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重复供述是指在非法讯问下获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后再经单次合法讯问获取的供述。重复供述排除与否应当以非法讯问行为与重复供述之间的联系程度是否紧密为判断标准,可以以权重分析的方法从非法讯问方法的严重程度、讯问人员和场所的更换、讯问时间的间隔、后续讯问方法的补正情况等方面综合权衡。允许在排除重复供述后重新取证,但应当在更换讯问人员及讯问场所、辩护律师在场且充分履行告知程序的情况下进行。

  • 标签: 重复供述 非法讯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简介:违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实现人权保障、司法正义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是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因传统上受大陆法系影响,违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立法中尚属空白,由此才有了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司法不公、侵犯人权频频发生.确立违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完善刑事立法、规范执法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理论角度,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确立违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意见和构想.

  • 标签: 刑事诉讼 证据规则 违法证据 违法证据排除规则 证据制度 人权保障
  • 简介:我国非法鉴定意见排除规则的定义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于鉴定的前、中、后程序出现严重违法或瑕疵,使得鉴定意见非法或者不合法,经过法官审查或合法当事人提出,使相应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或者证明力失效的规则。非法鉴定意见排除规则由鉴定前、中、后三个程序规则构成,对诉讼理念、制度、程序与社会等各个层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鉴定意见 证据规则
  • 简介:非法证据是合法证据的对称,是一切包含违法因素的证据。现实社会实践要求排除非法证据。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现我国宪法精神和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行政制度的要求,是我国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和必需。

  • 标签: 非法证据 合法证据 排除规则
  • 简介:非法口供是导致冤假错案的关键因素,但是"毒树"应开正义之花。两高司法解释不一致为实务带来一定的困扰。当前,立法和刑事政策导向、实证典例、域外参考、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都阐明了排除非法口供的必要性。排除非法口供之路径,可从保障律师参与、完善口供证据审查体系、落实不得自证其罪和无罪推定原则、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明确范畴等方面予以研究。

  • 标签: 非法口供 排除 必要性 路径
  • 简介:“政绩”与“污染”的不正常联姻,已是老生常谈。长期以来,政绩考核指标和官员晋升机制依然在围绕GDP打转,一些所谓的“明星企业”虽然污染风险重重,却能为地方创造可观的利税,支撑起政绩的“颜面”,这就必然诱发以环境代价换取显性政绩、以牺牲公共利益换取个人仕途的本能冲劝。而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大开“绿色通道”,对公众举报充耳不闻,乃至以“企业宁静期”、“挂牌保护”之类“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也就不足为奇。

  • 标签: “政绩” 政绩考核指标 “绿色通道” 污染企业 明星企业 “土政策”
  • 简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逻辑、价值与结构三重困境。逻辑困境包括证明困境、调查困境和排除困境,价值困境包括警察困境、检察官困境和法官困境,结构困境包括配合制约困境、程序逆推困境和审判分离困境。与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后可以发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鲶鱼效应"相当明显,宏观层面制度张力明显,正在系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可以通过第三方介入的路径来缓解非法证据难以排除的困境。

  • 标签: 非法证据 证明 口供 刑讯逼供
  • 简介:“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由于受实体真实主义和犯罪控制模式的影响,加之新规系中央政法各机关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因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表现为:非法供述排除立场的退缩,“重复性自白”排除规则设置不尽合理,非法物证、书证排除规则未能取得新发展,非法证据排除适用的证据种类不明,允许重新取证将降低排除规则的实施功效,对被排除的非法证据允许随案移送有违非法证据排除宗旨和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精神,对被告方再次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进行限制的理由欠充分。尤其是相关实体性和程序性规范仍较抽象,不仅影响排除新规的实施效果,而且不利于加强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法解释技术填补漏洞,以保障新规的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 适用
  • 简介:思路花絮·纯洁的雪从天空落到地面就被污染了。雪说:“是空气玷污了我。”空气说:“我是灰尘的受害者。”灰尘说:“是利益逼我做的。”

  • 标签: 污染 受害者 空气 灰尘
  • 简介:广州的广告确实令人眼花缭乱,这也是"国际大都市"的风光!可是赞美过后我还要说几句广州人大概不喜欢听的话。我到广州后不久后即产生疑问:广州莫非流行性病?要不然怎么大街小巷凡是有墙可贴的地方都有种种治疗性病的招贴?有一次我到市府大楼去开"名城保护与国际大都市建设研讨会"。去得早了一些,便在门口踱步。突然,市政府对面墙上一张蓝字广告赫然入目:"包医:杨梅淋病,花柳狐臭。"这张广告似乎是专为市政府的官

  • 标签: 广告污染 广州人 国际大都市建设 治疗性 流行性 名城保护
  • 简介: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破坏使人忧虑,那么政治环境的污染则使人愤懑。前者是人为的惩罚,后者则是魔鬼的孽债。不久前,我到青岛市出差。改革开放的新面貌,人们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使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这个美丽城市建设的进步。一天到临海的五四广场游览,忽然从欢声

  • 标签: 散文 杂文 当代
  • 简介: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并未对重复性供述的可采性做出明确规定。以往的非法取供方式对重复性供述所产生的现实影响直接决定了是否将其排除。基于我国实际,应当实行重复供述的分阶段排除方式。当前急需创设出有效可行的取供机制,并且重点突出激励性,对仅仅停留于形式上的口供应用方式加以改变,不再将非自愿供述视作重中之重。

  • 标签: 重复性供述 毒树之果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是我国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其中,排除危害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与损害赔偿具有的事后补救功能相比,它起着预防损害之作用。传统侵权法注重赔偿损失,在环境侵权领域应倡导排除危害之广泛适用。但是,排除危害在具体适用时,又必须对侵害者与受害者之间对立的利益进行平衡。

  • 标签: 环境侵权 侵权责任 赔偿损失 排除危害 利益平衡
  • 简介:法官之所以不排除非法证据,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法官不知道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对何为非法证据、证据合法性调查的程序等问题存在认知困难。其次,法官不愿排除非法证据。如有的法官认为在非法证据本身的真实性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 标签: 非法证据 法官 证据合法性 认知困难
  • 简介:非法证据是指违反了法律准则,在使用价值上有疑问的证据资料.现代国家原则上都禁止非法取证.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程序法上是否采信,体现着国家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价值上的取向.我国应确立相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非法取得的鉴定结论予以排除;对非法搜查、扣押获得的实物证据有选择地予以排除.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价值权衡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基础应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法的价值、程序公正三方面内容,且三者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前提是要分析其基本问题,即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方式。根据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和实践,应当明确规定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方式、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举证责任、确定非法证据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以此来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标签: 民事诉讼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 简介: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五个部分、42个条文的篇幅就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和程序等重点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有利于维护程序公正,彰显程序独立价值,夯实人权司法保障。排除非法证据,一直在努力

  • 标签: 人权保障 夯实人权 排除证据
  • 简介:据一份不完全调查表明:上海市近年来性早熟的发病率显著提高。越来越多医学研究人员认为“环境激素”是罪魁祸首:类似于洗衣粉等一些现在很普遍的合成物,使用后所分解的物质可能具有雌激素活性,它不易消除,经过再循环会重新从水或其它渠道进入人体。

  • 标签: 垃圾 污染的水 环境激素 雌激素活性 合成物 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