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当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中美两大盟国陷入僵局的情况下,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这位中国的第一夫人,中国争取巨额援助的同时,也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通过美国国会演讲等一系列打动人心的演说,她不仅掀起了对华支援的浪潮,还有效促进美国废除“排华法”,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地位.同时,这次成功的“夫人外交”也是中西方公共外交的一个宝贵案例.

  • 标签: 美国国会 宋美龄 中美关系 公共外交 抗日战争 第一夫人
  • 简介:2011年围绕熊猫“林冰”在泰国开展的一次公共外交活动的成功表明,公共外交能够取得常规外交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抓住民众心理,充分利用本国文化元素在目标民众中业已存在的积极影响,选好切入点,找准时机,科学运用新闻传播原理以及新媒体和前沿科技手段扩大影响,就能产生广泛共鸣,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效果.

  • 标签: 外交活动 熊猫 友谊 民众心理 公共外交 外交手段
  • 简介:2012年8月18—19日,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集团在张家口共同主办了“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张家口2012”,主题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期间,举行了“跨国对话:以图书和电视为媒”专题论坛,来自中国外文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机构的领导、学者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各位发言人审阅。

  • 标签: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南方报业集团 中国外文局
  • 简介:2009年底,两位旅居海外华人寒竹、文扬的新著《中国力:大历史、大未来与我们的强国法则》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提出“中国力”这一全新概念,进而阐释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值得关注.

  • 标签: 国力 中国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世界 现代 2009年
  • 简介:语言和地点是表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传递(signal)与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各种归属意义的.爱德华·萨义德的回忆录《格格不入》(OutofPlace:AMemoir,1999)展示出这些意义的因地制宜,从而为我们研究这些不同的分析元素如何在他的生活中呈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回忆录的标题被解读地理意义上的"地点"(place).作为英语习语,"outofplace"指的是一种尴尬和疏远的感觉,或者是指人在社会环境中没有归属感,被当作一个外人.文中对爱德华·萨义德的解读偏向于这一短语的字面意而非其习语意,以贴近巴勒斯坦政治,因为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在这一领域承担重要角色.这一点清晰地反映在法瓦兹·塔拉布勒西(FawwazTarabulsi)所译的该回忆录阿拉伯文版的标题中,即""(所在地点之外).本文认为,语言和地点是巴勒斯坦政治中以交叉方式存在于自我层面的共同决定因素,并同其政治形成了一种三元关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反而闭锁(occlude)了这一三元关系.

  • 标签: 地点 第一语言 母语 迁移 流散
  • 简介:《巨龙的隐形翅膀:中国如何利用软实力崛起?》一书探讨了中国崛起与软实力学说之间的联系,向读者提供了一个能够更加全面理解中国实力及其崛起过程的新视角,但是仍然不免落入对软实力进行现实主义解读的窠臼,这种解读容易使得国家之间的软实力“零和博弈”成为顺理成章的结局.

  • 标签: 中国软实力 利用 隐形 中国崛起 现实主义 零和博弈
  • 简介: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和文化推广机构,包含重要的公共外交职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非常重视通过公共外交方式提升孔子学院的形象,除了常规地举办文化活动和语言教学活动,还通过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志愿翻译服务、义务汉语教学活动、向学校和其他非盈利机构捐款、深入当地社区和家庭、讲座活动、危机处理和建立合作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在当地机构和民众之中不断提升了中国的形象.

