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家族组织作为Hmong人最为重要的制度原则与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是由血缘和共同先祖记忆等为纽带组织而成的、层级化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同时,不同的家族之间通过姻亲关系关联为更大意义上的亲缘关系共同体网络。Hmong人家组织的结构形态由大及小可以视为四个层次:家族、亚家族、房族、家户。四个层次之间彼此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可以有效调节内部环境和弹性应对外部环境的整体性文化生态系统。

  • 标签: Hmong人 文化生态整体性 家族组织 亲缘关系共同体
  • 简介:何土司是明朝在西北最早敕封的土司之一,其家族历经明清两朝,雄居西北达561年,对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家神崇拜对于这个家族的凝聚和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历史人类学的视域下解读何土司家族的家神崇拜,探究处于族群边缘的何土司家族的认同危机。

  • 标签: 何土司家族 家神崇拜 家族记忆 二悖现象
  • 简介:解放前,无论是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在其居住地域上,藏族都可谓是青海的主体民族,藏族牧民从事的畜牧业成为“青海全省经济中心”。然而,这个在青海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民族直到解放时,仍然套着落后而又沉重的枷锁——封建部落制度,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桎梏。这种落后的部落制度,尽管在解放前就已有人注意到,并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缺乏资料和细致的调查,未能将其发展轮廓勾画出来,甚至连当时部落及其户数的确切数字也未能查清。因此,本人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解放前40年的藏族部落,即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时的藏族部落再作一管窥。

  • 标签: 居住地域 畜牧业发展 千百户 主体民族 属民 畜牧业生产
  • 简介: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伟大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舞蹈文化,出现了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耍耍等别具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成为中华各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璀璨奇葩;从历史文化内涵来看,该民族舞蹈动作体现了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思想;从历史文化意象来看,该民族舞蹈强化了传承民族历史文化、还原不同生产文明、展现不同生活意境、透视原始宗教观、体现古朴道德观等意象主题,为我们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透视该民族舞蹈做了很好的诠释。

  • 标签: 土家族 民间舞蹈 文化内涵 文化意象
  • 简介:利用清真寺现存碑刻研究回族历史的方法已经得到学界广泛认可,但碑刻上的捐助姓名仍鲜有人关注。文章从一块墓志铭入手,结合颖镇清真寺现存捐款姓名碑的具体内容,分析清中后期巴氏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以及家族与清真寺、地方社区、其他家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探讨清代回族穆斯林官员的生存状态。

  • 标签: 颖镇清真寺 巴钟霖 墓志铭 巴儒程 巴氏家族
  • 简介:家族土司铜铃舞作为宗教祭祀仪式舞蹈的一种,从一个侧面直接体现了土家族的文化特质。在土司统治时期,铜铃舞可能被看作是土司用来教化土民的工具,但从民间演绎这种舞蹈活动的分析可以发现,铜铃舞是土家族身份认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明清时期是土家族土司统治兴盛时期,在土司制度下,土家族铜铃舞在表演程序、表演内容、表演语境、叙述方式等方面都保留了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并带有强烈的祭祀性。宗教祭祀在土家族地区民众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铜铃舞几乎伴随着土家族整个历史,这也是土司行政权力所不能代替的。以铜铃舞表演场地为中心的精神空间虚拟性地存在于土家族地区,并且不同程度地拥有其无形的影响,这种行为在祭祀仪式中往往使人容易进入痴迷状态,这就是学者们常说的阈限阶段。铜铃舞是土家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之探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土家族 土司 铜铃舞 演绎 祭祀阈限
  • 简介:露水衣是土家族女子在婚礼上的重要服饰,是新娘上轿前往夫家途中所穿。狭义上讲,"露水衣"是露水衣和露水裙的合称;广义上说,"露水衣"则包含了一套露水衣、一双露水鞋、一方露水帕、一把露水伞。从"露水衣"到嫁衣的转换,标志着土家女子由姑娘转变为人媳的礼成。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露水衣"与土家婚俗的关系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土家族人生礼俗与服饰文化的研究。

