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印度的地下经济张曼UNDERGROUNDECONOMYININDIA¥ZhangManThearticlegivesusabriefaccountofthesizeandsourcesoftheundergroundeconomyinIndiaand...

  • 标签: 地下经济 印度经济 生产总值 卢比 选举制度 经济活动
  • 简介:英国应急安全管理体系始建于二战以后,主要以地方管理为核心,其管理重点包括防范核打击下的平民伤亡,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北爱尔兰的恐怖袭击进行应对与处理等。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应急管理从立法规制到中央、地方的体制协调上实现了飞跃发展。2001年,英国成立了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2004年,《国民紧急状态法》颁布出台,界定了“应急事务”的范畴,规范了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应急管理机构的角色与责任。2010年,英国的应急管理被纳入到国家安全的“大安全”战略框架。总体上看,英国应急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构成了一个立体网状的体制结构,形成了多层分工、上下联动、跨部门协作的运行机制。此外,英国应急管理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的中坚作用,特别突出风险防范、应急培训、业务持续性与灾后恢复的“系统抗灾力”建设。在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事件中,英国政府基本做到了快速、高效、全面的应急安全管理,也总结了在预警评估、高级别跨机构协调的角色定位、管理通讯网络以及对事故死伤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意见。英国应急安全管理的经验也对中国的应急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英国 应急安全管理 体制机制
  • 简介:作为目前世界上安全应急体制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美国安全应急体制深受各国政府关注和学者重视。以历史唯物观所强调的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依据,为美国安全应急体制设立安全应急环境、安全应急理念和安全应急机制三种变量,并以这三种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美国安全应急体制改革历程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趋势,可以发现,美国安全应急体制是在应对核战争所代表的传统安全威胁、自然灾害所代表的民生安全威胁以及恐怖主义攻击所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这一体制的逐步完善也是其中所涉及的环境、理念和机制等三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改革发展历程的经验表明,美国安全应急体制能够适应安全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安全应急理念,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完善组织机构来健全安全应急机制,因而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但这一体制的发展往往过度依赖客观环境的推动,也会造成应急管理在主观上的防范疏漏,其中失败的教训也应当加以注意。

  • 标签: 美国安全应急体制 民防体系 联邦应急管理局 国土安全部
  • 简介:南亚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着力研究南亚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现状,南亚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模式和特点,以及该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南亚合作模式的研究基础上,笔者亦对中国与南亚间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跨地区合作的可行性作了相应的探讨。

  • 标签: 南亚 灾害应急管理 地区合作
  • 简介:香港“语言世界”粤语时髦、英语实用的特性,香港回归后社会制度基本不变所带来的“惯性”,以及香港教育体制上重实用轻基础所造成的语言专业薄弱等,都会成为香港推行普通话的障碍。通过努力克服这些障碍不仅是必须做的,而且是能够做到的

  • 标签: 香港 普通话 教育 语言 粤语
  • 简介: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和Web2.0技术为平台的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影响和改变着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网络媒体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世界各国的外交部门都在积极作出调整,试图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实现突破,抢得先机。

  • 标签: 外交部门 办公室 WEB2 0技术 电子 美国
  • 简介:资料是高校图书资料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图书馆的延长和补充。它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起着先导作用,知识信息的价值决定了资料工作的社会价值。高校资料作为社会信息网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必将随着整个大系统的发展而发展。

  • 标签: 高校资料室 高校图书馆 资料室工作 图书资料 教学和科研 定题服务
  • 简介:本文分析了电子期刊这一新的文献类型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资料期刊采购工作、期刊采购人员的影响,提出了做好两种期刊采购工作的一些对策建议.

