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心理学家考翰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虽然心理压力并不是所有感冒的原因,但是,在于病毒接触的情况下,承受严重心理压力者较轻微者更易患感冒。这一研究结果证实,拥有广泛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抵抗疾病,愉快、平和的心境可有效地保持健康。

  • 标签: 心理压力 感冒 心理学家 社会关系 博士 病毒
  • 简介: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的多达1.4万人,其中约九成是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12月和1月期间,意外发生最多。原因是冬季气温低,进入浴室后,血液集中在内脏和头部,先洗头可能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或诱发脑血管疾病。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唐成林说,清洗身体时,应先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冲淋,最后洗头。专家建议:要科学洗澡,应记住“234”原则:2种天气尽量不洗。刮风下雪天和雷雨天。刮风、下雪、气压低时,煤气难以顺畅排出,也容易回流,引起中毒。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也应注意使用时间、注意燃气是否泄漏。

  • 标签: 专家建议 洗澡 燃气热水器 猝死 重庆医科大学 太阳能热水器
  • 简介: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长7.5小时:54.8%中国人起床后仍会犯困:57.1%中国人起床需要闹钟叫早;一成中国夫妻分床而睡;超四成中国人有睡回笼觉的习惯:48.6%的中国人半夜醒来上厕所;学龄期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8小时40分钟;媒体人睡得最差,睡眠指数得分仅为56.5;7612%的职场人士上下班路上曾在车里睡着过,中国人躺在床上玩手机、平板的时间平均为29分钟;城乡居民睡眠得分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和小城镇居民的睡眠指数得分均在70分之上,而城市居民的睡眠指数得分仅为61.6分;高知群体指数得分持续走低。中低学历人群的睡眠指数得分已逾70分,而高学历群体与低学历者问的差距扩大到11分;睡眠指数调查所涉及的40个城市中,三线城市的睡眠指数平均得分为61.4,而一线城市则降为60.3分;城市职场人在工作的强压之下,有七成会在车上倚窗椅小睡,上班时大脑空旷也司空见惯;城市职场人的睡眠指数得分皆处于平均分之下,即便是得分最高的教师群体,也只有63.7分,而分数最低的媒体人仅为56.5分;超两成公众在受访时报告自己每天睡不够7小时;人们都在抱怨自己睡不好,却舍不得早早睡着。58.9%的人将上床后睡着前的时间全交付给了各种网络活动。

  • 标签: 中国人 睡眠 城市居民 职场人士 低学历者 高知群体
  • 简介:近年来认知科学领域关于学习问题的研究颇为关注重新探索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帮助学生找到可操控性强的有效学习策略,真正实现有效学习。三项经典研究的进展体现了这一研究趋势:一是学习时间间隔的动态分配,相比较于传统的学习时段分配.适当扩大各学习时段的时间间隔可使学习结果的保持更为长期有效(学习间隔时间控制在测试间隔时间的5%-10%左右是最佳的);二是不同学习事件的交错式安排,相对于批量式安排,学习事件的交错式安排可极大提升学习效果。三是提取练习对知识识记的作用,研究发现提取练习相比较于其它学习事件(编码)可更为有效地促进学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三方面有关研究均发现,学习者所觉知的许多学习策略很可能是次优的甚至是低效的.对其加以纠正将有助于实现有效学习。

  • 标签: 记忆 元认知 学习策略 有效学习
  • 简介:主-谓一致是言语产出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主-谓一致产出中的分布性效应是指产出句子时,谓语受中心名词概念影响而出现的错误。早期的研究发现,词汇屈折变化越丰富的语言,分布性效应越大,并用最大化的理论观点进行解释;近期的研究发现,词汇屈折变化越丰富的语言,分布性效应越小,并用最小化的理论观点进行解释。今后的研究应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考察中心名词概念对分布性效应的影响,进一步考察研究方法的差异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 标签: 主-谓数一致 分布性效应 屈折变化
  • 简介: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标签: 自尊 抑郁 青少年早期 易感模型 创伤模型
  • 简介:采用经典的空间线索范式,以成年人和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内、外源注意对感和计数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六年级学生和成人的感范围为1-3或4,计数范围为4或5以上,二、四年级学生的感范围在1-3,计数范围在4以上,支持感和计数分离的观点。(2)对感加工,成人和六年级学生均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而对计数加工,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的反应比内源性注意快;二年级学生1-6的数量加工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四年级学生1-5的加工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3)成人和小学生在感和计数加工上都存在线索效应。以上结果说明:二-四年级是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渐有意识地有效利用内源和外源性线索进行数量加工,其注意指向性更明确;从发展的角度为选择注意加工理论提供了发展证据。

  • 标签: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感数 计数 FINST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