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神仙"是一个包括"神人""仙人""神仙信仰"以及"道教神仙信仰"等多个子命题的复合范畴,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民间性和原生态的内容。近百来,"神仙"研究已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并呈现出以中国大陆、台港日、欧美为中心的三大范式。大陆"神仙"研究偏重史的建设,虽然渐成系统和规模,但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仍待提升;台湾、香港和日本则遥相呼应,于神仙思想与信仰方面颇为用力,各有突破;至于欧美等国则倾向于个案分析与方法理论的实践,在神仙文学、神仙观念方面尤有可观。从近百的研究历史可知,未来的"神仙"研究应着眼于其作为复合观念的特殊属性,在历史文化的脉络中,深入发掘其多元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神仙 综述 道教 信仰
  • 简介:依据大量散见的史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将中国乡土教材的发端、演变脉络总结为三个时期五次高峰期,认为中国乡土教材源于舶来成于传统;伴随于乡土教育运动;适应于教育改革运动,普及面广而作用为补充;存在着有发展空间无实施保证、体系上与学校教育的其他内容相对脱节、其功能作用或被夸大或被忽视、缺乏相应的师资、相应理论建设不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总结等局限。

  • 标签: 乡土教材 百年演变 述评
  • 简介: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史形式,其中涵盖了小说史、流派史、戏剧史等多种分类文体史的概念性研究。在这些研究对象中,唯独迄今为止传承的话剧是源自西方的现代性话语结构,是具备“现代性”这个基本特征的。而就现代文学史的书写而言,“现代性”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话剧史的研究出发,侧重诠释中国话剧史研究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 标签: 现代文学史 话剧史 现代性
  • 简介:夷”或“白夷”一词作为某一地区人群的总称出现于元代史籍,明代早期成为志书定例;明代中期以后,在李元阳的推动下,“荧夷”代替“夷”或“白夷”等称呼成为总称,其转变有着深刻的观念内涵。自明入清后,前代史志中的各种称呼既有保留,亦有变化,但“夷”或“摆夷”等作为系统总称的含义在逐渐淡化,同样体现了时代背景的转移。随着近代“民族”话语出现,“摆夷”逐渐成为某一“民族”或“种族”的称呼。

  • 标签: “百夷” “金齿” “焚夷” “摆夷” 李元阳 民族观念
  • 简介:<正>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一九二九十二月十一日,爆发了色起义。色起义是广西右江地区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暴力革命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尝试。它高举了马列主义武装斗争的旗帜,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对鼓舞革命人民的斗志和挫败反动派的嚣张气焰起了重要作用。它锻炼和考验了党员和干部,唤起了人民的觉醒,动摇了广西反动统治的基础,对广西革命以至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将同我党领导的其他起义一样,在党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 标签: 百色起义 社会基础 广西右江 农民运动 国民党 农民自卫军
  • 简介: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背景下,解决基层管理与服务中“主体缺位”和“管理真空”问题是理论和实践议题。基于色市“农事村办”的创新实践,探讨无缝隙组织结构、村社化服务和网络型运行机制的基层政府管理创新进路和成效,从现实困境可见客观环境、服务授权等内外部影响因素对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需从组织结构、管理主体、管理制度等方面推进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管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民族地区 基层政府 政府管理创新
  • 简介:新中国60来民族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标签: 新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理论体系 形成和发展
  • 简介:50代韩国的土地改革金喜成一、土地改革的性质19503月韩国实行的土地改革,在韩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基本上形成了今日韩国农业生产关系。因此要确定今日耕地面积35%的租们制度的经济制度性质,就要评价土地改革改变了什么和维持了什么。土地改革首先...

  • 标签: 韩国 土地改革 20世纪50年代 阶级结构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 简介:自鸟居龙藏1901发表首篇日文的苗族研究论文以来,日本苗族研究已经经历了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学术谱系。对余年来日本关于中外苗族的研究进行学术文献史的梳理和述评,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域外苗族研究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发展动态。

  • 标签: 日本苗族研究 中外苗族 研究谱系 学术文献史
  • 简介:黑龙江省是祖国东北边陲的一个多民族省份。世居于黑龙江的蒙古族,有14万多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全省有1个蒙古族寓治县,5个蒙古族乡(镇),66个蒙古族村。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泰来县和富裕县单设了蒙古族学校,主要采取“汉语授课、加授蒙语文”和“蒙语授课、加授汉语文”的两种形式。共有单设中小学97所,其中小学85所,在校生5734人;中学12所,在校生2823人;中小学教职工649人。非单设校小学蒙古族在校生4830人,初中2513人,高中592人。蒙古族在普通教育阶段学生总数占全省蒙古族人口的17%。全省有1所多民族的师范学校,每年招收1个蒙古族班,蒙古族在校生180人,其中蒙语授课师范生39人。

  • 标签: 黑龙江 蒙古族 教育历史 民族教育
  • 简介:室韦是北魏至辽金时期分布于黑龙江流域上游及嫩江流域的古老民族。室韦最初以'失韦'一词出现在《魏书》中,隋时演化为五部,至唐进一步壮大,分部二十余。后范围不断扩大,并向西迁徙至蒙古高原,与蒙古族源关系密切。金代以后,室韦逐渐消失于史书记载中。由于不同时期室韦分布地望的复杂性和难以确定性,关于室韦的考古学文化的识别始终是学术界的一大难题。近年在室韦地理分布区域,特别是黑龙江流域上游的呼伦贝尔地区发现了大量明确与室韦相关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本文力求综合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对室韦在不同地域的考古发现进行综述,为今后的深入探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室韦 考古发现 研究综述
  • 简介:近20的单复句研究,一方面继承了50代单复句大讨论的余绪,经过讨论,人们普遍承认了汉语句子有单复之分的事实,并在单复句的划分标准上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另一方面,人们又展开了对具体复句的研究,还试图引进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开辟了汉语复句研究的新气象。

  • 标签: 现代汉语 单句 复句 研究综述
  • 简介: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60来,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充分保障了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 标签: 新中国60年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