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部分剪纸传承人的调查,结合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胶东传统剪纸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传统褪色、功利色彩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累积形成很大的负面力量,阻碍胶东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要在制度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承体系;二是建立胶东剪纸文化博物馆;三是对传承人的有效监管;四是营造理性产销环境。

  • 标签: 胶东剪纸 传承 现状 对策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高雄清真寺外籍穆斯林群体在台湾的多元发展,特别是在宗教文化差异与融合上进行探讨。台湾是一个多元宗教与文化融合的社会,1989年台湾开放聘雇外籍劳工,其中尤以印尼外籍劳工占大多数,其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使得台湾伊斯兰教文化逐渐多元化,此一现象及特点成为台湾独特的伊斯兰教文化。本研究透过考察高雄清真寺后发现,台籍和外籍的穆斯林群体之间的互动与文化结合,不因地域或文化的差异而产生距离,反而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而缩短了彼此距离,进而更快地增进双方的融合及适应。期盼解读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及过程,能提供学界一份对台湾伊斯兰教的微观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伊斯兰教在台湾社会的发展。

  • 标签: 伊斯兰教 高雄清真寺 穆斯林 多元宗教文化
  • 简介:金刚萨埵忏悔法是藏传密教前行的基础修行内容,本文尝试从现代精神分析视角解读金刚萨埵观修方法的神秘外貌下所蕴含的心理机制,阐明其中触及并试图修复的人类深层心理创伤,指出金刚萨埵修行乃是通过直觉性的运用人类童年本具的想象性内化和自我内在对话能力,将人生最主要的三大创伤:口腔阉割、肛门阉割、生殖器阉割及随之而引发的诸多人格障碍,在持续的观想念诵中一一面对、修复,从而为后面的密法正行奠定基础。

  • 标签: 金刚萨埵 精神分析 创伤
  • 简介:禳解仪轨"垛"(gto)是苯教重要的仪轨传承,迭部地区的民俗节日"垛"是此宗教仪轨民俗化、节日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涵和现实功能。本文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记述了迭部地区垛节的详细过程,并尝试对其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讨论。

  • 标签: 迭部藏族(The bo) 垛(gTo) 苯教(Bon)
  • 简介:从地狱的名称与警戒的内容上看,永乐宫重阳殿重阳画传中的地狱思想的可能影响因素,既接受了道教、佛教的影响,也可能接受了民间说唱、戏剧、笔记小说等地狱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元杂剧众神仙道化剧的影响。重阳画传"十"地狱的数量,可能与全真教之"十戒"、"十劝"思想有关,也可能与宋元时期"地府十王"之说的"十"有关。

  • 标签: 永乐宫 重阳殿 重阳画传 地狱
  • 简介:彝族先民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把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视为神灵所主宰,这样也就形成了彝人与神灵较为亲密的关系。现今,彝族的宗教信仰是一个以祖先崇拜为中心,集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于一体的多神教宗教体系。作为毕摩教中的祖灵观念影响着彝族诗人的创作,形成了诗人们独有的生命观、死亡意识和伦理精神。本文从彝族的祖灵信仰来探究诗歌中的伦理道德价值,认为送祖归灵、祭祀祖先等仪式传递了对祖先的尊重,由此衍生出来的"孝"文化及其与他人、自然等的和谐关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 标签: 吉狄马加 阿库乌雾 毕摩教 祖灵观
  • 简介:《蓬壶炼度科仪》(全称《太上蓬壶津济炼度法食真科》,后简称《蓬壶炼》)是目前南通地区广泛流通的度亡科仪,传自太乙教掌教萧抱真,汇集各派炼度之大成.

  • 标签: 南通地区 科仪 三元 道教
  • 简介:将《正教真诠》与《省迷真原》和《归真总义》比较,可以发现真一、数一、知认、见认等概念先于王岱舆使用,这反映出王岱舆的著作与同时代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的紧密联系。

  • 标签: 王岱舆 《正教真诠》 《省迷真原》 《归真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