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在华印支难民既是国际印支难民重要组成部分,也有自身特殊性。他们主要是中国与越南关系恶化之后越南反华排华结果,中国政府开始是以难侨来对待他们,1979年之后才主要从难民角度进行处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印支难民问题上积极合作,包括与联合国难民署友好合作,以及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老挝等国家在印支难民外流、自愿遣返等问题上双边合作。这些历史经验为近年来关于中国难民立法与政策相关争论提供些有意义思考。

  • 标签: 难侨 在华印支难民 国际合作 联合国难民署
  • 简介:“集体性失明:反思中国学界对伊战、阿战预测”文通过分析部分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十年前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预测与判断得出个悲观结论,并由此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近乎“休克式”反思。该文在材料选择与使用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悲观结论不能不让读者质疑;且文章“破”多“立”少,不利于推进中国国际关系学科深入发展。

  • 标签: 选材 用材 观点 质疑
  • 简介:近年来,加拿大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思想基础在国际上塑造了良好国家形象。加拿大良好国际形象构建路径“内外兼修”:在国际上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慷慨实施援助、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等三大举措塑造“世界好公民”形象;在国内则通过推行宽容移民政策、保护多样化教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等三手段建设“良治国家”形象。加拿大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指导构建良好国际形象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 标签: 加拿大 国际形象 多元文化主义 战略文化 中国
  • 简介: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乌争夺加剧,双方均有意谋求掌控局势发展主导权,维护自身利益。俄虽然实力不济,但凭借传统地缘政治经济优势,辅以老道熟练外交与军事手段,多管齐下、虚实相济,与西方国家展开了针锋相对斗争。

  • 标签: 乌克兰 俄罗斯 手法 西方国家 自身利益 经济优势
  • 简介:国际政治学贴近现实政治,必须服务于现实国际政治斗争。中国政治高度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者们在某些问题上看法性。切正确知识都必然包含着某种预见性。对于重大事态、重大问题阶段性变化,国际政治学者须凭借正确历史观,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真正动力,独自做出判断,提出具有前瞻性观点。在今后个相当长时期里,把“中国和美国”这个题目弄清,应是中国国际政治学者主要使命之。作为知识生产机构智库远景无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时代自身会塑造出满足需要知识人才。

  • 标签: 国际政治学 研究方法 时代特征 美国 中国
  • 简介:十年前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预测与判断,不论战略判断还是战术预测,大多与事实相去甚远。当时那些预测背后理论、事实、逻辑、方法,不仅反映出学界对两场战争研究轨迹和缺陷,还可以折射出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存在些问题。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无序混杂,构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奇形怪状基石,浮躁学风和研究激励机制则进步加剧了乱象。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研究方法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 简介:2014年年底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将签署建设铁经济带框架协议,铁经济带建设正式来临;柄双刃剑,既能给广西带来战略地位提升、产业升级、推进开放发展等机遇,也可能导致广西资源人才流出加剧、竞争压力加大、被边缘化等挑战;广西必须正视铁带来正负影响,积极应对,围绕铁站点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好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升级发展,打造以铁为引领综合交通网,优化铁沿线产业布局来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策略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别是要在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创新方面敢于先行先试,要加大制度组织保障,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 标签: 广西 高铁经济带 策略
  • 简介:当下日本与三个国家存在领土纠纷,其中在中日钓鱼岛问题和日俄北方领土问题上都出现过搁置争议提法。同样搁置争议,日本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日本面承认在北方领土上搁置争议,面又不惜篡改历史档案以否认中日间存在搁置争议共识。这种罔顾事实极端功利主义日本外交个基本特征。然而事实永远只有个,罔顾事实谎言使得日本在钓鱼岛问题和北方领土问题上陈述自相矛盾。从这点入手,揭穿日本政府谎言将为中日两国关系发展扫清障碍。

  • 标签: 钓鱼岛 北方领土 搁置争议 《关于钓鱼岛的问答》
  • 简介:2014年6月12日,三名以色列少年在约旦河西岸突遭不明身份人员绑架,以色列军警随即展开大范围搜索,直至6月30日才发现人质已被“撕票”。7月2日,名巴勒斯坦少年遭以色列犹太极端分子报复性虐杀。接连两起突发事件牵动了巴以民众敏感神经,双方旧恨重燃、矛盾激化,暴力冲突在多地蔓延,巴以局势随之恶化。

  • 标签: 暴力冲突 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 巴勒斯坦 突发事件 少年
  • 简介:四个内部维度(即能力、意图、利益和决心)以及个外部维度(即外部环境)对于我们理解他人行为必不可少。不确定性在其中维度内均发挥着作用。作者构建了行为归因理论,认为不确定性五个维度不仅能各自独立地给人们认知造成不同困难,而且它们之间互动也对人们认知构成了更加难以应对挑战。更重要,这种认知挑战在冲突情境与合作情境中表现是有所区别的。缺乏对这些不同、并且能够互相影响书匕战认识已然对国际关系研究造成了困扰。把握好这五个维度,了解人们在理解它们时易于出现各种偏差,对于理解国家在合作或冲突情境中行为来说是至关重要。文章理论框架还指向些特定假说,而这些假说可以通过经验与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 标签: 归因理论 不确定性 认知 国际安全 合作与冲突
  • 简介:前言东盟东亚唯地区合作机构,自1967年成立以来,推动了政治和经济等各种合作。成立之初,成员国为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5国,1984年文莱,1995年越南,1997年老挝和缅甸,1999年柬埔寨先后加入,从而扩大到了10国,覆盖了东南亚整个地区。区域内经济合作也从1976年开始实行,自1992年以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为目标,2010年6个老成员国基本上撤销了关税。现在目标在2015年以成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为中心实现东盟共同体(Ac)。

