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正>美国丹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乔纳森·阿曼教授于1996年11月15日到23日访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阿曼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尤其对原苏联与中国革命的比较、原苏联与中国的军事比较有着深厚的研究,11月19日,在方连庆教授和龚文庠教授的陪同下,阿曼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中美关系的未

  • 标签: 美国丹佛 国际问题 苏联与中国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革命 教授
  • 简介:<正>在1982年11月到1984年2月的一年又三个月内,苏联两位领导人先后去世,克里姆林宫两易其首,引起国际上对苏联内政外交发展方向的极大关注。本文仅就安罗波夫和契年科其人及其施政方针作一浅探,仅供参考。

  • 标签: 安德罗波夫 发展方向 施政方针 内政外交 苏联 仅供参考
  • 简介:梅恰与斯洛伐克政局本刊记者孙希有布拉格专电·1994年12月11日,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主席梅恰在布拉迪斯拉发官从科瓦奇总统手中庄严地接过总理委任书,再次就任斯洛伐克新政府首脑。以梅恰为总理的新政府由1994年10月初大选中获胜的争取民主斯洛伐...

  • 标签: 斯洛伐克 争取民主 私有化 国内总产值 新政府 捷克斯洛伐克
  • 简介:如果有人问你泰姬陵在印度的哪个城市,你未必能马上反应得过来,但是如果有人问你印度的硅谷在哪里,你肯定会说--班加罗.花园城市与"煮豆"的传说班加罗位于印度南部德干高原上,尽管纬度低,但由于海拔高,使这个城市成为一个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春城.

  • 标签: 班加罗尔 硅谷 印度 城市 反应 泰姬陵
  • 简介:<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提出的外交政策新思维,不仅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震动,而且也带来联邦德国同苏联关系的显著变化。曾几何时,由于西德政府不顾苏联再三反对,坚持在西德部署美国新式中程导弹,引起苏联方面的强烈反应;又由于科尔总理失言,把苏联领导人某些作为同纳粹分子戈培相比,使苏联几乎中断了两国间全部官方交往。而自1987年以来,两国关系明显地出现拼弃前嫌、着眼未来、加强实际合作的良好发展势头,两国之间的外交往来也异常频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西德总统对莫斯科的访问和今年1月苏联外长对波恩的访问。在新近这次访问中,两国不仅一致表示要赋予两国关系以"新的质量",而且还在两国外长和负责官员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西德来说只同少数友好国家才有的定期政治磋商制度。两国还延长了双边经济合作协定,使其有效期延伸到21世纪。苏联外长表示,要用"新思维"对两国过去的交往作出"新的解释",西德外长也强调,

  • 标签: 新思维 苏联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 德苏关系 两国关系 联邦德国
  • 简介: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兹(Ken-nethN.Waltz)于199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受到热烈欢迎。沃兹教授于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和从事研究,1971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学会理事等职,并于1987—1988年度出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沃兹教授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外交政策与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和《核武器的扩散》(1995)等.其中《人,国家与战争》、《国际政治理论》等书迄今仍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在沃兹教授讲学期间,我院研究生谢鹏曾就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他进行了学术性专访,下面是两次访谈的记录。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肯尼思·沃兹的理论观点,本期还发表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新现实主义理论》一文,供研究参考。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沃尔兹 核武器 现实主义理论 人权政策 国际关系
  • 简介:<正>阿连在管理国家的全盛时期,充分认识到他使命的无比艰巨性及其伟大的国际意义。“历史上缺乏先例可供我们效法。我们有必要创建社会、政治和经济组织的崭新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两者都有所发展,目的是一方面要克服落后,另一方面又要建设社会主义。”(演讲集第218页,1971年)换句话说,“智利的社会主义道路”缺乏现成的模式可以引用,建立这样一种史无前例的新形式就需要有创新精神,因为不但必须废除既不公正又无效力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而且还必须创建一种新型的结构,保证在除旧布

  • 标签: 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智利 革命道路 创新精神
  • 简介:美国田纳西州孟斯市的"消除青少年暴力工程"以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为目标,以预防、介入和执法为方法,市长和市民共同参与,全市范围的活动有声有色,其设立社区行动组,开通少年接听热线,创办青少年警校等做法对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不无借鉴意义.

