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特区的利益群体分类所谓利益群体就是人们在经济利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共同体.深圳原来是个仅几万人口的落后边陲小镇,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短短的十年间,已发晨成为拥有2百多万人口的比较发达的工业城市.由于它处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是全国体制改革的试验地,必然出现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 标签: 深圳经济特区 利益群体 群体分析 社会共同体 所有制结构 利益基础
  • 简介:一、特区的社区内涵1980年5月,中央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等四个沿海城市改称经济特区;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批准海南为经济特区。对这五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5月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及90年代初开始开发的浦东新区,国家规定...

  • 标签: 经济特区 特区经济 社区发展 对外开放 社区居民 现代意识
  • 简介:<正>深圳经济特区自1980年创办以来已走过十年的光辉历程。过去的十年,深圳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特区建设的发展和治理整顿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也为全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探索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在十年的时间里,深圳在进行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对行政管理体制也相应的进行了四次改革。第一次是在1981年底。改革前的行政管理机构,基本上是沿用原有一套,有不少弊端,突出的是各级行政机关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层次繁多,办事效率低等,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特区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新事新办、特事特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和“要跳出现行体制之外”的原

  • 标签: 深圳经济特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回顾与思考 行政管理机构 特区经济 深圳特区
  • 简介:<正>列宁早就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他设想的租让制、合作制、代销制、租借制和合营公司五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为了吸收外国资本。“当我们国家在经济上还十分薄弱的时候,怎样才能加强经济发展呢?那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的资本。”(《列宁全集》第31卷395页)列宁的思想,是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理论根据。

  • 标签: 汕头经济特区 汕头特区 行政管理 管委会 行政机构 利用资本主义
  • 简介:深圳经济特区二十年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伟大历史进程的时代缩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世纪低谷时,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典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二十年深圳的辉煌成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二十年深圳的沧桑巨变是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和全国人民共同支持的不朽伟业。二十一年前是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综观世界风云,总结“文革”教训,规划改革蓝图,深谋远虑地倡议“深圳,就叫特区吧”!希望特区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使身陷计划经济泥潭的共和国能够从市场经济中夺路而出,为社会主义的中兴“杀出一条血路”;特区建立二十年后的今天,是江泽民同志因势利导,在新世纪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时代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高瞻远瞩地要求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冀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为实现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入的强国之梦而向现代化发起最后冲刺时,深圳人能再次担负起领跑者的重任。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了一条现实的道路;那么江泽民同志则是在明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后,沿着邓小平同志开辟的前进方向,为深圳特区的未来发展和再创辉煌指明了新的更加宏伟的奋斗目标。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深圳人民在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也深深地铭记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创造特区建设的世界奇迹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 标签: 江泽民 深圳经济特区 邓小平 外资利用 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
  • 简介:<正>深圳经济特区率先于1984年7月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结构工资制度,为内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结构工资制度开创先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其中一些改革的指导思想,至今对全国工资制度改革仍具有指导意义。首先,把一元化综合工资制度改为结构工资制度,把工资分解为基本工资(即内地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年功工资和奖励工资,为灵活调整工资,合理安排工资关系打下基础。其次,适当地提高了工资水平,对缓解脑体工资倒挂的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时安排人均月工资为174元,理论上年平均工资2179元的水平。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平均主义分配方法。主要的具体措施是:(1)突出了职务工资,规定职务工资部分占

  • 标签: 工资体系 薪级 深圳经济特区 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
  • 简介: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体制机制改革屡有创新,屡结硕果,不仅为海南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也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南必须在现有业绩的基础上,抢抓机遇,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继续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 标签: 改革开放 海南经济特区 体制机制创新
  • 简介:西方学者对中国经济特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4)为研究的起步阶段.研究文献数量不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第二阶段(1985-1991)为研究的蓬勃发展阶段.研究的领域大大拓宽,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深度。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阶段,涉及的内容更广泛,大量开展跨学科研究。西方学者重点研究了经济特区成立的背景、原因、性质、特点、发展战略、影响、经验启示等。

