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谈及的交通事故疑似命案是指那些从表象上看具备交通事故案件的部分特征,但在案件性质的确定上又存在分歧的案件。结合两个典型案例,浅析交通事故疑似命案如何定性,供大家借鉴和探讨。

  • 标签: 交通事故 命案 定性 法医学检验
  • 简介:准确界定保险事故数量直接决定着被保险人可获取的保险金数额。对此,保险法理论与实务中主要存在五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效果法与责任触发法有悖保险法理,无法实现给予被保险人最大化补偿的终极目标,不宜采行。独立风险法虽较为契合保险机理,却不具有可行性,存在否定保险法独立价值评判的倾向,因而也不应采行。责任事故法则是对保险法中因果关系判定标准误解的产物,故而我国应采取更加符合被保险人合理期待的近因法。

  • 标签: 每次事故 保险事故数量 近因法 效果法 风险独立法
  • 简介:通过对交通事故鉴定现状和多个案例的分析.讨论交通事故鉴定和事故勘查在事故分析中的作用,以及交通事故鉴定部门和事故勘查部门在具体案例中协作的关联性,认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事故勘查部门和鉴定部门应各司其职,在证据的发现、收集及补全上相互协作。才能科学地做出交通事故鉴定,保证事故成因分析的客观性,公正性。

  • 标签: 交通事故鉴定 事故勘查 事故分析
  • 简介:一、案情.2000年8月18日下午3时许,犯罪嫌疑人王军(男,现年30岁)看到同村的刘芹(女,现年16岁),刘娟(女,现年15岁)两姐妹从他家门经过上山砍柴。王军便尾随其后,走到地名叫“根竹杭”的山上时,看到刘芹正在山腰砍柴,王便邀她到山脚下砍柴,刘不从。王军遂将刘芹按倒在地,强行解开刘芹衣扣。刘芹奋力反抗,王军便举起柴刀朝刘芹头部乱砍。

  • 标签: 2000年8月 定性 犯罪嫌疑人 王军 案情 柴刀
  • 简介:多次盗窃是指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盗窃行为,在界定每次盗窃行为时要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既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也要考虑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同时,为了避免处罚的过于宽泛,不宜将预备与中止的盗窃行为纳入到多次盗窃的范围.此外,对于已被行政处罚过的盗窃行为,在符合多次盗窃的构成要件时,应当予以刑法上的否定评价.

  • 标签: 多次盗窃 次的界定 多次抢劫
  • 简介:司法判决究竟有没有确定性?疑难案件的判决结论究竟具不具有"唯一正解"?司法判决正确性的理论基础何在?法律现实主义、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诠释学等理论对此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德沃金在吸收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权利论"的"结果确定性"理论。哈贝马斯则在批判德沃金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确定性"理论,为回答法理学上的这一系列经典问题提供了一份程序主义的独特答卷。

  • 标签: 程序确定性 不确定性 德沃金 哈贝马斯 程序主义
  • 简介:本文根据现有法律的进行合理的解读来认定代工模式的法律属性,认定代工厂和原始设计制造商相互独立无管理关系以及代工工厂模式是承揽合同关系。

  • 标签: 代工模式 代工工厂模式 承揽合同关系
  • 简介:<正>【基本案情】2012年8月7日9时许,被告人李某驾驶黑色无牌照奥迪轿车由西向东行驶至北京市东城区南二环景泰桥时,拒不接受执勤交通民警的检查强行驾车闯卡,将民警杨某撞倒在地,将民警梁某撞倒在其车前盖上,并载梁某继续驾车行驶400余米,后与正在运营的出租车发生碰撞,梁某摔出,致其股骨踝骨骨折(右),胫骨平台骨折(右),胫骨骨折(右),经鉴定为轻伤(偏重)。被告人李某案发后开车逃逸,后于同年8月9日主动投案。

  • 标签: 交通民警 股骨踝 胫骨平台骨折 危害公共安全 公私财产 妨害公务罪
  • 简介:2008年2月22日,刘某与其前妻秦某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儿子由女方抚养;其共同财产归女方及儿子所有,即住房一套及室内家具家电”。2008年12月26日,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认定:刘某应在2009年2月28日前,将房屋所有权变更为秦某和儿子刘x。

  • 标签: 行为 民事调解书 所有权变更 协议离婚 共同财产 人民法院
  • 简介:[案情]某公司的保安谭某在值班巡查时,发现该公司一楼大堂接待室茶几上有挂包一个。几十分钟后见上述物品仍在原地,进入接待室打开挂包,发现包内有一部苹果牌掌上电脑、一个清华同方牌u盘、一张天翼无线上网卡。后谭某先到监控室去看监控没有辐射到挂包那里.用黑色塑料袋将挂包装进袋里拿走。

