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证据是诉讼的关键,任何诉讼意见,都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对于这一点,律师都是十分清楚的,但在实践中,有些律师往往只注重能驳到对方的“大证据”,而对一些细小的证据则重视不够。其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小证据往往成为办案的关键。笔者曾代理当事人杨建设(云南省粮食管理局工作)诉昆明市官渡区邮电局取款纠纷一案的初、终两审,官渡区邮电局之所以败诉,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按蚁之”。详细情况是这样的:1990年8月10日,杨建设在该邮电局储蓄柜存入5千元人民币,定期8年,帐号为:01615,预留住址为一串数码:530fO56359。1994年2月25日,杨为还张XX的借款,就把此存折和其身份证交

  • 标签: 被上诉人 管理条例 粮食管理局 官渡区 储蓄员 蝼蚁
  • 简介:清人吴趼人在他所著的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中,借蔡侣笙之口说了这样几句话:“我从来不骗人,不过此时到了日暮途穷的时候,不得已而为之,测一个字只要人家四个钱,还算不伤廉”。因这蔡侣笙是个落魄的读书人,穷到无路时,想出个算卦的法子骗人钱财,实出无奈。但他能把自己的与廉联系起来,还算知耻。作者在这里的用意是讽刺那些聚敛不义之财而不知廉耻的贪官污吏的。

  • 标签: 不伤廉 取不伤
  • 简介:7月中旬,云溪区公证处受理了一起涉农存款继承权公证案,在调查了解情况并取得相关证据后迅速办理了继承权证明书,并减免了公证费,当事人拿到公证书后,连声道谢。

  • 标签: 云溪区 公证处 继承权 公证业务 中国 公证手续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在民初审判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许多国家(主要是大陆法系)的先进法制成果,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制定了具有近代法意义的"六法全书",使得各项审判有了成文法依据,从立法的渊源、结构、立法技术等角度看,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成就是卓著的。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六法全书 立法
  • 简介:司法实践中,认定封缄物属性时,要结合财物的外部特征、内容物、作用效果三要素进行判断。密封缄物构成侵占罪或盗窃罪。"占有"是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形式标准,刑法应有限承认观念占有,从而确认委托人对受托人控制下的封缄物之内容物的占有;"管理"是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实质标准,侵害有管理权限的财物成立侵占罪,管理权限的有无应以是否承担占有财物毁损风险的标准进行判断。

  • 标签: 封缄物 侵占罪 盗窃罪
  • 简介:国家审计署因在2004年掀起“审计风暴”而获得民众的普遍选誉,日前审计署署长李金华以高票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4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即是例证。然而,审计署所作的让民众真实感受到“政府”革除自身弊端的坚定决心和勇气的审计报告,却被国有官员公开指责为“哗众宠”。

  • 标签: 国家审计署 中国 年度经济 李金华 署长 国有
  • 简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客观方面,盗窃罪的被告人违背被害人的意愿剥夺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而取得财物。而诈骗罪的被告人以欺诈的手段使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基于错误认识自愿把财物处分(交付)给被告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两罪是容易区分的,但在被告人使用欺骗手段骗(窃)受骗人财物的情形下,二者容易混淆。作者试图通过具体案例从欺骗手段不是诈骗罪的唯一特质、“自愿”处分(交付)行为的含义、秘密窃取并非盗窃罪唯一的手段、从罪刑相适应来考量此种犯罪行为应受的刑罚等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以欺骗手段骗(窃)财物的定性从而进一步厘清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所在。

  • 标签: 诈骗罪 盗窃罪 欺骗手段 处分行为
  • 简介:<正>当前,储户存款被冒的现象频繁发生,存款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犯罪分子为窃取储户银行卡号和密码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利用隐蔽摄像头、听储户按键声音辨认、利用网络等手段,有的犯罪分子竟猖狂地将窃取储户银行卡信息的窃密电码盒安装到自动取款机上或自助银行的门上,有的犯罪分子跨境作案。在美国曾于2005年6月17

  • 标签: 犯罪分子 银行储蓄 自助银行 自动取款机 密电码 当事人一方
  • 简介:吸毒人员将自己购买的毒品供他人吸食又原价收费或者收受其他对价财物的,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又应如何定罪量刑,是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近日,本刊邀请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二审监督处和侦查监督处部分干警结合具体案件进行了分析研讨,以期对司法实务有所帮助。