  • 标签: 青少年暴力 预防 执法 美国
  • 简介: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以后,饱经磨难的阿根廷人终于决定,他们既不要在任总统杜阿,也不要老牌政治家梅内姆,而是宁可要一个"新面孔"--来自阿根廷边疆小省的内斯托·基什内,来执掌这个南美大国新一届总统的权柄.在前不久举行的阿根廷大选中,随着梅内姆中途退出竞选,阿根廷圣克鲁斯省省长基什内不战而胜,顺利当选为阿根廷新总统.

  • 标签: 基什内尔 阿根廷 政党政治 总统候选人 生平事迹 政治主张
  • 简介:[编者说明]:德国周报2003年第23期(5月28日)发表该刊记者采访瑞典首相格兰·佩松的谈话记录,题为.佩松根据瑞典的成功经验指出,德国的改革必须从节约国家开支(主要是社会福利费用和行政机关经费)着手,要想维持福利国家,必须首先改革福利国家.现将这一谈话全文和采访记者乌韦·让·豪伊泽写的短评译出发表.

  • 标签: 瑞典 首相 佩尔松 福利国家 改革 社会福利费用
  • 简介:德国总理施罗在德国《新社会》2002年5月号上发表《充满机遇的时代:安全、现代化及全球化中的公正》一文,指出面对全球化,如果措施得当,世界可以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欧盟便是生动的实例。他主张“对全球化……

  • 标签: 施罗德 欧洲 社会模式 国际关系 德国 国际关系
  • 简介:英国学者罗伯特·韦在1998年6月提交给“罗素赛智基金会”的一篇名为《从奇迹到烟消云散》的论文中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关于亚洲危机起因的三种解释,指出了每一种解释的合理之处和缺陷。一、三种解释1、国内的脆弱性这种解释把亚洲危机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亚洲国家自身...

  • 标签: 道德风险 亚洲危机 脆弱性 印度尼西亚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 简介:1982至1984年,是苏联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富有启迪意义的治理时期."此间,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安罗波夫励精图治,其主要政绩有:一、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问题上多方创新与发展;二、强化劳动纪律、整饬社会秩序与惩治腐败;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有效地遏制了经济的持续衰退.总之,安氏治下的苏联社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究其原因,除了苏联国内存在驱动改革的客观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与安罗波夫亲身历经过1956年匈牙利事件有关.

  • 标签: 苏联 安德罗波夫 治理 社会变迁
  • 简介:<正>1891年通过的爱福特纲领,标志着德国社会民主党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群众性政党发展的进程基本完成。《新时代》在这一时期的活动及其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大量工作,反映了党的这一斗争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反社会党人时期复杂的地下斗争条件下,出版党的报刊、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党的各种文献,对党的理论和政治活动

  • 标签: 新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政党 考茨基 德国社会民主党 工人阶级
  • 简介:<正>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巴雷在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1年第9期发表了《关于市场的思考》一文,提出建立市场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市场一社会关系,反对把市场看作单纯的经济范畴,认为市场是规定经济当事人行为的经济一社会结构。巴雷还指出,马克思关于市场理论的构想、方法论和某些论点为建立这种理论提供了要素。

  • 标签: 社会批判理论 市场理论 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结构 当事人 社会关系
  • 简介:<正>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的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即跨越主权国家传统国界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日益便利、廉价、迅捷,国际间流通的信息量日益增加,受众面日益扩大。这对各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容质疑,同时,其消极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也不容忽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所指出的,“交流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有极大的潜力,又具有很大的危险”。加之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和文化因素比起政治和军事因素,在国

  • 标签: 国际法 国际传播 大众传播媒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公约 种族歧视
  • 简介:证券市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而作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证券,自1999年施行以来,对规范证券发行及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发挥了作用。可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证券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全面总结证券市场改革发展和监管执法经验的基础上,对证券适时进行修订,

  • 标签: 《证券法》 证券市场 中国 投资者权益
  • 简介:<正>在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联邦德国的工会运动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与美英法等国工会相比,联邦德国工会组织基本克服了派别分裂、山头林立的状况,较好地实现了统一和集中,成为联邦德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舞台上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有组织雇员队伍,一个颇有实力影响的庞大的议会外利益集团。战后几十年来在捍卫雇

  • 标签: 工会联合会 工会会员 联邦德国 工会组织 经济与社会 德国社会民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