  • 标签: 电子期刊 期刊采购 资料室工作
  • 简介:建模与控制由经典到非经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过程

  • 标签: 建模 控制 经典模型 非经典模型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 简介:中国人到海外谋生的历史已近两千年,比较大规模的持续出国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华侨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胼手胝足,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的经济力量也逐渐成长,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先在民间中进行的。直到晚清,华侨在海外的经济力量才逐渐被清政府所认识及加以利用。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政府对华侨经济的认识,利用及其成效,藉以作为当代利用侨资之借鉴。

  • 标签: 晚清政府 利用侨资 新加坡华人 经济管理 清季外交史料 郑观应
  • 简介:由下表1可见,从1975年开始,日本与苏联贸易出现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日本的出口超过了进口。这种趋势在1980年(“经济制裁”开始)到1982年这一时期也曾有过。日本向苏联出口的增长速度在三年期间同1957—1962,1966—1971和1973—1976年这三个时期达到的增长速度相比,增长了两位数(相应为13%,17%和20%)。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和英国向苏联缩减出口的趋势为背景,日本向苏联的出口在西方阵营中占主导地位,超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芬兰。直到1982年以前,日本向苏联的出口似乎没受到“经济制裁”的影响。

  • 标签: 苏联 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日本 新措施 日中贸易
  • 简介:<正>世界战略格局和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使东南亚地区出现了新的形势。近年来,新加坡在密切关注形热发展变化的同时,不断调整地区政策,并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防务建设,以期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 标签: 新加坡 世界战略格局 东南亚 亚太地区 防务 形势
  • 简介:自俄罗斯独立以来,俄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贸发展,但由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俄罗斯外贸一直没有走上合理发展的轨道,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俄罗斯应该调整现行外贸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借助即将入世的有利条件,改变单一的能源外贸的被动局面,促进外贸的发展.

  • 标签: 俄罗斯 外贸 政策 措施
  • 简介:目前泰国政府的公共债务攀高不下,根本原因在于1997所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为了防止再度出现债务危机,泰国政府已经和即将采取长期性的偿还债务的措施

  • 标签: 泰国 公共债务 偿还措施 债务
  • 简介:一、越南-广西贸易关系的现状越南-广西的贸易关系伴随着中越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商品贸易方面.最近几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据南宁海关的资料,2003年比2001年增长了1.32倍(见表1).越南已连续5年成为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关系的最大贸易伙伴.

  • 标签: 越南 广西 贸易关系 发展 进出口贸易
  • 简介:<正>长期的殖民统治,严重地破坏了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印度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独立初,印度城镇中住房短缺的现象就十分普遍。独立后,随着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印度的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了。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给城镇住房造成巨大压力,而且也给印度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带来重要影响。独立后不久,印度政府就注意到城镇住房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由于城镇住房问题的恶比及其影响的深化,八十年代特别是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了一些更为积极的政策措施。尽管未能从根本上

  • 标签: 政策措施 印度社会 住房政策 住房问题 印度政府 城镇住房
  • 简介:独立后,印度注意发展海运事业,形成许多重要港口,也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海运船队。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印度港口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但是,印度港口设施的改善依然满足不了对外贸易迅速扩大的需要,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印度仍应继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 标签: 印度 加速 港口建设
  • 简介:<正>人口增长过快是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养活世界人口的15%,可它只有世界陆地面积的不到2%(其比例虽然名列第七),它的收入仅为世界收入总额的1.5%,八十年代初它的人口约为6.85亿,超过美、苏两国人口的总和,然而,美、苏两国却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1.3%,为印度的10倍多,占世界收入总额的近40%,为印度的20多倍,它的人口几乎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总数相等,而它的面积只为这两洲的5.8%,

  • 标签: 政策措施 计划生育工作 印度政府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控制人口增长
  • 简介:自20世纪50年代起,印度一直被严重的人才外流问题所困扰。为吸引人才回流,印度政府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创新,并收到了一定成效,特别是过去15年中,大批印裔专才从发达国家回流印度,对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印两国同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都长期受到“智力流失”问题的困扰,近年来都实现了经济腾飞,迫切需要吸引海外侨裔回国支援国内经济建设。由于两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约束因素相似,印度人才吸引政策对中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印度政府 人才回流 海外 印度经济 50年代 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