  • 标签: 东盟经济共同体 地区一体化 东盟自由贸易区 合作机构 2010年 马来西亚
  • 简介:“人安全”概念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思考。但是,人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就是将人安全中“免于恐惧自由”与“免于匮乏自由”相互对立起来,以至于将前者视为西方概念而后者为东方概念。在这种话语中隐含了“免于恐惧自由才是人安全中优先考虑因素”,产生后果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贫困、饥饿等严重危害人尊严安全问题可能被置于安全考虑范围之外。回顾人安全概念之争,探讨人安全核心理念及其相关概念,比如安全与发展、直接暴力与结构暴力之间关系,可以矫正这种误区,并证明人安全概念既不是西方也不是东方,它是以人类最基本价值、需求和尊严为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和道德说服力综合性理念。这种综合性界定自然要求安全维护方式不应停留在被动和短期应对层面而应寻求早期预防、长期建构、能力提升等积极手段以便实现“积极安全”。

  • 标签: 人的安全 人的尊严 免于恐惧与匮乏 结构暴力 积极安全
  • 简介:“人安全”概念强调普通人安全和福利以及他们作为人尊严和幸福。它已成为新研究和政策议程组成部分。人安全从出现开始,就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讨论,政府很少使用该术语。就政策领域而言,中国式“人安全”路径个特点就是接受或发展了人安全思维并付诸实践,或是殊途同归,但不使用“人安全”这特定术语。然而人安全本质却反映在中国内政外交政策中,并且随着国内政策思想而转变为“以人为本”。人安全已经嵌入中国安全思维中。作为理解、解释以及更好地分析安全新视角,引入“人安全”和“以人为本”对研究和政策议程个积极发展。在中国语境中,尽管“以人为本”原则并非人安全最完美的对应物,但它至少表明,当处理国内外与安全相关事务时,个人安全比过去更加重要了。比起接受“人安全”这个术语本身,中国更愿意将人民安全(和幸福)作为政策导向。“以人为本”和人安全是互相联系和本质

  • 标签: 人的安全 以人为本 中国路径
  • 简介: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意义确定了欧洲人主导“新凡尔赛体制”东扩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克里米亚结局对俄罗斯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俄罗斯未来复兴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和冷战时期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影响全球性,其中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有警示意义

  • 标签: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 北约 凡尔赛体制 地缘政治
  • 简介:越南在1995年正式加入东盟后,迅速摆脱了政治孤立困境,获得了广阔海外市场,并与东盟其他成员国共同建立相关安全机制,为越南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外部环境。本文在阐述越南加入东盟背景和历程基础上,对与东盟合作过程中获得收益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越南与东盟合作中存在问题。

  • 标签: 东盟合作 越南 收益 海外市场 安全机制 外部环境
  • 简介: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表象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中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焦点事件。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面,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对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需求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解决。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能源安全 对中国的影响
  • 简介:受到中东变局波及中东国家,尽管结构背景大同小异,各国爆发社会运动带来国内影响却截然不同,如突尼斯和埃及发生了较为平和变革,而利比亚、叙利亚却爆发了内战。社会运动在不同国家之所以产生不同结果,原因在于抗议者能否形成跨阶层动员以及军队立场选择。抗议者形成跨阶层动员,社会运动得以持续并实现规模扩大前提;在大规模社会运动面前,军队内部是否发生分裂,则决定该国是否爆发内战。就此而言,社会运动演变为内战需要两个条件,形成跨阶层动员,部分军队支持抗议活动或在抗议活动中保持中立。这分析模式有助于研究者对社会运动是否会演变为内战进行预测。

  • 标签: 中东变局 社会运动 内战 跨阶层动员 军队立场
  • 简介: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宣布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继之而来亚努科维奇下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及东部地区武装冲突。乌克兰危机具有复杂历史经纬和现实矛盾,既有乌克兰国内矛盾,又有俄、美、欧之间大国博弈。梳理乌克兰危机演变过程,分析乌克兰国内因素和俄美欧大国博弈间相互作用,可以对乌克兰局势走向和国际安全战略格局新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中国应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大国博弈 国际安全 普京政府 俄乌关系
  • 简介:本文探讨了菲律宾民都洛岛山区原住民阿拉安人世界观、精神信仰和相应巫术仪式。阿拉安人经常举行巫术仪式,向神灵求助,以便让病人得到善灵救治,或让善灵祓除人们遭遇灾祸。阿拉安人世界观善与恶二元对立,它很好地解释了巫术治疗原理,即通过巫术仪式来呼唤善灵、驱赶恶灵,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通过大量对于神灵信仰和仪式语言等细节深描和分析,诠释了在巫术治疗领域,阿拉安人观念层面与行为实践之间如何互动

  • 标签: 巫术 仪式 超自然治疗 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