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法的一个主要的变化便是其法制化(Legalization)程度的加强。[1]国家已经创造出大量的法律制度(LegalRegimes)以规范此前属于政治领域的事务。毫不奇怪的是,这种法制化潮流使得国家面临着设计法律机制(LegalMechanisms)的问题,以解决此前属于政治领域的问题。但是国家富于创新,它们对政治问题适用法律手段解决导致了国际法适用的新形式。国家已经扩展了国际组织的运

  • 标签: 政治问题 Legal 法律拘束力 当事方 人权事务委员会 争端解决机构
  • 简介:中东首家国际股票所——迪拜国际金融交易所(DIFX).2005年9月26日正式开业,首笔交易在当地时问下午两点完成。DIFX的开业标志蓍中东地区金融服务业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迪拜作为中东地区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DIFX是西欧和东亚之问首家国际股票交易中心,其目标是成为本地区股票、债券、基金、伊斯兰金融产品和其它有价证券的顶尖金融交易所。

  • 标签: 股票交易所 中东地区 国际性 开业 金融交易所 金融中心地位
  • 简介:特征履行理论是近二、三十年产生于东欧国家的一种法律选择方法,它是为克服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模糊给法官带来较大自由裁量权所造成的法律适用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等缺陷而诞生的一种理论.在各国的立法中,该理论表现为三种具体的模式,即纯粹的特征履行模式、准特征履行模式和混合的特征履行模式.

  • 标签: 最密切联系原则 特征性履行 产生原因 立法模式
  • 简介: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具有认定证据可采的自由裁量权,不必严格适用各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可采规则。不过就一些具体的证据可采性问题,国际上形成了一般实践。仲裁庭在认定证据的可采时,除了考虑相关,还可能考虑效率、仲裁费用等因素。另外,仲裁庭认定证据可采的权力并非没有限制。我国相关仲裁实践存在一些问题,与国际一般实践相脱离,应予以纠正。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证据 采纳 可采性
  • 简介:在剖析以美元单一货币体制为特征的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脆弱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发性根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信贷能力的不足和决策机制的不公平是国际金融危机未能有效防范和救助的根本制度缺陷,并据此认为如果不能克服国际货币体制的固有弊端,国际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将不可避免。对此,通过改造特别提款权,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等措施来构建防范与救助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制度平台。

  • 标签: 国际货币体制 金融危机 制度平台
  • 简介:国际惯例不仅是商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对国际惯例的概念、国际惯例与国际习惯的关系等问题学者之间在认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试图对其做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国际惯例 国际习惯 国际商事惯例
  • 简介:国际法的基本理论不能为其有效的研究提供自足基础,引入国际制度理论的视角更为可行。“弱法”特质的国际法凭借其制度优势,在棘手环境关系中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有效。问题的结构、制度的属性以及更广泛的背景等关键因素,深深影响着国际法有效的程度。

  • 标签: 全球环境关系 国际法的有效性 国际制度 弱法
  • 简介:国际借贷争议,尤其是国际商业借贷争议而言,诉诸法院是国际银行业长久以来的习惯做法,也是国际法律界盛行的主张。作者考察了反对适用仲裁解决国际商业借贷争议的种种理论,认为这些理论是不充分的,且更多地考虑贷款人的利益,因而带有一定的片面。相反,仲裁是国际金融机构解决国际借贷争议的基本方法,虽然在仲裁的前提、仲裁庭的组成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的国际商事仲裁。只要谨慎起草仲裁条款,仲裁可以作为解决国际借贷争议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国际仲裁 争议 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法律 习惯做法 仲裁条款
  • 简介:西姆拉会议之前,西藏隶属于清王朝的理藩院,"西藏独立"说纯属子虚乌有。而西姆拉会议作为殖民战争的产物,与国际法的基本理念相悖,欠缺真实与有效,无法实现"西藏独立"。西姆拉会议后,西藏剪不断理还乱的中华情结最终使其以民族自治区的身份重新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以国际法来审视,"西藏独立"说是不能证成的。

