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迪特·格林看来,狄骥核心思想在于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中后期主流的法秩序概念和法学方法进行了彻底批判,认为其所处时代的法学尚停留在形而上学阶段。在对"法律"和"立法"严格区分的基础上,狄骥将法律中唯意志主义的所有形式剔除而凸显"客观法"。"社会连带之事实"在整个狄氏思想脉络中成为其解释"客观法"内容之依据,并因此着力摒弃大革命法秩序核心观念:如"主权""自由"与"主观权利"。迪特·格林认为狄骥学说全部目的在于使得政治权力及个人意志均遵循客观法,使用"公共服务"概念摒弃"公共权力"并试图以全新的方式定义"国家"。

  • 标签: 迪特·格林 莱昂·狄骥 社会连带 客观法
  • 简介:近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检察院就犯罪嫌疑人彭某涉嫌盗窃一案是否有逮捕必要进行了诉讼审查,由检察官主持,犯罪嫌疑人、辩护人、侦查人员、被害人以及人民监督员参与,书记员全程记录。

  • 标签: 审查 诉讼 犯罪嫌疑人 公正 案件 人民检察院
  • 简介:井陉县人大常委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如何依法履行好监督职责,逐步实现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迈进。受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参与监督的启发,积极探索参与监督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在调研视察工作中听取报告、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提出建议、批评意见或形成初审报告,还对对口人大代表、业务单位职工、相关企业人士等群体进行广泛的走访、电访,掌握全面详实的材料,为提出公正、合理、准确的建议意见或审议意见奠定基础。

  • 标签: 人大常委会 监督职责 参与式 井陉县 视察工作 监督方式
  • 简介: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呈现出井喷的野蛮生长状态,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第三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例如,随着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犯罪不断升级演化,呈现出新型化、精细化、专业化、组织化等特点。

  • 标签: 刑法规制 运行机制 互联网产业 软件 钓鱼 链条
  • 简介: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是典型的阶层理论体系,其不仅区分违法与有责,而且确定了二者的位阶关系,即从违法到有责去检验犯罪的成立.这种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在方法论上要求两种重要的位阶关系,即事实判断先于价值判断,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而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并未区分违法与有责,各个要件之间也没有确定的逻辑关系,容易以社会危害性的价值判断凌驾于具体构成要件的判断,导致根据惩罚需求强行入罪的情形.同时,其强调以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定犯罪,实务中往往从主观切入,不仅不能揭示犯罪的本质,而且容易导致主客观互相补充以及整体的思考方式,易导致错案.通过比较优劣得失,可以说,阶层犯罪论体系由于具有阶层之间位阶关系的内在逻辑性,因而拥有相当的实践优势,其能合理解决共犯问题,有助于判决书充分说理,也有助于防止错案的发生.

  • 标签: 阶层式犯罪论体系 位阶关系 违法 责任 四要件犯罪论体系
  • 简介:战略柔性在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与中小企业平衡技术创新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是该中介作用的调节变量。运用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高管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对中小企业平衡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战略柔性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环境不确定性在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与战略柔性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战略柔性和环境不确定性可以较好地解释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对平衡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为高管团队行为过程在动态环境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 标签: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 战略柔性 平衡式技术创新 环境不确定性
  • 简介:在传统理论上,“好人”的救助行为受民法的无因管理制度调整,如果救助人由于重大过失给受助人造成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随着现实中“好人被讹”以及“见死不救”现象的频繁发生,《民法总则》单独规定了“好人法”与无因管理制度作出分离,救助人不再承担重大过失责任。这是民事立法上的重大创新,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在尊重立法原意的同时,也应当准确理解救助行为的本质,并应当引入比例原则,在适用中平衡好救助人与受助人之间基于救助行为产生的利益关系。这对于完成整个民法典的编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好人法 重大过失 善意 比例原则
  • 简介:在不动产链条交易中,是否允许最初转让人直接向最终受让人办理不动产物权转移登记,也即进行中间省略登记,有关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与学说见解不一.我国现行民事实体法和不动产登记法不承认中间省略登记.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判决创设最终受让人对最初转让人的中间省略登记请求权,在公法和私法方面会带来很多负面后果.对于最终受让人的登记请求权,可以通过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加以保护.

  • 标签: 不动产 链条式交易 中间省略登记 土地使用权 连环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