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芳庭:“刚上学时我第一次去学校报名,回到家后妈妈问我:‘报上名了吗?’我说:‘没报上。’妈妈问:‘为啥?’我说:‘因为咱们家的鸡没叫啊。’”芳庭笑着解释说:“小时候我以为报名就是“报”,还等着家里的鸡打鸣呢!”

  • 标签: 报名 妈妈
  • 简介: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蛐蛐”,曾经是无数骚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蟋蟀入诗最早见于《诗经》,其中有“季夏之月,蟋蟀居壁”“处暑蛩”“立冬蟋蟀入室”等诗句。《豳风·七月》对蟋蟀的记述更为详细:“七月在野,八月在字,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而《国风·唐风》中有一首诗的题目就叫《蟋蟀》,诗中写道:“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蟋蟀在堂,役车其休。”其大意是说:不知不觉间,蟋蟀已经来到我的家里,日月流转,稍纵即逝,就让我们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吧!在汉代《古诗十九首》之七中,我们也可以听到蟋蟀的吟唱:“明月皎夜光,促织东壁。”

  • 标签: 《蟋蟀》 诗意 《古诗十九首》 《诗经》 诗句 国风
  • 简介:在前往鸣沙山途中,天气格外晴朗。汽车驶离敦煌,行驶在无垠的戈壁。从车窗吹进燥热的风,却也有如江南的温馨,只是没有花香鸟语,也看不到小溪流水,心里却充满渴盼鸣沙山的愉悦和甜蜜。

  • 标签: 鸣沙山 天气 敦煌 汽车 戈壁 江南
  • 简介:芦笙是苗、侗、瑶、水、仡佬等民族最古老、最喜爱的一种吹奏簧管乐器、流行于黔、桂、滇、湘、川少数民族地区,它那如同天籁的声音全在于那神奇的竹管。

  • 标签: 芦笙 少数民族地区 管乐器
  • 简介:泉州南,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声韵婉转传情,扣人心弦,让人回味无穷,堪称中华文化瑰宝,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泉州南发祥于泉州,远播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2009年,泉州南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怎泰。那么,为什么说泉州南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呢?它有什么特色?它又是怎样传承与发展的呢?

  • 标签: 泉州南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音乐 东南亚地区 2009年 中华文化
  • 简介:陈皋,1938年12月出生于四川温江县。从195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共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七百余首(篇)。出版有诗集《天隅一方》、报告文学·散文集《天山走笔》、报告文学集《石油师人——在新疆油田纪实》(与人合著)。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

  • 标签: 诗歌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报告文学集 协会会员 中国石油 文学研究会
  • 简介:面对让人窒息的封建专翩,龚自珍悲愤地发出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感叹。对这种可哀的“齐喑”,鲁迅预测了两种未来,或在沉默中死去,或在沉默中爆发。所幸,中华民族选择了后者,我们因此才有了这一片光明的现在和将来。

  • 标签: 亦可哀 音亦可 马齐音
  • 简介:“美自在溧阳”,是溧阳数千年历史的写照和未来的梦想。美,是赏心怡情的音乐,是璀璨文明的踪迹,是翘首以待的佳音;自在,是踏实自信、悠然舒畅之意。溧阳自古以来美袅袅,乐活悠悠。美之美始于焦尾传说之美。东汉文学家、音乐家蔡邕隐居于此,并孕育出了天籁之音。相传距今一千八

  • 标签:
  • 简介:那是天地间,一架无与伦比的琴,远胜伏羲氏“削桐为琴,面圆法大,底方象地,龙池八寸通八风,风池四寸合四气。琴长三尺六寸,像三百六十日”。这架琴,横空陆海,宏亮圆润,胎蜜天下。一弦系洛阳、长安,过大漠,越帕米尔高原,直达罗马;一弦婉转江海.扬州、泉州、马六甲、印度,波斯湾、红海、地中海,乃至东非海岸。琴有八,金、石、

  • 标签: 和声 帕米尔高原 伏羲氏 马六甲 波斯湾
  • 简介:清爽的夏夜,月朗星稀,暑假每晚铁定的节目就是在阳台上安静地阅读。忽然,耳畔传来一阵悠扬宛转的月琴,紧接着,大管弦,箫笛,一时间,吹拉弹唱开来。哦,一定是圆池边“夕阳红”艺术团那支老人芗曲演唱队了。今晚宣传什么呢?是宣讲构建文明县城人人有责呢,还是喜迎奥运全民参与?“英台就叫梁哥你,来去花园看景致……”好甜润的小旦唱腔呀。我不由得放下书侧耳倾听。这不是我从小就熟悉的芗剧《三伯英台》吗?

  • 标签: 故园 全民参与 艺术团 夕阳
  • 简介:主持语:刘继萍是一位心境淡然的艺术家。她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从不把自己视为一个文化裂变者,而是真诚的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从她的艺术追求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的当代性,不是对当代艺术硬性贴标。也不是西方艺术史中所谓的当代诉求,而是发生于中国画本土意义上的文化认同——重构文化传统与今日的生存体验。

  • 标签: 艺术语言 中央美院 敦煌壁画 毕业创作 中国画发展 鸣沙
  • 简介:,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老乐种。它主要流行于福建南部的泉州、厦门、漳州三市及所属各县,在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各国闽南籍华侨旅居的地区也很盛行。此外,还被运用于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等地方戏曲,成为它们的唱腔和器乐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南音 活化石 音乐 中国 地方特色 地方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