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地区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文化部的“欢乐春节”成为一项对外文化交流重大品牌活动.2013年10月以来,文化部对外联络局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欢乐春节”进行了科学评估.本文选取了其评估报告的部分内容,以期对相关部门、相关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有所借鉴.

  • 标签: 评估报告 春节 欢乐 对外文化交流 交流工作 科学评估
  • 简介:中国公众的参与程度以及中国表达的效果,是衡量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成果的标准.中国公众的参与程度决定了世博公共外交的广度,中国表达的效果决定了世博公共外交的深度.只要在参与的广度和传播的深度上做足功夫,就一定能书写公共外交史上又一次不朽传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时代遗产”,促进全世界对于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深远思考.

  • 标签: 公共外交 成果 上海世博会 中国公众 评估 公关
  • 简介:2015年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大国博弈烈度增强,但总体关系格局基本稳定;热点问题突出,但仍具有可控性。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塑造中,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在周边地区实施创造性维稳、开拓性进取战略的关键环节。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中,南海问题热度上升,朝鲜半岛冲突风险增大,钓鱼岛及东海风险犹存。不同地缘板块的交织搅动,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构建平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2016年将是一个多事之年。一些矛盾冲突点将会继续发热,大国博弈的联发效应会继续扩散。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塑造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妥善管控分歧,维护周边局势的基本稳定,避免局部冲击整体,让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得以维持和延续。

  • 标签: 中国 周边安全 环境 形势 评估
  • 简介: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与结构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性调整。整体来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趋稳,但安全关系和安全结构依然复杂多变,突发性事件仍难避免,风险升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安全形势的调整与发展中,最重要的特点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磨合与互动,中国塑造安全环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显著增强。展望2015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有三大趋势值得密切关注:中国同周边主要大国关系总体向好的趋势有望延续;中国周边的安全热点问题,特别是“两海”问题,将朝着大局趋稳的方向发展,但个别国家如菲律宾等的挑衅行为短期内不会改变;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仍将处在高风险期,需要各方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治理合力。

  • 标签: 磨合 塑造 周边安全 评估
  • 简介:在全球化传播时代,中国的声音已经遍布世界,而如何让世界不仅仅听到我们的声音,并且理解和认同中国的见解,是当下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

  • 标签: 中国 话语体系 国际 构造 传播时代 全球化
  • 简介:在中国企业'走出去'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国际经营活动更加频繁和深入,企业涉外管理也逐渐从偶发走向常态、从局部走向全面,成为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应建立与企业国际化战略目标相匹配的涉外管理组织保障体系,以国际化战略为牵引,构建企业公共外交层级的涉外管理业务体系,以流程管理为抓手,打造集团全方位一体化的涉外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 标签: 公司国际化 国际化发展 涉外管理体系
  • 简介:人文交流有助于各国民众加深了解、沟通顺畅,这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高质量的人文交流是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现状进行梳理,针对目前“16+1”合作机制在人文交流方面存在的挑战和瓶颈加以分析,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 标签: 中东欧国家 中国中东欧 交流现状
  • 简介:习主席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对外宣传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主席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在国际比较中坚定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习主席的讲话为我们如何构建国防话语体系,更好地讲好中国军队故事,塑造军队良好形象指明了方向。

  • 标签: 话语体系 对外宣传工作 中国特色 中国军队 中国故事 中国声音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韩国学者对中国周边外交转型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依其不同见解,可以将这些学者分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攻势外交”三派。三派学者的观点反映出韩国学界对中国周边外交发展的不同评估,其中不少宝贵意见对反思周边外交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开拓未来周边外交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 标签: 十八大 中国 周边外交 韩国学界
  • 简介:在澜沧江-湄公河水电开发中,中国在上游的开发活动及中国在流域治理中的政策始终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过去中国的政策特点可以概括为积极但有限的合作,结合流域水资源治理的新形势,中国应变有限合作为全面参与,以流域水资源治理为重点和切入点,在宏观和战略层面进行设计和规划,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服务中国周边战略。

  • 标签: 澜沧江-湄公河 水电开发 流域治理 中国
  • 简介:欧盟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目的是树立欧盟在国际体系中有效的整体形象,维护和实现欧盟的利益.其公共外交活动主要圈定在全球议题或热点事件、文化、学术与教育交流以及对外援助三个方面,但是由于整体策略缺乏、双重标准、各成员国协调不足等整体性缺陷,导致整体形象受损.以欧盟为镜,中国的公共外交发展需要加强整体性:进行中长期战略决策研究和部署、多渠道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确立对公共外交活动实施影响的评估机制.

  • 标签: 整体形象 国际体系 欧盟 整体性缺陷 公共外交 外交活动
  • 简介:2015年12月1-2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主题"2015年中国周边外交的评估与展望",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外交部亚洲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边外交 研讨会综述 展望 评估 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