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历史学辩护》(InDefenseofHistory)①是剑桥大学近代史教授、德国史专家理查德.J.埃文思(RichardJ.Evans)的主要作品之一。埃文思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从一种中庸的立场出发,来为历史学辩护。他拒绝偏激的观点,不但批评了保守派史学家如埃尔顿(G.R.Elton),同时也对极端的后现代史学理论进行了批评。此书继卡尔的《什么是历史?》(WhatisHistory?)和埃尔顿的《历史学的实践》(ThePracticeofHistory)这两部20世纪60年代论述历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之后,成为英国大学历史教学的标准教材。《为历史学辩护》已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台湾也出了中文版(《为史学辩护》②),从该书出版到1999年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出现了不少于30篇的评论文章,其中不乏批评之声。一些评论者认为埃文思没有公正地对待后现代理论。针对这种批评和指责,埃文思做了回应(http://www.history.ac.uk/discourse/mo-evans.html),他的回应后被纳入到该著作的最新版中。本文将相关批评与回应介绍如下。

  • 标签: 历史学辩护 辩护后现代主义
  • 简介:<正>近10几年来,西方盛行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逐步从单纯的文学艺术领域(即一种单纯的审美特征)扩展为一种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各个学科的泛文化现象,成为所谓“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表现。后现代主义引入哲学社会科学以后,提出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结构嬗变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微电脑 国民经济 社会结构 理论概述 理论问题
  • 简介:美国文化研究季刊《社会文本》(So.cialText)在2016年6月出版的第127期上发表了尼克·鲍姆巴赫(NicoBaum—bach)、戴蒙·扬(DamonR.Young)和珍妮弗·余(GenevieveYue)三位学者对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访谈文章,访谈时间2014年3月13日恰逢其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一文在《新左翼评论》发表30周年。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詹姆逊 德里克 访谈录 重访 晚期资本主义
  • 简介:现代主义的梦想不仅包括掌控自然,还包括建构一个属于自由理性的人类群体的伦理-政治乌托邦。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批判抹杀了它的内在矛盾和张力,使这份遗产失去了被挑战、质疑和讨论的价值。而批判理论在不放弃启蒙的乌托邦遗产的同时,又试图超越现代主义的构想,指引我们既不放弃理性自身,同时又超越现代主义的理性。作为“盛期现代主义者”的阿多诺虽然也曾对启蒙主义和“西方理性的身份逻辑”进行了强烈批判,却并未对理性反思在获取个体自主性和集体正义方面所具有的治愈力量丧失信念。通过对阿多诺的细读,不仅可以让我们注意到盛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辩证张力,还能告诉我们,要想在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真正实现对话,就必须倾听阿多诺作为中介者的声音。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批判理论 阿多诺 乌托邦 启蒙主义
  • 简介:英国文化理论家阿兰·科比(AlanKir—by)是当前后一后现代主义理论阵营中的重要成员。他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影响,数字现代主义正取代后现代主义成为我们当下文化中的新的主导范式。数字现代文化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文本形式、文本内容以及文本价值,也带来全新的文化结构、文化行为和文化意义。下文节选自科比的《数字现代主义:新技术如何拆解后现代并重构我们的文化》(2009)一书,涵盖了科比的数字现代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数字现代主义的由来、数字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数字现代文本的美学特征等。

  • 标签: 后现代主义理论 导论 英国文化 90年代以来 网络信息技术 文本形式
  • 简介:法国当代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GillesLipovetsky)是超现代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现代性远没有像某些后现代理论家们宣称的那样已然终结;相反,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臻巅峰期。这个新的社会阶段被利波维茨基称为超现代社会。在他看来,超现代不过是现代性在历经后现代这一短暂间歇期后进入的又一更高级阶段,它本身是充满矛盾的,既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宗旨,却并非为所有人带来幸福的济世良药。

  • 标签: 超现代性 后现代性 90年代以来 社会学家 现代理论 现代社会
  • 简介:网络聊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在其特征和性质上表现更多的是它的后现代性。在其聊天的主体,形式及其内容,聊天的空间等具体构成要素的特征上也完全符合后现代的特征而不是现代的特征。在现代后现代的分析视角之间可以找到一个新的契合点来分析网络聊天等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现象,这种新的分析视角能够使像网络聊天这样的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现象更加凸显它的性质,这是对多元分析方法的一种多视角探索。

  • 标签: 网络聊天 现代 后现代 分析视角
  • 简介:今天,多元主义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宗教间、民族间和族群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宗教、民族和族群内部对持对立立场的个体的压制。无论是共同体之间还是共同体内部的冲突,都是由于不同共同体对政治、文化和宗教认同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在展现了针对内部多元主义的挑战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之后,本文介绍了一种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替代性理解,即认为我们的忠诚是个人或个体认同的一部分。这种理解不同于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认同理论,后者来源于理查德·罗蒂的自由主义后现代理论以及伯纳德·威廉斯的非认知理论。而本文则认为,个体忠诚的本质在于我们不会将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那些赞同多元文化事业但却持有不同于我们的价值观的个体。