  • 标签: 吸毒人员 毒品 他人 行为 侦查监督 人民检察院
  • 简介:[案例]王某、李某预谋准备杀人劫财。当日11时30分许.王某、李某来到某村口蹲守等待目标。被害人张某骑自行车正好经过此地,两人拦住张某,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刀具对张某头部、胸部等要害部位乱扎乱捅。张某边躲边大喊“救命”。这时正好孙某驾车经过此地,见状就吆喝一声:“你们干什么,警察来抓你们了。”王某、李某害怕逃跑。后被巡逻的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张某的伤情已构成轻伤.并且身上带有350元现金。

  • 标签: 故意杀人 轻伤 预谋 财物 公安机关 张某
  • 简介:法律战,是中国人民防止战争和一旦外敌将战争强加于我时起而抗争的重要法宝.它围绕武力战而展开,但与武力战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它的法律性,即以法律为斗争武器;辅助性,即从属于武力战,以辅助武力战为目的、为职志;进攻性,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带主动出击的性质,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功利性,即为着功利的目的,以求配合武力战,取得战胜敌方的结果.

  • 标签: 法律战 特点 现代战争
  • 简介:法治的核心是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宪法保障制度,宪法诉讼制度是在实践中证明最有效的宪法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宪法保障制度,建立宪法法院制度,赋予公民以司法救济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宪法实施的保障,是中国当代法制建设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 标签: 宪法诉讼 普通法诉讼 司法审查 宪法诉讼制度 宪法保障制度 公民参与
  • 简介:案例一:对于当事人离婚协议中关于一次性支付巨额抚育费的条款。法院不予支持原告妮妮(化名)的父母在2005年8月离婚时曾签订离婚协议,并在民政局备案。协议约定妮妮的父燕化名张某海月给付妮妮3000元抚育费,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付、减少以及迟延支付,如果以上时间其父拒付、减少或者迟延支付抚养费达到3次,

  • 标签: 离婚案件 离婚协议 一次性支付 抚育费 当事人 民政局
  • 简介:指纹鉴定意见是指纹鉴定人员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并通过一系列的检验获得的,整个指纹鉴定过程是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认知过程。在指纹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辨别现场指印中细节特征点的能力是影响指纹鉴定意见的重要因素,在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照样本指印确认现场指印中的细节特征点则直接决定着鉴定意见。考察指纹鉴定人员在检验现场指印时点细节特征点的结果,以及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指纹鉴定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判断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的认知变化,有助于判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理解现场指印特征的程度,有助于考察样本指印对指纹鉴定人员点特征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点特征稳定性与指纹鉴定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指纹管理人员评估指纹鉴定人员鉴定能力提供一定帮助。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点特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邀请106家鉴定机构对4组指印进行特征点,使用统计学工具对点特征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构指纹鉴定人员点特征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指纹鉴定人员点特征的稳定性与现场指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高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选取特征的稳定较高,且样本指印未对鉴定人员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低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和比对阶段点特征的稳定性较差,尤其在高低质量区交界处点特征的离散程度较高;点特征变化指数I可有效衡量指纹鉴定人员点特征的稳定性,指纹管理人员可依据I值变化程度,评估机构或者鉴定人员的鉴定水平,进而采取相应培训措施,提高指纹鉴定过程中点特征的稳定性,确保指纹鉴定质量。

  • 标签: 指纹鉴定 特征变化指数 稳定性 鉴定意见
  • 简介:《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听取被害人的意见是审查起诉工作的一项内容,不能忽略。然而,听取被害人意见的司法实践却不尽人意,甚至有的承办人不进行这项程序就提起公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办案人员的观念问题以及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在传统观念上,办案人与犯罪嫌疑人会见是必不可少的,而与被害人会见则不是必须的。观念上的成因,必然有其根源。办案人之所以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执行到位,是因为害怕办错案、办假案。会见犯罪嫌疑人能够复核案件事实,

  • 标签: 审查起诉工作 被害人 价值观 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 办案人员
  • 简介:文化反恐是指运用文化进行反恐或者在文化领域进行的反恐斗争,是各种形态反恐斗争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文化恐怖主义具有隐蔽性强和欺骗性大等特点,因此有必要基于理论高度,围绕文化反恐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使人们能够进一步理解文化反恐的本质,从而筑牢底线,有效防范敌对势力利用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和破坏,提高人们运用文化进行反恐斗争的能力。

  • 标签: 文化反恐 特点 行动力
  • 简介: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世博会的多项历史之最,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奉献与热情,展示了上海人民友爱、团结、合作的良好精神面貌。与此同时,也蕴含了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多项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围绕上海的社会结构状况、社会管理优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需研制上海依法治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和优化上海的民主参与制度、发挥非政府组织在依法治理中的作用、科学预防和处理上海的社会矛盾、探索诚信建设的法治框架等思考、建议。

  • 标签: 上海 世博会 法治 社会管理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