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他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他视野开阔、思路清晰,与他一起,你很少会感到他是一位1933年出生的老人。他对民族学的热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他,就是民族学家绍明先生。

  • 标签: 李绍明 先生 学者 封面 民族学家
  • 简介:文实先生是一位较早的“花儿”研究者,他从“花儿”与《诗经》的比较、“花儿”与散曲的比较,“花儿”的产生等多方面、多角度对“花儿”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成为“花儿”研究中的奠基鼎力之作

  • 标签: 李文实 “花儿” 比较研究
  • 简介:民国政府通过建立设局、党部,推行保甲制,组建民众自卫队和常备中队,派遣部队屯兵驻守等措施,在腾龙沿边形成行政、党务、军事融合的管理体系;采取清丈土地,推广经济作物种植,移民屯垦,兴修水利,修筑道路等措施发展经济;兴办边地教育、移风易俗、建设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等等措施。加强对腾龙沿边的设与经营,主观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客观上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民国政府 腾龙沿边 设治 经营
  • 简介:“因俗而”是明清统治者根据土司地区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制定的民族政策。明清中央政府的“因俗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行政体制方面,实施“多轨制”;二是在管理制度方面,体现“差异化”;三是在司法制度方面。注重“变通性”。地方土司政权的“因俗而”主要是通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司法制度得以实施。明清中央政府实施“因俗而”的前提是必须维护中央王朝的统治,凡无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风俗习惯可“因俗”,而有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各种制度则不能“因俗”。“因俗而”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其显著:既推动了边疆土司地区的内地化,又推动了国家法制建设的渐进化。明清时期的“因俗而”政策是适合土司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 标签: 因俗而治 明清时期 土司地区 国家治理 民族政策
  • 简介:苦读增益智能 勤学为天下─—康熙读书生活述论王明志康熙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勤学苦读,苦苦躬行自身智能开发,并收到显著效果的一位帝王。他在称述著名校勘家何焯(学者称义门先生)时曾说“是固读书种子也”①;其实他本人,这位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正是一颗地地道道...

  • 标签: 清代 政治家 智能开发 读书经验 读书方法 读书内容
  • 简介:《民族学》作为绍明先生出版的仅有的几部民族学基础性著作之一,是他积极呼吁并亲自践行“建立中国马克思主民族学学科体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民族学》一书的公开出版发行,具有极强的学科史意义和理论价值,是学界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

  • 标签: 李绍明先生 《民族学》 学科体系 学术史意义
  • 简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通过协同社会力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行的基础,更是持续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理论上,学术界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的本土理论建构不充分使得社会共治理论有待提升。实践中,民族地区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形成典型的领导型网络治理。从信任、目标和能力三个要素考察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的实践可见,需要在信任环境建设、网络目标一致性推进和网络参与能力强化等方面提升基层社会共网络的有效性,以推进民族地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建构。

  • 标签: 民族地区 基层社会 社会共治 领导型网络治理
  • 简介:贺(公元七九○年——八一六年)是唐代中期一位敢于反对儒家道统的青年法家诗人。他不仅以诗歌为匕首,投向反动腐儒,“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而且利用文艺形式,热情颂扬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法家代表人物,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服务于政治路线的战斗作用。

  • 标签: 秦王饮酒 诗歌创作 儒家道统 唐代中期 文艺形式 元七
  • 简介:大慈法王释迦益西是宗喀巴大师主要的弟子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一代高僧。明永乐六年,明成祖派遣金字使者携厚礼邀请宗喀巴大师到南京,但因宗喀巴大师有拉萨祈愿大法会、修建甘丹寺等要事在身而婉言谢绝。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又派遣以侯显为首的使团入藏邀请宗喀巴大师入京,宗喀巴大师仍然未能成行,只好派其弟子释迦益西进京。释迦益西进京后,受到明成祖的极大赏识,封以大慈法王的称号,并赐予大量财物。返藏之后,释迦益西便以个人的威信和名望,以及明皇所赐予的财物,建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寺院——色拉寺。本文通过宗喀巴弟子释迦益西两次应召进京受封的时代背景,历史原由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明代的藏政策和汉藏关系。

  • 标签: 释迦益西 进京受封 治藏政策 汉藏关系
  • 简介:民族学与民族史学术上的“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于1980年前后提出的一个历史——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今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北南走向的山系与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亦即地理学上的横断山脉地区。平武县是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区的典型,历史民族及历史文化成分相当复杂。为了深入研究平武各民族的民族历史、

  • 标签: 藏彝走廊 族群互动 民族历史 出版 李锦 民族区域
  • 简介:本学报在一九七九年3—4期上发表了文实先生《读〈青海地方史略〉琐议》一文后,引起了许多有趣于青海历史的同志们的关注;《青海地方史略》(征求意见稿)的笔者芈一之同志也分别致函本学报编辑室,陈述不同观点,并寄来《关于编写青海地方历史的几个问题——兼与文实先生商榷》一文,以资争鸣。为了贯彻“双百”方针,正常地开展学术讨论,以促进青海地方历史研究,现将芈一之同志来稿原文照登。

  • 标签: 文实 地方史 地方历史 学报编辑 “双百”方针 河南县
  • 简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由单一的民族建立起一个政权或王朝,是没有的。秦、汉、隋、唐,以至宋、元、明、清,是多民族国家,人所共知。即以青海境内在历史上出现的政权来说,也是如此。南凉王国(397—414)是以秃发鲜卑为统治民族的包括别部鲜卑、氏、羌、汉族和匈奴族的多民族政权;吐谷浑王国(313?—663)是以慕容鲜卑为统治民族的包括别部鲜卑、氏、

  • 标签: 因俗而治 民族政权 南凉王国 匈奴族 多民族国家 秦、汉
  • 简介:(一)学报编辑室转来友楼同志《对〈土族族源考〉所引用材料的几点意见》,读后认为该文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即对土族族源应该展开学术争鸣和深入讨论。我又读到周伟洲同志《关于土族族源考问题的管见》,周系我的一位汉族朋友,对吐谷浑史颇有研究。周文在评《土族简史》的第三部分中提到该书关于“土族土司的族属问题”的论述:“可能《简史》编者是以芈一之同志《土族

  • 标签: 李友楼 族源 周文在 族属 学报编辑 历史研究
  • 简介:《交流·互动·发展:全球视野中的西南各少数民族》是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5次年会所收论文的选编。2010年10月14日至17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5次年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大会以“交流·互动·发展:全球视野中的西南各少数民族”为主题,全国近50个研究机构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民族学界的盛会。大会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79篇,参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具有理论创见和启迪意义的学术观点。该书编者从大会提交的79篇论文中精选47篇收录进论文集。展示学者们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艺术、宗教、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突出了会议主题,具有一定前沿性。论文集分为民族问题及发展研究、民族历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三个部分,全书共计60.1万字,定价65元,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 少数民族社会 全球视野 出版发行 交流 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
  • 简介: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柳文书》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绂与方苞评析柳文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认识方苞“义法说”的实质。方苞的“义法说”的提出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文创作的要求,但与绂的古文理论相比,“义法说”则相对苛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古文的创作和发展。

  • 标签: 方苞 李绂 评点柳文 义法说
  • 简介:一、提高认识,增强抓民族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建国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全省民族中小学已发展到655所,民族师范2所,农民中专1所,干部学院1所,在校学生达8.3万多人。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民族教育体系。但是,全省民族教育事业,从总体上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发展也不平衡。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教育在党的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民族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特殊性,增

  • 标签: 民族教育工作 黑龙江 李祯镐 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