  • 标签: 忠诚 多元文化主义 自主性 个体认同 多元主义
  • 简介:文化帝国主义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输出对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实现文化霸权和文化控制的讨论.由于它关注国际文化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不平等结构以及由此形成、扩大和加强了的跨国支配,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也常常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文化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理论 西方发达国家 欠发达地区 后殖民主义 流通过程
  • 简介:本文对《多元文化间的对话:困境、矛盾和冲突》和《“种族”股份有限公司》两部著作进行了评述,认为前者从本质上平等这一现代理想的角度探讨了多元文化主义的矛盾,并指出了这一矛盾与由“他者”构成的民族多样性完全不同;而后者则将民族性视为是那些“民族的他者”创造出来的结果,这些“民族的他者”是带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的自主性主体。而这种建立在文化商品化基础上的“民族自我塑造”模式已经使许多族群开始重新建构他们自己民族的分类体系。在重新建构民族性的过程中,大多数族群并没有将他们的文化商品化,而只是将其传统知识和风俗习惯更加民族化。

  • 标签: 多元文化主义 族群认同 民族性 文化商品化
  • 简介:<正>现代托洛茨基主义是二三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裂的产物,起源于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党内的左翼反对派。1929年托洛茨基被驱逐出苏联国境,开始组织共产国际的左翼反对派,到三十年代逐渐发展为国际上一股极左势力,在1938年9月建立了托派的第四国际组织,开始被称为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现代托洛茨基主义在理论上标榜信奉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以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推行它们的“世界革命矽战略,在组织上既强调建立超越民族国界的世界党,又主张组织内部派别自由。现在第四国际已经分裂为互相对立的几个国际性组织,在五六十个国家里有它们的支部,成员有几万人,主要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的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以及小资产阶级群众中影响较深,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般极左政治势力和极左思潮。下面分别介绍第四国际的历史概况、组织情况以及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策略。

  • 标签: 托洛茨基主义 第四国际 世界革命 左翼反对派 不断革命论 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本文考察了俄罗斯基本保守主义思想的主要维度。必须对这种意识形态思潮进行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关于这个论题的文献常常过于粗略且有时带有偏见。二是基本保守主义的观念在俄罗斯政治话语和中央政界中日益突显。因此,理解基本保守主义的哲学论点和理论渊源就变得十分必要。

  • 标签: 保守主义思想 俄罗斯 现代性 意识形态 政治话语 罗斯基
  • 简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这就要求深刻认识网络文化管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正视当前网络文化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不断探索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先进文化 网络管理 文化强国
  • 简介:随着东欧国家共产主义的破产以及全球化理论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已然失去了其作为一个历史分期范畴和批评概念的可信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并未进入“晚期”,相反却迎来了它最强大的复兴,因此称之为发达资本主义更为恰如其分。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消解之后,我们该如何描述当前的历史状况,或者说当今发达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作者认为,我们只有把焦点从“后现代知识”转移到“当代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历史经验的结构变化。如果说现代性是资本的时间文化的话,那么在其当前形式中的“当代性”就是表达全球现代性之统一性的时间结构,而当代艺术的后观念状况就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逻辑。

  • 标签: 后现代 全球化 发达资本主义 当代性 后观念状况
  • 简介:随着现代大众媒介技术的发展,青年参与社会发展变革不仅仅限于文化文本上的认识世界,而是更多的寻求身体参与文化实践的改造世界,这是公民社会发育的表征,同时也与全球媒介行动主义息息相关。本人以导演李杨到鲍勃·迪伦的文化实践为切入点,探讨青年媒介行动主义的构成、特征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文化实践 媒介文化行动 批判意识与行动
  • 简介:高田太久吉为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教授,长期致力于世界经济问题研究。日刊《前卫》2009年第5期刊登了他题为《国际金融危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困境》的文章。文章深入分析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反映出的现代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并为克服当前危机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现代资本主义 困境 世界经济问题 2009年 历史局限性
  • 简介: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梁漱溟对中国文化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其新儒学文化观是乡村建设的哲学基础,而乡村建设则是新儒学文化观在实践中的具体呈现。本文试图将梁氏置于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考察其新儒学文化观与乡村建设的关系,来管窥文化选择对现代化模式的影响。

  • 标签: 梁漱溟 新儒学文化观 乡村建设理论 现代化
  • 简介:摘要:现代韩国政治文化具有臣民型和参与型的复合型特征,具体表现为权威主义、宗派主义、地域主义、人物中心主义和市民性五个方面。影响韩国政治文化形成与变迁的因素有历史发展、地缘、国际关系、社会变动以及政治体制等。随着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现代韩国政治文化也逐渐由臣民型和参与型的复合型特征向民主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型,在确立新的民主意识和价值体系并巩固和促进韩国民主主义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韩国 政治文化 权威主义 民主发展 市民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世界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民族文化整合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新世纪整合与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博采世界优秀文化之长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是整合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