  • 标签: 孔子学院 夏威夷大学 公共外交 社区志愿服务 非盈利机构 教学活动
  • 简介:当前,国际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演变,各国既面临大国对抗风险下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引导世界各国将国内、国际治理与合作的目标转向和平与发展的同一个平面上来,以推进和平、开放、包容发展价值观的实现。

  • 标签: 中国智慧 共赢核心 合作共赢
  • 简介: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方兴未艾,对旅游外交、首脑外交、休闲外交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均展开了研究并予践行。在这其中城市外交之地位日渐凸显,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中跨文化交流愈发蓬勃之大背景下,城市作为对外交往主体的地位与功能得到前所未有之重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旧金山两市及周边地区注重发挥地区优势,城市外交屡结硕果,国际舞台绽放异彩,对于中国若干城市的相关工作颇具启迪。

  • 标签: 中的特色 加州洛杉矶 城市外交
  • 简介:'察哈尔圆桌:中国外交如何从国家中心转向公民中心——王逸舟作品《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座谈会'于2016年3月2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察哈尔学会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记者和出版业的朋友齐聚一堂,共同讨论王逸舟教授的著作《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本文摘录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以飨读者。作者王逸舟关于中国外交由以国家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转型的提法属于新见,欢迎读者就此展开讨论或投稿本刊。

  • 标签: 王逸舟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战略层次 国际关系学院 日本漫画 两国关系
  • 简介: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的大都会,连接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城市之一,多年来扬州充分挖掘和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崔致远、鉴真、普哈丁、马可·波罗等先贤文化桥梁,不断加强对韩国、日本、中东、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其中,从2001年起,扬州以崔致远为主题,推动对韩国的全方位交往,逐渐将自身打造中韩文化交流中心。

  • 标签: 城市形象 文化外交 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普哈丁 中韩
  • 简介:如何提升智库的国际交往水平与经验,如何加强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研究能力,如何强化中国智库在公共外交上的主导力,是目前中国智库公共外交的巨大困惑.20国智库会议的召开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从中可以总结出智库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经验.我国智库发展相对滞后,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从七个方面探索如何更好发挥智库对公共外交的支撑作用:制度改革、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良性竞争、渠道拓展、问题意识和中国本位.

  • 标签: 公共外交 智库 中国本位 国际交往 实践经验 研究能力
  • 简介: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最积极的增长点。随着我国'走出去'构想、'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跨国经营、海外并购的浪潮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仅是经济行为,也具有政治、外交等功能。跨国公司的外交中性优势有助于其在东道国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本文以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民营企业之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例,回顾了其近几年海外并购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梳理和分析了在海外并购中我国跨国企业的公共外交职能。

  • 标签: 公共外交 海外并购 本土化经营 并购过程 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
  • 简介:《天堂与权力-世界新秩序中的美国与欧洲》(刘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简称《天堂与权力》)一书作者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Kagan),他多次被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级百位思想家”.

  • 标签: 《天堂与权力》 世界新秩序 美国 欧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辩护
  • 简介:由“中国因素”引发国际媒体大肆炒作的“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论”等,对我国公共外交提出了挑战.了解国际媒体中的中国印象,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2012年BBC纪录片TheChineseAreComing的解说词的文本用关键句提取并使用ReplacePioneer软件进行词频统计,这样可以解析中国在国际媒体报道中的印象,由此探寻其对建构中国形象的启示.

  • 标签: 中国形象 媒体报道 The 纪录片 BBC 国际
  • 简介:G20杭州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片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对外传播实践,对杭州城市形象的建构尤其是国际传播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从其整体策略上看,有几点值得注意,城市形象是塑造,而非发现;其次,城市形象片是修辞,不是宣传。

  • 标签: 传播杭州 城市形象塑造 塑造对外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向整个亚洲和全世界.21世纪初,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新理念,将成为新环境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和平共处 世界大国 合作共赢 历史性 成长
  • 简介:《穆罕默德的真实生活》(又名《穆斯林的无知》)通过视频网站在全球广泛传播,并引发巨大争议,引爆阿拉伯世界新一轮反美浪潮,暴露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战略中内向维度的缺失.尽管美国占据技术优势,但仍旧难以完全主导网络空间.美国国内舆论高度多元,泥沙俱下,其影响力借助新媒体得以放大,增加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的不确定性,而美国崇尚自由的政治文化又决定了美国政府难以对国内舆论进行有效管理,这构成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战略的内在矛盾,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 标签: 美国政府 真实生活 穆罕默德 公共外交 新媒体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