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孙中山与苏俄结盟后,再次进行了争拨关余的努力。此次关余事件自始至终受到了苏俄的深刻影响。苏俄与孙中山的结盟,鼓舞了孙中山和广州政府的斗志;苏俄援助的既少且迟,促使广州政府因窘迫的财政再次争拨关余;鲍罗廷的到来帮助孙中山稳定了广州的局势,推动了事件的进展;苏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的政治宣传和群众运动,提升了争拨关余的意义,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亦使列强态度从强硬趋于缓和。同时,苏俄主要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促使广州政府在事件后期趋于缓和,最终与列强达成妥协,再次验证了苏俄对华政策的两重性。

  • 标签: 苏俄 广州政府 关余
  • 简介:在小商品生产者的合作社形式中,农民和手工业者同以前一样,仍旧是小私有者,仍旧是小商品生产者。因此,在这种合作社中,也仍旧保留着私人商业的利益。所不同的是,他们在产品的销售方面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供给方面联合起来了。在这里,尽管产生了一种集体的利益,但这种合作社形式不能立即消灭自己内部的小商品生产者的私有制倾向。这是小农和家庭手工业者长期从事个体生产所固有的特征。列宁把这种合作社内部的资本主义倾向称之为合作社的资本主义,而无产阶级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这些倾向进行调查和监督的目的,就是把合作社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的一定形式。正因为这样,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以前,始终把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归入国家资本主义的特殊形式。

  • 标签: 合作社经济 合作社内部 个体生产 商品生产者 联合起来 合作社组织
  • 简介:十月革命之后,苏俄为应对复杂纷纭的国内和国外威胁,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农民利益,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在列宁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在土地使用权方面做了细致的探索,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构建方面也做了有效的实践;然而,发生在同时代的中国,随着内战的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指示下,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同志紧急召开西柏坡土地会议,进行了浩浩荡荡的土地改革,制定了土地纲领,允许土地典当、转让、出租等,成立了贫农会、基层人民法院等机构,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和物资基础。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在发生的背景和内容上具有共性,而且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了农村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对当今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为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因此,值得我们去研究。

  • 标签: 苏俄 西柏坡 土地政策
  • 简介:1920年夏,准备去法留学的陈为人,到上海后,因经费困难,流浪街头,幸遇江华籍青年李启汉,被介绍到外国语学社学习,与刘少奇同学。不久,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为十月革命后,不带护照去苏俄学习的中国先进青年中最早的一员,也是湖南去苏俄学习的

  • 标签: 外国语学社 社会主义青年 共产主义小组 江华
  • 简介: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认为,苏俄共产党强调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与集中制,并且不容许反对党的存在,因此走向了一党专政和少数人专政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者对苏共内部残酷斗争的结果深表遗憾。

  • 标签: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 苏俄共产党 党内斗争
  • 简介: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论断俞良早在1918年夏至1920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由于严峻的军事政治形势,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如宣布全国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参军参战,在农村实行...

  • 标签: 社会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 粮食问题 列宁 地方主义 战争时期
  • 简介:中国共产党创建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进行的。党对苏俄革命模式的学习和实践事实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本文着重论述苏俄革命模式在党创建时期革命实践中的变化轨迹及其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 标签: 中共创建时期 苏俄革命模式中国化 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