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东亚和平是这个地区所有人憧憬和追求的最大目标。日美同盟升级,日本国会通过安保相关法案,东亚地区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变数。此外,美国推行"重返亚洲"战略以来,南海问题也备受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中日韩合作对维护东亚和平稳定尤为重要。

  • 标签: 日美同盟 南海问题 日本国会 力量对比 国际格局 中韩
  • 简介:全球化依赖于海上运输的自由往来。国际航运是全球贸易在未来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亚太地区尤其如此。由于以海运为基础的全球化在面对风险时具有脆弱性,它为我们同时带来了机遇挑战。国际航运需要以稳定和安全作为保障,美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地区大国各自推出了维护地区海域安全的相关战略。本文主要探讨亚太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共同关切以及东盟在促进海洋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各国所拥有的共同关切主要源于缺乏海洋安全和治理所导致的来自海洋以及海上的挑战和威胁,如南海及马六甲海域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良好的海洋秩序,东盟成员国应与中国建立海洋伙伴关系。东盟中国以及亚太其他主要大国间的包容性和全面性合作,对于保障经济发展繁荣以及维持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海洋支点 海洋安全 海洋合作
  • 简介:中国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俄罗斯大力推动远东地区开发建设的同步性,为促进中俄双边关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两地区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政策的落实、移民的困扰、能源合作的变数、区域内的国际竞争、国家间的认知等。因此,应采取完善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互动合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及加大资金支持区域内企业合作、拓展北极领域合作、强化'友好城市'定点合作、加强区域内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举措来应对。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双方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对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东北亚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国东北 俄罗斯远东区域 合作进程 挑战与对策
  • 简介:随着亚欧大陆互联互通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我国高铁走进中东欧地区迎来重要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和制度性障碍。如不妥善化解,我国高铁可能丧失进入中东欧国家的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对中国高铁进入中东欧地区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中东欧国家 制度性障碍 互联互通 出口对象国 优势区位 中方企业
  • 简介:人文交流有助于各国民众加深了解、沟通顺畅,这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高质量的人文交流是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现状进行梳理,针对目前“16+1”合作机制在人文交流方面存在的挑战和瓶颈加以分析,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 标签: 中东欧国家 中国中东欧 交流现状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领导集体在外交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有助于构建政治互信,有助于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冲突、政局不稳、域外势力干预、我国对外交流传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困难挑战。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国应积极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探索官民并举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 标签: 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 文化产业 中国外交
  • 简介:如何学习西方的公共外交和应对新媒体对外交带来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讲真话,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和看法说清楚;其次,我们还要讲白话,让大家都能够听得懂,容易记得住和照着做;然后,我们还要向我们的对手学;最后,我们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重视和擅长宣传的传统.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公共外交 学习西方 新媒体 讲真话
  • 简介: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这是新时期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周边外交发展的大手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海洋强国”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提升在世界的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来自国内外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本文在对机遇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区域合作 周边外交 对外开放
  • 简介:长期以来,中央媒体依靠自身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通过"媒体外交"的形式产生了积极的公共外交效应,是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话语权的"排头兵"。而布局中央媒体的高端智库建设,使其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公共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发挥公共外交潜力的基本条件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指出:专家团队(研发思想产品)对外传播(传播思想产品)是智库建设的两个"车

  • 标签: 公共外交 传播思想 国际话语权 韩方明 传播能力 人民日报社
  • 简介:毛泽东于1936年和1970年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行的两次重要对话可以说是中共“公共外交”活动的起源.毛泽东斯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美国人乃至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革命,并开创了中共同美国合作的新篇章.文革时期,毛泽东斯诺再“叙”友谊,又一次敲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公共外交战线上取得的成就,我理解是毛泽东在晚年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 标签: 公共外交 毛泽东 斯诺 “亲密接触” 美国记者 文革时期
  • 简介:今年9月,联合国举行千年首脑会议,全世界政治领袖聚集一堂,回顾千年风云,构画新世纪的蓝图。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出席,发表重要讲话。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回顾中国联合国的关系,展望联合国的未来,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中国 联合国 共同纲领 外交关系 安理会
  • 简介:20世纪中期以来伊斯兰世界的急剧变化让建立“真正的”伊斯兰国家成为一些穆斯林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倡议和政治行动,也成为穆斯林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近年来,活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的“伊斯兰国”组织更让外界对伊斯兰世界的政治体制和相关概念产生了疑问.本文试以“伊斯兰国家”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伊斯兰国家”及其发展进行探析,指出复兴或重建“伊斯兰国家”的呼声是基于对穆斯林社会政治发展史理想化的解读,在今天一味强调早期穆斯林社会的典范作用,实际上可能会将伊斯兰教的发展带入另外一个困境.

  • 标签: 乌玛 伊斯兰国家 哈里发
  • 简介:西宁市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及资源特色,积极开展南亚国家城市的友好交流务实合作,其中,尼泊尔帕坦市的交流合作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可作为西宁市南亚开展务实交流合作的典型案例.开展南亚友好城市的交流,地缘优势、资源特色是重要基础;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是重要任务;开展经贸交流合作,弘扬城市文化,促进人民友好往来是重要内容;海外华侨和友好人士是西宁南亚开展友好交流的重要力量;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是做好南亚友城交流的重要支持.

  • 标签: 交流合作 南亚国家 合作内容 西宁市 尼泊尔 务实
  • 简介:网络新媒介改变了行为体互动的方式,具有汇聚、传播和引导民意的作用.在家乐福事件中,中国民众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介,对法国产生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 标签: 新媒介 家乐福 网络 事件 中国民众 舆论压力
  • 简介:随着国际舞台上国家作为唯一行为体局面的被打破,作为国际关系独立行为体的主要国际组织,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以“公共外交”的方式,各国非政府的团体及民众的交流,增进相互信任理解,争取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一方面,联合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标签: 公共外交 联合国 国际舞台 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 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