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两个实验采用阻碍效应范式探讨了特征的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阻碍效应范式中,改变特征的呈现方式引发了不同的类别知觉表征方式;当固定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整体相似性的表征;而随机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特征的解析表征。该结果支持了类别学习的多系统理论。

  • 标签: 特征呈现 知觉表征 类别学习 阻碍效应
  • 简介:在文献分析基础上,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方面编制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要求分问卷包含六个因素:工作负荷、情绪要求、学生不良行为、升学考试压力、角色压力和职业道德要求;工作资源分问卷也包含六个因素:组织支持、同事支持、硬件条件、自主控制、工作意义和工作回报.问卷的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以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的测量工具.

  • 标签: 工作特征 工作要求 工作资源 中小学教师 问卷编制
  • 简介:目的:探讨90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并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中医院校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应对方式中,男生女生在求助、合理化得分上有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退避、合理化得分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责上有显著差异。在人格特征中,男生女生在神经质、掩饰性上有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神经质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精神质上有显著差异。在二者相关性中,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分析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建议高校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 标签: 应对方式 人格特征 相关 90后大学生
  • 简介:以20名青少年及45名中老年为被试,考察在目标和风险框架下,为自己和亲朋做决策时,人格特征与框架下决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标框架下,青少年为自己做决策时,宜人性、外倾性较强者更易做出检查身体的决定,开放性较强者更少决定检查身体;尽责性、神经质较强者越易出现决策偏差.风险选择框架下,青少年为亲朋做决策时,宜人性、开放性越强者越易出现框架效应.中老年群体中,人格特质对框架下决策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

  • 标签: 框架效应 目标框架 风险选择框架 大五人格 年龄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考察身体清洁刺激启动后对道德纯洁词加工的影响及其内在神经机制,探讨身体清洁信息与道德纯洁信息的认知加工特征。研究通过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在N400波幅和潜伏期上有无差异来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所诱发的N400成分差异显著,与非清洁词-道德纯洁词相比,清洁词-道德纯洁词所诱发了更小的N400波幅。结果表明:身体清洁词与道德纯洁词之间存在紧密的语义联结。身体清洁词启动后,个体更关注道德纯洁信息。

  • 标签: 身体清洁 道德纯洁 N400
  • 简介:为考察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与服务双方满意度的关系,对分布于不同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及其来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总分与自身服务满意度、来访者满意度均呈正相关,与自身服务满意度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胜任特征高分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分组自身服务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多数与知识、技能有关;与来访者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均为来访者能感受到的与咨询关系建立有关的条目。

  • 标签: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胜任特征 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