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高僧净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苏门答腊岛上的菎崙语。它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净所指的篦崙语,究竟是什么语?崑崙语和古马来语有何关系?下面,试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 标签: 马来语 发展史 苏门答腊岛 公元七世纪 义净 中国唐朝
  • 简介:经过19世纪后期数十年的发展,吉隆坡由一个小城逐渐变成雪兰莪州的首府,来自中国的福建人的人数也逐渐增长。虽然并未能如广府人和客家人的数量之多,但也最终成为吉隆坡第三大方言社群。通过分析30年代福建山收据,可以发现闽南方言群占福建籍人的八成以上。其中泉州下辖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又分别成为其中占人数前三位的县份社群。20世纪上半叶安溪、南安、永春三县籍的成功“新客”就对吉隆坡福建人的形成和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吉隆坡 福建人 籍贯 义山收据 20世纪30年代
  • 简介:新中国建立后不仅国家的对外工作开始关注东南亚问题,而且与东南亚相关的髙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得到髙度重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室、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等先后成立,开启了新中国东南亚研究机构建设的先河.尽管“文革”初期各研究机构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但在1972年后各项复建工作又先后开展.1978年中国东南亚研究会正式成立.1984年暨南大学、厦门大学获批专门史(中外关系史)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培养国内首批东南亚史和华侨史方向博士研究生人才,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再次进入发展时期.新中国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创设和发展,推动了国内东南亚和华侨问题研究,为新中国东南亚区域国别和侨务问题研究培养了研究队伍,为国内东南亚研究的多学科发展和进一步繁荣创造了重要条件.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 区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