  • 标签: 土家族 露水衣 婚俗文化
  • 简介:<正>作为表达原始思维的一种符号——神话,可以看做是一种“隐喻”。而对于“神话思维来说,隐喻不仅只是一个干巴巴的替代,一种单纯的修辞格;从我们后人的反思看来不过是一种‘改写’的东西,对于神话思维来说却是一种真正的直接认同”。这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认同”,隐含着原始人万物皆有智有灵的观念及自己氏族部落的图腾观念,因而“隐喻”了当时的某些文化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诸如,凉山彝族神话

  • 标签: 氐羌 土家族 彝族先民 彝语 鹰图腾 族源
  • 简介:纵观清朝青海蒙古各部的历史发展脉络,因为雍正元年(1723)所发生的罗b藏丹津反清事件而出现重大的转折性改变。这次事件在蒙古族历史、青海历史以及西北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很多论著都曾对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的起始与失败原因进行过深入的考证和分析,但仍有一些重要因素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青海和硕特蒙古各部的家族渊源来重新解读此事件。

  • 标签: 固始汗家族 罗卜藏丹津 反清 性质 影响
  • 简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丰富多彩,促进了各民族间相互交流与融合.特别是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越来越深,民间少数民族文化呈现汉化倾向.有些土家族地区渐渐丧失了本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巫术形式也在汉化过程中显现出新的特点.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巫术吸收并逐渐运用汉族道教仪式.土家巫术的道教化极为明显,在各种巫术仪式活动中取而代之以道教的传统.土家族民间信仰体系逐渐发生变化,与汉族信仰体系兼收并蓄.道教思想逐渐深入土家族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

  • 标签: 土家族 巫术 道教化 民间信仰
  • 简介:经过多轮扶贫攻坚行动,中国的贫困越来越向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而少数民族的贫困表现出多维特征。使用多维贫困方法对彝族、藏族、苗族和土家族共1190个农户进行贫困测量,并分析其扶贫政策优先序。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在收入贫困、教育情况、健康状况、资产、公共服务等单维贫困测量中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贫困状态。农户的多维贫困发生率高于传统测量的收入贫困发生率。在少数民族的扶贫政策制定中存在优先序问题,应优先关注多维贫困分解中贡献率高的贫困维度。不同民族的扶贫政策优先序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提出了少数民族减贫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少数民族 单维贫困 多维贫困 优先序
  • 简介:北宋时期,唃厮啰家族凭借政权的力量在其辖区内推行“尊释氏”的宗教政策,使得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明清时期,随着唃厮啰家族影响力的衰弱和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唃厮啰家族及其居地的宗教逐渐发生嬗变,开始由单一的藏传佛教嬗变为多元宗教并存的状况。

  • 标签: 唃厮啰家族 藏传佛教 宗教多元化 临洮
  • 简介:“黄金家族”一词究竟产生于蒙古汗国时期还是“15世纪中叶前后”,这是作者本人同特木勒等同志分歧的焦点,本文从论据虚假入手,首先分析了特木勒等同志提出的“史料”论据,指出其史料虚假,不足为据,从而否定了14世纪说;然后从蒙元时期史籍未见该词,反驳13世纪产生和“广泛使用”说。在此基础上,正面阐述自己关于“蒙金家族”一词产生于15世纪中叶前后的论点。

  • 标签: "黄金家族" 希都日古 特木勒 蒙古汗国 史料 产生时间
  • 简介:中国汉族的村落、宗族与民间信仰的仪式和象征历来为汉学人类学家所关注。文章选取华北地区一个典型的汉族村落——北村,基于春节期间的祭祖仪式对该村落祖先崇拜的信仰和仪式以及村落的宗族组织进行了考察,探究了祖先崇拜的原因及重要的象征体系——“家堂”,并分析了“院”的形态和作用,认为民间信仰和仪式对家族整合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村落 祭祀 家族 秩序
  • 简介:民族乡既是特有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又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乡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重庆武隆县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亦然.因此,民族乡必须认清自身的发展优势与不足,整合现有优势资源,挖掘后发优势,寻求跨越式发展的新突破.根据当前实际,围绕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在政府主导、招商引资、区域协作、特色产业培育及人才引进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善,这是实现民族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 标签: 民族乡 跨越式发展 特色旅游 石桥苗族土家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