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自企业创新调查手册(Oslo2005)将创新覆盖到非技术创新后,创新测度开始由技术创新转向广义创新。经过梳理宏观层面创新测度的三大分析框架及其与微观测度的关系,阐述创新内涵及创新投入产出指标测度的演化后发现,宏微观创新测度趋于协调一致,广义创新测度在宏观层面发展较快,体现在加强了创新资本投入与产出的测度,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一致的统计口径;微观企业层面的测度则相对滞后,企业广义创新指标测度将成为近期研究重点。

  • 标签: 广义创新 R&D测度 非技术创新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 简介:贫困指数关系到贫困程度的准确测度,是研究贫困问题的首要问题之一。文章应用评价贫困指数优劣的公理性标准对测度贫困程度的各种指标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论是:单一贫困指数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不足,要想全面准确了解贫困程度,需要构建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数体系。

  • 标签: 贫困 公理化标准 评价
  • 简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已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各国政府都在十分关注金融风险问题,都十分重视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督,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既是一个宏观问题,也是一个微观问题。它可以表现为一种货币制度的解体和货币秩序的崩溃,也可以表现为某金融主体(包括金融机构,也包括个人及非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活动中因不确定性因素而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它既包括金融机构从事融资活动,从事投资和资产运用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金融风险,也包括个人及其它非金融业的工商企业在从事融资活动时产生的风险。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是指因经济原因时产生的风险。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是指因经济原因或金融本身制度的缺陷、运行紊乱等原因导致的一系列矛盾激化,对整个货币制度,货币秩序的稳定性造成破坏性威胁。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金融活动的主体有获得的可能,也有形成损失的可能。

  • 标签: 金融风险 统计测度 指标体系
  • 简介:文章通过对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几何分布K阶原点中的某个参数求导的方法,推导出这三个分布含有微分形式的递推公式,并根据这三个递推公式共性的分布,得到一般形式的K阶原点的递推公式。

  • 标签: K阶原点矩 递推公式 分布 离散型分布
  • 简介:文章根据微分学的思想,通过对二项分布的松分布和几何分布K阶中心中的某个参数求导的方法,推导出这三个分布含有微分形式的K阶中心递推公式,并根据这三个分布K阶中心递推公式中存在的共性,得到了一个一般形式的K阶中心的递推公式

  • 标签: K阶中心矩 递推公式 分布
  • 简介: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在其各种各样的定义中,较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社会、人口、空间及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城市化水平即指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对它的测度一般采用城市地区人口占地区人口的比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

  • 标签: 城市化水平 测度方法 综述 城市化发展 经济现象 经济转换
  • 简介:利用菲德模型讨论电子商务的外溢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基于中国2006—2015年的数据,测度中国电子商务的外溢效应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电子商务的外溢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实证结果显示:电子商务每增长1%,其外溢效应促进经济增长0.133%;电子商务显著地推动了三次产业的发展,其中第二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红利,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 标签: 菲德模型 电子商务 外溢效应
  • 简介:把人口城市化作为城市化水平的惟一测度指标,似乎不能全面具体地反映城市化水平.而真正认识和测度城市化水平,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人口城市化的片面性,提出了新的城市化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基于城市发展评价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对天津市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且对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与以人口城市化为惟一测度指标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利用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合理性.

  • 标签: 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综合测度模型 人口城市化
  • 简介: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如何对各国的社会信息化水平进行统计测度比较是摆在各国政府和统计学家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对40种来几种主要的信息化水平统计测度方法作了全方位的介绍和总结,并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简要评价。