  • 标签: 西藏独立说 西姆拉会议 国际法
  • 简介:自17世纪初现代国际法产生以来,国际法在威斯特伐利亚模式的国际秩序发展变化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可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从国际法理论的变化角度分析国际法在规范国际秩序中的作用;其二,从国际组织的国际法编纂或制定角度分析国际条约法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变化中的作用;其三,结合当代国际秩序中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经济的互动作用。由此,可从国际法角度探求面向未来国际秩序变化的中国立场。

  • 标签: 国际法 国际秩序 国际组织 规范作用 和谐世界
  • 简介:目前已有较多作者对律师高效、全面、可靠地进行内部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探究。〔1〕然而,本文尝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聚焦律师在调查潜在的国际白领犯罪活动中所遇到的挑战。本文第一部分将考察在选择律师进行海外内部调查时所遇到的挑战,同时将特别考虑适用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和工作成果保护制度的国际标准;第二部分将讨论不同国家隐私保护相关法律的影响,并分析在这些国家的司法环境中尝试进行美国式内部调查所带来的挑战;第三部分将考察国际内部调查中律师与(被调查公司)雇员的相互关系,及遵守世界各国千差万别的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应程序时所面临的挑战;最后一部分将讨论以政府为主体开展的多国调查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特别探讨如何披露调查结果,以及在国际执行环境下参与结案谈判所遇到的困难。

  • 标签: 白领辩护〔2〕 调查 律师-委托人特免权 国际法
  • 简介:国际责任规则中国际组织概念的设定,应既能够涵盖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国际组织,同时又能够符合国际责任规则的国际法性质。学术著作中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述提供了界定国际组织概念可参考的因素,相关条约和《国际组织责任条款草案》中国际组织的涵义虽然明确但涵盖范围又过于狭窄。因此国际责任规则中的国际组织应界定为:国家间或国家与其他实体依条约或其他受国际法调整的文书而建立,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组织。

  • 标签: 国际组织 国际责任规则 国际人格
  • 简介:1.国际仲裁中利益冲突问题日渐突出。仲裁员对需要披露的事实不甚确定,因此在同一情形下其披露的内容不尽相同。国际商务活动和商事交易方式的增长,包括连锁公司关系和大型国际律师事务所等,使披露义务大大增加,也产生了许多难以决定的利益冲突问题。不愿仲裁的当事人有更多的机会提出仲裁员异议以拖延仲裁程序或否定对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无论多么微小或实质的利害关系的披露,通常都会导致对仲裁员的反对、异议或是撤销。

  • 标签: 国际仲裁 利益冲突 律师协会 国际律师事务所 披露义务 指南
  • 简介:<正>一、旧题新议:"司法说理"的国际境界"司法裁决应否说理"(定性)已是学术与实务的老话题,通说答案也是肯定性的,剩下的问题便是:"司法应当如何充分说理"(定量)以及究竟怎样"说"才算"充分"(方法论)。学界喜欢追逐新话题而淡忘老话题:新话题似乎更具"吸引力",而旧话题太具"竞争"。重拾老话题需要勇气和功力;不论是定性、定量还是方法论分析,重拾"司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司法问题 危害人类罪 类罪名 战争罪 证明标准
  • 简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一项全球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专门法律文书;国际腐败犯罪是该公约确立的一种新类型的国际犯罪,构成了公约的基本内容.本文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对国际腐败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提出了国际腐败犯罪的概念,提出了“国际腐败犯罪属于国际犯罪的范畴,具有国际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观点并进行具体论证,进而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综合分析和论述了国际犯罪的构成特点.并且认为,这种新型的国际犯罪还必须转化为各缔约国国内法的犯罪形式,成为各国国内法律规制的一部分,才能有效地制裁腐败犯罪。

  • 标签: 犯罪特征 腐败犯罪 国际犯罪 联合国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