  • 标签: 保安 行为 无线上网卡 掌上电脑 清华同方 张天翼
  • 简介:一、基本案情:2007年某日,犯罪嫌疑人鄢某、艾某、何某某等三人商谋,由艾某、鄢某二人假意租乘一辆摩托车到指定地点,然后抢走该车。待第一辆摩托车抢劫成功后,艾某、鄢某通知何某某再租乘另一辆摩托车到同一地点,然后三人再把第二辆摩托车抢走。

  • 标签: 抢劫 共谋 犯罪嫌疑人 摩托车 地点 案情
  • 简介:关于涉挑衅的互殴行为的定性依据,理论上存在客观说与主观说。其中,客观说包括急迫性欠缺说与附条件的违法招致侵害说,主观说主要为防卫意思欠缺说。客观说不当地赋予了行为人额外的法律义务而缺乏法律依据,同时,客观说所造成的作为正当防卫前提的'不法'与主观方面(防卫意思)在定罪中作用的分离问题始终未妥善解决。在主客观相统一的框架下,将涉挑衅的互殴行为的定性依据确定为防卫意思欠缺说似乎更为可取,防卫意思的欠缺与加害意思的存在基本上是'一体两面'关系。

  • 标签: 防卫意思 互殴 正当防卫
  • 简介:[基本案情]2004年至2006年期间,被告人杨健敏在担任上海市松江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结算服务科副科长期间.利用负责小城镇征地人员参保和养老保险账户变更工作的职务便利,将上海松江科技园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因误办而退还给上海市松江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封存、停发征地人员生活补贴费邮政储蓄卡(含密码)32份予以截留,并隐瞒事实真相,不按照规定办理停发、退账手续,

  • 标签: 社会保险事业 余额 动用 管理中心 邮政储蓄卡 松江区
  • 简介:医疗事故罪是在医疗责任事故的基础上更为严重不负责的医疗业务过失犯罪.自1997年该罪入刑以来,平均每年发生率在1.1%左右,也就是说,每100件医疗纠纷案件中仅1件上升到刑罚的高度.医疗事故罪的低发生率并不意味立法者的轻视,相反,这正是刑法谦抑性和对医务人员特殊保护的体现.本文探讨拟医疗事故罪实务审判中的鉴定现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意见在具体审判中的参与度以及对医疗事故罪定罪量刑的影响,以了解当前医疗事故罪鉴定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初步的解决建议和办法,以明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医疗事故罪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医疗事故罪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实证研究
  • 简介:<正>学校事故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学校事故中的受害者包括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学校教育的主体在内。自从国家干预教育以来,无论哪个国家都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国家行为。即教育成了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根本所在。因

  • 标签: 国家行为 国民素质 国家干预 国家赔偿法 教育法制 俱乐部活动
  • 简介:时效制度的法定性要求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等障碍性事由应当一概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当事人不能预先放弃时效利益,也不能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在实践中,对于是否允许当事人约定改变诉讼时效期间以及是否允许当事人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两个问题存在着争议。不应允许当事人随意通过协议改变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利益也不可预先抛弃。对于时效期间届满后的诉讼时效利益允许义务人自由处分。

  • 标签: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法定性 时效利益的抛弃
  • 简介:2007年6月18日10时40分许,陈某骑自行车带着不满2周岁的孙女林某在某市一直街慢速行进。被告人毛某见林某右手腕上戴有一金手镯,遂起歹心,即刻跑上前,趁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林某不备,抓下林某手上的金手镯后快速往反向行走。林巢即刻哭叫:“奶奶,我手痛”,陈某停车一看,孙女的手镯不见了,手腕上有一圈红印,距其五六米远处一男子正匆忙走开,便喊“抓强盗”。毛某听后立刻逃跑,后被群众抓获。经鉴定,该手镯价值人民币3576元。

  • 标签: 手镯 行为 幼儿 夺取 自行车 被告人
  • 简介:案例:李某系某国有控股公司会计,负责单位的财务统计、账目核对。2011年6月,公司为财务人员统一配备一台价值2万元的计算机,李某见该计算机性能较好,就将此计算机带回家中自己使用,并将自己家里使用的一台旧的计算机拿到单位,后被单位领导发现。李某谎称计算机丢失,自己为了工作方便才将自己家用计算机搬来。单位报案后,公安机关经侦查将李某抓获。

  • 标签: 家用计算机 国有控股公司 单位领导 行为 财务统计 财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