  • 标签: 经济特区 发展战略
  • 简介: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海南建省并办成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决定,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海南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20年来,海南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各项改革成绩喜人,社会面貌变化巨大,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充分证明,中央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同时,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某些先行性实践,也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回顾20年,有多少经验可以总结,有多少做法需要反思,这是当前海南全省上下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 标签: 经济特区 海南 建省 路径 改革开放 全国人大
  • 简介: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和全国人大授予的经济特区立法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根据海南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截至2007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或批准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决议300件次,其中,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50件,法规性决定决议32件。

  • 标签: 海南经济特区 地方立法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地方性法规 省人大常委会 邓小平理论
  • 简介: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经历了"闯论"、"跳论"和"在论",到今天的"科学发展"四个时期,从一个直观而人性化的角度探讨珠海发展的问题,剖析存在的困难和原因,提出发展珠海的思路。

  • 标签: 珠海经济特区 历史总结 发展分析
  • 简介:由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办、海南省社科联承办的"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于2003年12月6—8日在海口召开,来自全国各个特区的专家学者和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及海南省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与会学者就全球化条件下的特区定位、体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化战略等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交流。这里仅就专家学者对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讨论作一述要。经济特区的历史地位与示范作用

  • 标签: 中国经济特区 制度竞争力 全球化 体制改革 制度创新 优惠政策
  • 简介:那是1984年秋,我去上海建筑学会办公室联系工作,在那里我偶遇珠海特区政府的招聘人员老黄,他到上海来招聘建筑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我那时在上海城建学院任教,也看到过中央在广东、福建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的报导。当时上海还没有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大家仍在像过去一样按部就班地工作着。我是怀着“好新奇、探特区”的心情报名应聘的。

  • 标签: 珠海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 工程技术人员 沿海开放城市 招聘人员 建筑行业
  • 简介:珠海经济特区走过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凝结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在特区创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一开始就给予极大的关注,培育、扶持着经济特区这一新生事物茁壮成长;在特区前进的道路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从方方面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有效促进经济特区的全面发展;在特区增创新优势的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总是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使经济特区在新形势下得到不断发展。正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倾注的这种关怀和指导,激励、鼓舞和引导着珠海经济特区的各级党组织带领特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埋头苦干,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和辉煌。

  • 标签: 领导人 视察指导 珠海 发展
  • 简介:深圳经济特区按照现实要求重塑登记制度,以服务理念为导引规范登记程序,以立法的形式引入信用机制,为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现行商事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有待于进行深入探讨和继续改进。

  • 标签: 商事登记 分离主义 形式审查
  • 简介:经济特区立法权是我国地方立法权中一种特殊且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立法变通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特区立法权的继续存在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各经济特区应当在法定界限内,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变通立法权,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 标签: 经济特区 立法权 变通 改革 法治
  • 简介:对外引进外资、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内与非特区的有关企事业单位联合经营(简称外引和内联),这是特区经济活动中的两项主要内容。赵紫阳同志形象地说:“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应当是‘两个扇面,一个枢纽’。即对内辐射和对外辐射的两个扇面,特区和开放城市居中起枢纽作用。这是一篇大文章,如果做好了,将不仅使沿海地区先繁荣起来,而且会带动整个内地经济的发展。”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特区的外引和内联的关系,使外引和内联紧密结合起来呢?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汕头经济特区农业的发展情况,谈谈几点看法。

  • 标签: 汕头经济特区 农业发展 辩证 先进技术设备 开放城市 枢纽作用
  • 简介:《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深圳特区提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应基于当前深圳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自主创新力度的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深港的合作交流为支撑,通过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的开放和进一步推动经济管理体制对服务经济的适应来推动深圳服务经济发展。

  • 标签: 深圳特区 科学发展 战略定位 服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