  • 标签: 社会信息化水平 统计测度 测度方法 波拉特法
  • 简介:文章针对我国学者研究收入分配时使用分配不公平测度方法比较单一的实际情况,在利用国际上公开发表的有关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测度方面的论文、工作报告和专著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有关判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测定指数优良的公理性原则;然后对最常用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测度方法按照指数性质分成三大类共十小类,并对各指数的特点、数据要求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别阐述.从而避免了采用单个指数研究可能出现的偏差,让研究成果更加客观地、真实地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解决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 标签: 收入分配 不公平程度 测度方法 份额比例测度法 普通离散系数测度法 收入集中度测度法
  • 简介:网络经济正在日益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统计和测度方面的不足,是人们至今依然对网络经济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讨论网络经济的组成和规模、网络经济对总体经济关键指标影响研究等四外领域对经济统计工作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并对目前网络经济测度工作的现状和展望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 标签: 统计测度工作 网络经济 经济统计 市场结构 市场运行 统计数学
  • 简介:当承载力研究开始渗透到可再生资源领域后,承载力概念及研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金融资产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实际上它也存在一个承载力问题,证券市场作为承载一类金融资产的载体,同样也面临承载力的问题。与其它领域研究承载力一样,证券市场承载力研究的目的是实现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证券市场 承载力 可再生资源 测度 度量 金融资产
  • 简介: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其支出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与复苏。文章首先建立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我国的相关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不仅有直接的拉动作用,而且还会通过消费、投资的促进作用间接地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还对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估计。

  • 标签: 经济增长 政府支出 联立方程
  • 简介:基于斯蒂格利茨经济测度报告内容对福利测度的质疑和批判,主要从可行性和必要性两个视角对生活质量(即当下经济福利)测度中存在的经济测度逻辑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提出在经济测度中处处"做加法"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撇开GDP统计另起炉灶也未必是优选。可考虑采用"常规统计+专项调查"的经济福利测度模式,调整SNA现有居民户收入和消费指标作为常规统计内容,而其他相关性强的福利信息则采用专项调查采集。

  • 标签: 经济福利 经济测度 SSF报告 主观福利观 能力观 公平分配观
  • 简介: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不同领域改革的不同步性等原因,各行业国有经济比重产生了较大差异。这就造成了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特有的“所有制垄断”现象。所有制垄断的程度又对行业的工资水平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对这一影响的程度及其具体形式进行了定量分析。

  • 标签: 中国 产业 工资水平 垄断程度 定量分析
  • 简介:不确定性是指人们无法准确观测、分析和预见的变化。选择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作为代理变量,分别利用GARCH模型、随机波动模型和马尔科夫机制转移模型等剔除预期的计量经济模型,测度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研究发现: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时期主要分布在1993-1995年、1997-2000年、2008-2009年和2010-2011年,分别对应中国市场经济初期、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期。

  • 标签: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GARCH模型 随机波动模型 马尔科夫机制转移模型
  • 简介:本文基于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分组资料,采用GQModel和BetaModel拟合收入分布函数并计算了北京市城镇居民贫困规模;采用最新的Shapely分解方法将贫困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三部分效应之和;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三因素亲贫困增长判定方法。得到的结论是:1986~2006年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贫困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其中经济增长是减贫的绝对因素,收入差距和贫困线变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贫困率的上升,但总体上增长还是亲贫困的。

  • 标签: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线 Shapely分解 亲贫困增长
  • 简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就是城乡之间在商流、物流、信息的一体化。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的度量维度包括:城乡商流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和城乡信息流一体化。从三个维度建立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1991—2008年间的数据对中国城乡商贸流通进行测度,并提出统筹城乡商贸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城乡商贸流通 商贸流通一体化 维度 指标体系
  • 简介: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对安置区搬迁户和本地户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分析,从家庭、社区两个层面探究多维贫困的原因。依据实地调研数据,使用AF方法,研究发现:1.两类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特征的多维贫困,本地户多维贫困发生率高于搬迁户;2.收入、非农经营、信贷便利、培训、土地面积对两类群体的多维贫困有正向影响。此外,家庭规模、抚养比和交通状况显著影响本地户的多维贫困,户主年龄、外出务工、农林生产、社会关系、村务参与显著影响搬迁户的多维贫困;3.收入主要通过教育、技能、就业、健康、住房影响多维贫困,非农经营有助于降低陷入教育、技能、就业、健康、饮水、住房贫困的概率;信贷便利与陷入教育、健康、饮水、资产贫困的概率成反比;培训有助于降低陷入技能、饮水、能源贫困的概率。

  • 标签: 易地扶贫搬迁 多维贫困 AF方法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