争程序》一书,向中国读者简要介绍德国的竞争诉讼程序以供参考借鉴。

  • 标签: 《竞争程序》 不作为请求权 催告 临时处分 损害赔偿
  • 简介: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是最典型的宪法问题之一。在中央与地方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国家结构形式直接关系到国家职能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分裂,是宪法对公共权力进行纵向配置的形式。瑞士学者J.布莱泽著的《地方分权——比较的视角》一书,所反映的地方分权知识以及思想,乃是基于西方的实践与理论,可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面镜子。

  • 标签: 地方分权 中央集权 自治 共治
  • 简介:<正>《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一书,系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和宪法学者史蒂芬·霍尔姆斯(StephenHolmes)和凯斯·桑斯坦(CassSunstein)合著,已由毕竞悦女士精心译成中文,自北京大学出版社自2004年首版以来,数次重印,是一本深受欢迎的学术作品。在这本不厚但颇为耐读的书中,两位

  • 标签: 个人权利 零和博弈 自由主义 政府权力 消极自由 公共权力
  • 简介:“降低司考门槛”并不是解决司法官断层问题的对症良方。从法院、检察院方面看,造成断层的直接原因是:留不住——司法官流失;出不去——司法官与行政人员结构严重失调,不合格人员挤占编制;进不来,不愿进——社会上条件合格者不得而入或不愿进入。

  • 标签: 维护 张志 断层问题 司法官 人员结构 检察院
  • 简介:<正>一、引言在考夫曼和梅迪库斯等人的法学名著的中文译本先后面世后不久,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德国当代法学名著"译丛新近又推出了拉伦茨的《德国民法通论》和克尼佩尔的《法律与历史》两部译著。由于这套丛书汇集了如此多的大师级人物及其重量级的作品,因此,便愈渐引起中国法学界人士的

  • 标签: 克茨 中国法学界 拉伦茨 德国民法 考夫曼 梅迪库斯
  • 简介:《叫魂》一书从其名字来看,我们会下意识地把它归人流行小说类的读物。该书封面的背景颜色为深紫色,左下角是四个着藏青色服装或鞠躬状或仰天状的清代人,他们周围镀以白光,头部是墨黑色,看不到任何表情,与书名相对应,颇具阴森恐怖之感。该书的印数是25000册,作为一本学术书籍,这种数量是非常可观的,足可见其分量和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对其寄予的厚望。封面的内侧有作者孔飞力(PhilipA.Kuhn)教授的相片和简介,这张照片估计是他在中国历史档案馆做研究时所拍,一头的银发,微笑而平和地看着你,吸引你进入到他的研究世界中去……

  • 标签: 法律史 孔飞力 《叫魂》 中国 书评
  • 简介:<正>近年来,法律解释问题之研究日益向纵深推进。在《法律:诠释与应用》(谢晖、陈金钊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之后,谢晖老师进一步从另一视角进行思考,推出了《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下文将简称《追问》)。本文试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评析。一、问题意识、研究背景和进路法律是什么?法学知识如何可能?这已经成为历经几十年发展的中国法学如今再也不容回避,而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和慎重考虑的重大理论问题。众所周知,跟

  • 标签: 法律评论 意义世界 本体论 法哲学研究 法律解释 法学方法论
  • 简介:<正>人权,这一美妙的字眼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意识形态的色彩。西方大国利用人权来为其霸权政治作正当性辩解,发展中国家,为应对西方大国的人权攻势,从实用主义出发提出了"主权高于人权"的观点来与"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对抗。西文大国极力主张人权的普遍性,而发展中国家却强调建立在文化相对主义基础上的人权的特殊性。在当今世界上,"人权的神圣名义,无论其可能意味着什么,都能被人们用来维护或反对一个事物"。"人权似乎什么都是,又似乎什么都不是"。不同文明之间难道在人权问题上真的没有对话的基础与可能吗?难道世界真的如亨廷顿所言而进入"文明的冲突"时代了吗?日本东京大学国际法教授大沼保昭的《人权、国家与文明——从普遍人权观到文明相容的人权

  • 标签: 人权发展 大沼 人权观 国家主权 人权概念 西方大国
  • 简介:《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是梁治平先生的第一本个人专著,也是他试图系统阐释中国古代法的第一次尝试。本书中,他致力于系统和彻底地贯彻《比较法与比较文化》一文所宣明的立场和《“法”辨》一文所运用的方法,即他在后来的方法论总结

  • 标签: 梁治平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书评 中国 古代法 “深描”
  • 简介:喜欢阅读侦探小说的朋友们大概都知道福尔摩斯吧,可当我读罢《科学神探》一书,竟发现当今我国许多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警探和法医们,真的要比那位英国绅士神奇和高明许多——他们不仅都有一颗执着追求法律公正的心,更拥有当代警探和法医们所必需具备的聪慧睿智的头脑及断情鉴物的高科技手段

  • 标签: 纪实文学集 《科学神探》 公安科普 推理工作 侦察工作
  •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在法治的条件下进行。同时,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也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法律的强制力以保证社会管理新格局的长期稳定与有效。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法治 路径 构建和谐社会 强制力 法律
  • 简介:习惯于网上冲浪和发表意见的群体特征是相对固定的,能否代言社会各个阶层值得思考。而网意和民意不是简单的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网意是网络所表现出的民意,并不代表民意。因此,如果司法过程中将网意抬得过高,不利于审判的公正,甚至可能会使司法沦为网络时代“民意”的奴隶。

  • 标签: 网络民意 司法过程 相对固定 群体特征 网上冲浪 网络时代
  • 简介: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邓伟先生—直以来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社会建设、经济、法律问题都深为关注,且具独立思考。玉兔迎春之际,邓公身在遥远的德国,因为年前答应来本刊这个栏目“客座”,从社会学角度谈谈预防职务犯罪问题,故—直牵挂着此事,特意赶在发刊前托友人传来他身居国外写就的此文。邓公的认真治学、待人的作风可见广斑。

  • 标签: 职务犯罪 邓伟志 预防 中国社会发展 社会学角度 社会学家
  • 简介: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 标签: 司法鉴定 病志
  • 简介:一、法学的提问方式与诠释学法学提问方式不仅预先地设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大致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甚至,最终获得的答案,也是沿着最初的提问方式一路走下来的必然结果.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就会生长出什么样的法学理论形态.一种特定的法学思潮、一个独特的法学流派,无论多么纷繁复杂,往前追溯,都可以找到一个理论原点或逻辑起点,这个原点或起点,就是一种法学理论思潮或流派所独有的提问方式.是提问方式的变迁引起了法学理论的变迁.

  • 标签: 法学理论 法哲学 法学流派 法律 特定 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