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近10年来,中国社科院每年以蓝皮书的形式,推出中国法治发展年度报告,堪称法律界的一件盛事。2月20日,《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2)》如期而至。这已经是中国社科院的第十本法治蓝皮书了。

  • 标签: 犯罪形势 中国社科院 预测 法治发展 年度报告 发展报告
  • 简介:随着对基因的更深了解,生物学家们发现许多疾病都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的。也就是说,那些变异基因呈现出来的碱基排列的图案,与正常基因有所不同

  • 标签: 基因变异 疾病 预测 生物学家
  • 简介:2003年3月9日23时30分,新疆兵团农二师32团7连靠近塔里木河的一个沙丘上,朦胧的月光下有两高一矮三个人影在紧张地挥动着铁锹、坎土镘。沙沙的甩土声,打破了初春夜晚的沉寂。借着微弱的月光,这三个人迅速从一辆白色双排五十铃客货两用车上抬出一具尸体,放入坑中。倾刻间深埋尸体的土坑变为平地。为了不让人发现挖坑的痕

  • 标签: 王飞 交通肇事罪 犯罪事实 犯罪行为
  • 简介: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社会思潮的重要传播载体。加强对社会思潮的预测与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内容占领网络阵地。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网络思潮的内涵与特点,论述了预测和引导网络思潮的重要性,针对网络思潮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从对网络思潮的深入挖掘、超前预测、多元化分析、实时监控等方面,探讨了预测和引导网络思潮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网络思潮 预测 引导
  • 简介:在实施抓捕行动之前,我和刑警队的同事就曾猜测过邱小强可能会在什么场所被捕、大多数同事的设想是在苏州市儿童医院邱小强的办公室里。“由医院负责人领着,警察冲进办公室,干净利索地给他戴上手铐。周围的人有的好奇、有的惋惜、有的不解,边看着他被警察带走边议论:他的妻子还果真是被他杀害的呀”一位同事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想象中的抓捕场面根据我们以往抓捕的经验,不少场面确实如此。不过.邱小强最终却是在家里与情妇幽会时被逮获的。

  • 标签: 邱小强 故意杀人罪 犯罪事实 刑事侦察
  • 简介:2003年3月1日下午,奎屯火车站。一列远方驶来的火车轰鸣着进入车站,缓缓停在道口,熙熙攘攘的旅客从车门蜂拥而出,三位身穿警服的公安人员风尘仆仆,押解着一名戴着手铐的犯罪嫌疑人走出站口,被早巳在门口等候的一群民警围了起来,他们热烈握手,欢迎凯旋归来的战友。

  • 标签: 犯罪嫌疑人 故意杀人罪 犯罪事实 侦查工作
  • 简介:<正>“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是人类观控能力不断被放大的过程。然而,此种力量既可为善,亦可从恶;既可能故意使然,过失使然,亦可能意外而使然。社会的信息化又使人类处于空前的困境之中,当今世界,无穷的信息财富集中于计算机系统,无数的工作让位于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已成为社会系统赖以高效运转的基本工

  • 标签: 计算机犯罪案件 犯罪方法 计算机专家 计算机系统 犯罪主体 计算机病毒
  • 简介:在场权的功能主要有遏制刑讯、保障口供自愿性、提高嫌疑人防御能力和律师辩护能力、防止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等。现阶段的在场权试验及将来确立的在场权,能起的作用可能只是防止翻供,这将与改革初衷背离。现阶段及将来长时间内,确立在场权产生的消极影响可能更多。制约在场权功能发挥的因素有:刑事程序和组织上的行政治罪式设计、社会控制和刑事政策要求、官本位、办案激励与办案压力及物质科技限制。下一步刑事诉讼改革的重点应当置于条件建设和权力配置方面,而不是扩张在场权、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权等权利。

  • 标签: 在场权 预测 功能 制约因素
  • 简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上海近年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飞跃性的增长,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8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8年突破了3400美元,标志着上海的经济发展从1992年进入起飞阶段后、经济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人民生活进入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上海要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大型城市,就要形成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形成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国内外经济联系广泛的开放格局。因此,上海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扩大,上海的经济发展将持续地高速增长。

  • 标签: 上海 经济犯罪 涉案领域 房地产开发业
  • 简介:2000年11月5日,河南省南阳市万人广场上,宣判大会正在寒风中进行。庄严的国徽下,主审法官宣读着一份终审判决书:被告人杨四元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爆炸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罪合并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标签: 剥夺政治权利 判处 死刑 判决书 主审法官 被告人
  • 简介:【裁判要旨】紧急避险应当以社会正常的、一般人的观点加以判断,而不以险情的实际发生为构成要件。因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自身故障引起险情的,乘客有权选择最迅速、最便捷的方式紧急避险,即使险情未实际发生或者被排除,对于乘客在避险过程中所受的人身、财产损害,营运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标签: 紧急避险 标准 交通运输工具 构成要件 财产损害 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