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由国家民委主持召开的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民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座谈会2008年5月30日在北京举行。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出席会议并讲话。从事羌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有关专家参加座谈会,并就如何抢救和保护四川地震灾区的羌族文化这一主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校民族研究院教授蒋彬博士,法学院羌族教师侯斌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 标签: 羌族文化 文化抢救 地震灾区 座谈会 保护 四川
  • 简介:灾难叙述是灾难人类学行为反应研究取向的视角之一。文章以1933年川西叠溪地震的灾难叙述为个案,尝试了解特定时代中各色人群对这场灾难的叙事方式。透过邓锡侯灾情通电、叠溪积水疏导纪念碑文、《叠溪地质调查特刊》、《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等四份灾难叙述文本的阐释,不仅可获悉书写者对灾难本身的情绪、企图与立场,更能深刻理解文本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与历史语境。

  • 标签: 岷江上游 叠溪地震 灾难叙述
  • 简介:在用相似合成算法(AC)预测前先进行模糊规则归纳(FRI)分析,一方面可以利用FRI从可能与被研究对象有关的变量中识别出真正影响被研究对象的变量达到降维效果,有效解决了用AC作预测分析时不能客观确定研究变量的问题;另一方面FRI可以直观地显示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可以揭示被研究对象的构成原因.同时,提出了新的基于客观系统分析(OSA)的FRI方法,可以较客观地确定系统中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成都GDP的预测分析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FRI 相似合成算法 模糊规则归纳 经济系统 GDP 经济预测
  • 简介:灾难的研究以社会学为先,大致强调灾害对社会成员以及社会环境的冲击,并试图找出问题及解决方法。人类学进入灾难研究虽为时尚浅,但对于灾害发生、灾害救援、灾后重建以及减灾过程中文化的作用的关怀却有新意。灾后所生成的新的文化,不仅在灾难应对中形成新的经验,而且对于揭示社会的本质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灾害人类学 文化研究 文化生成 羌族民间故事
  • 简介:劫机行为是严重危害民航安全的犯罪行为。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及世界各国均对民航劫机犯罪进行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笔者详尽分析了我国民航1977-2007年3月发生的55例劫机犯罪,总结出我国民航劫机犯罪的三大特征:简单性、国内性和运输工具性,剖析了民航劫机犯罪产生的外因和内因,并进一步预测了我国劫机犯罪的发展变化,为劫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航劫机犯罪 简单性 国内性 运输工具性 原因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