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党对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刻认识与清醒把握。

  • 标签: 经济与社会发展 资源环境 友好 解读 国民经济 中长期规划
  • 简介:“我想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这是本世纪20年代初,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的远见卓识.11924年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翁由缅甸取道来华访问.一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位享誉全球的诗哲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象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到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他还强调说:“我此番来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为瞻仰风景而已;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些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好象是个敬香人,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最早在本世纪初由日文译成中文传入我国的.到了20年代,则被大量直接翻译介绍,他的作品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 标签: 泰戈尔 梁启超 中印 蔡元培 艺术家 徐悲鸿
  • 简介:中国自1999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完善成年监护制度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成年监护制度通过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人身保护、财产管理及民事代理行为实现对被监护人行为能力的补足,为行为能力存在障碍的成年人实现民事权利提供合法途径。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成年监护制度,分析我国在成年监护制度方面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 标签: 成年监护 后见 禁治产
  • 简介: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的共同选择。基于此,联合国把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格在“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 标签: 世界经济发展 环境友好 环境污染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 传统观念
  • 简介:1977年9月16日至10月14日,中国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叶志强率冶金考察团赴日本考察。他们见识了日本钢铁从20世纪50年代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大型自动化设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已经跃居世界钢铁工业最前沿。

  • 标签: 中国冶金工业 世界钢铁工业 较量 中日 动工 宝钢
  • 简介: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又加上科索沃危机的发生和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的出笼,引起了人们对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整个国际关系的深入思考。本文就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科索沃危机后的中日关系科索沃危机的爆发,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的事件的发生,不能不使人们对今后的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认为,在当今世界上,和平与发展主流确实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甚至威胁。然而,从全局看,应该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没有根本改变,但如何维护这个时代主流却日益成为摆在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紧迫课题。不能否认,正当世界大

  • 标签: 中日关系 和平与发展 科索沃危机 中日两国 友好合作 日本企业
  • 简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新认识,是当代国际共识的大潮流,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战略,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重视的大目标。我们必须正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积极加以解决。

  • 标签: 环境友好型社会 价值意蕴 战略任务
  • 简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拟从发展目标、法制保障和政策选择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当前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若干环节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 制度创新
  • 简介:中国与日本两国政治制度不同,两国的检察制度也是特性大于共性。中国检察权体现为法律监督权和司法权,日本检察权体现为一种行政权和司法权。政治制度的不同,使得两国监察权的运行机制也截然不同:中国的法律监督职能体现为监察职能、公诉职能、诉讼监督职能;日本的检察权体现为侦查权和公诉权。

  • 标签: 检察权 法律监督权 侦查权和公诉权
  • 简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70年了,各种历史材料大都公开,搞清楚那段历史并非难事。1995年日本政府发表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就是对历史问题的一个基本交代。但是日本政府从小泉时代开始,就有开历史倒车的倾向,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美化神风特工队等等,致使东亚国家与日本的关系跌入历史的低谷,长期无法改善。

  • 标签: 历史材料 中日关系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才能 正视 日本政府
  • 简介:大量数据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 标签: 资源环境 科技进步与创新 经济增长方式
  • 简介:中国与日本都属于儒文化圈的国家,加上两国源远流长的频繁交往历史,两国青少年生活有诸多的共性.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明显不同,国家制度文化、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显著不同,两国青少年生活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中日两国青少年生活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两国青少年共同发展.本文的资料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和福冈县立大学1996~1999年联合组织的《现代中日社会文化变迁的调查研究》课题问卷的结果.

  • 标签: 中国 日本 青少年 生活方式 人生价值观
  • 简介: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一贯重视民间外交工作的开展。在具体指导和亲身参与中日民间外交实践时,他按照“官民并举、相互促进”方针的要求,成功地推动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慎重处理两国纷争,加强了中日经贸往来,强调饮水不忘掘井人,使两国关系在总体上保持不断发展的势头。

  • 标签: 邓小平 民间外交 中日关系
  • 简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两国人民在这悠久的历史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益强盛,军国主义者却把对外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了一次次侵略战争。爆发于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未有的民族大灾难,在中国人民心里

  • 标签: 中日邦交正常化 日本经济 中日两国 中日关系 岸信介 田中角荣
  • 简介:<正>由上海市对外友协组织的“中日刑事法学讨论会”于今年4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举行。日方代表由早稻田大学总长、教授西原春夫、东京大学教授松尾浩也等6名专家学者组成。中方代表团由华东政法学院教授苏惠渔、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萧开权等6名专家学者组成。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华东政法学院、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复且大学法律系、上海大学法律系和公、检、法、司机关的代表40余人参

  • 标签: 刑事法学 讨论会 政法学院 专家学者 早稻田大学 对外友协
  • 简介:1958年5月中日贸易的突然中断给国际社会特别是中日两国人民以极大震惊.导致贸易中断的直接原因是日本政府纵容暴徒侮辱中国国旗,而真正原因则是日本政府在美、蒋的压力下,否认新中国商务代表机构的官方地位,否认中方机构有悬挂国旗的权利.

  • 标签: 1958年 中日贸易中断 商务代表机构 贸易协定 长崎国旗事件 中国
  • 简介:基于全国性微观数据,本文对公众环境风险感知如何影响其环境友好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首先,一般性环境风险感知、污染性环境风险感知、技术性环境风险感知均对公众的环境友好行为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其次,环境关心、环境知识的提升也能够促进环境友好行为。此外,个体特征中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个人收入、地区、城乡对公众的环境友好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应当在个体层面培育环境素养、社会媒体层面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层面进行有效动员,进而强化公众环境风险意识,提升公众环境友好行为。

  • 标签: 环境风险感知 环境友好行为 影响机制
  • 简介: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额敏县“十一五”规划的总要求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目前,额敏县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与行政措施不足。技术资金欠缺,工作体制不顺。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额敏,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普法、执法与监管力度,用制度规范、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

  • 标签: 循环经济 资源节约 和谐发展
  • 简介:1995年俄国《远东问题》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米高扬秘密赴华使命(1949年1—2月)》的文章,作者列多夫斯基,现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文中披露了米高扬写给苏共中央的关于他1949年访问西柏坡时同毛泽东会谈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谈到,斯大林曾于1949年2月5日发给毛泽东这样一份电报,内容是:“随着中共执政,形势会发生根本变化。苏联政府作过决定,一旦同日本签订和约,继而美国撤离日本,它就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并把军队撤出旅顺口。但是,如果中共认为把苏军立即撤出旅顺口地区为好,那么苏联就准备实现中共的这个愿望”。《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5、6期转载了列多夫斯基的文章。文章中作者对斯大林电文中“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作的注释认为,此处的“这个不平等条约”是指“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签订的友好同盟条约”。一些中国学者在引用这条材料时,也把它作为是斯大林曾经承认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并同意废除这个条约的证据,以此来说明斯大林后来在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对待是否废除旧约的态度是出尔反尔的。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认为,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废除这个不平等条...

  • 标签: 中苏友好 友好同盟 同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