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访纪实帅峰薛慧刘威应越南政府宗教委员会邀请,以杨同祥副局长为团长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代表团一行8人于1997年10月6日至14日对越南进行了工作访问。这是继1996年5月越南政府宗教代表团来我国访问之后的回访,也是中越两国政府间宗教事务部门交往史上的...

  • 标签: 宗教事务 宗教工作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越南 宗教政策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本文通过对于洞宗创立历史的描述,试图从中总结出事关禅宗宗派兴衰的一些规律性认识。作者认为,洞立宗史的经验与教训都同样突出,耐人寻味:其成功的经验在于从一开始就注重事理、思想的“回互”,这种强调文化整合的独特气质与马祖系洪州宗孤军深入、单兵独进的禅界主流迥然有别,成为石头系的逻辑起点和洞立宗的特色所在;其危机亦与此相关,即在立宗之初思想上过度的早熟性(三代禅者为先驱),特别是在对新义理的生长点缺乏探索,对阐明和发扬本宗特色的指导性思想体系,未曾及时地、自觉地着手建构。。这个意义上,本文批评了“君臣偏正”范畴之弊端,分析了“使洞山宗旨坠于死型者”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洞立宗之初的内在危机致使后来在其发展史上两度自断法统,而其绵泽不尽、气力不竭的深厚内力,亦同样有赖其立宗之初“回互”理论之赐

  • 标签: 曹洞宗 石头系 良价 石头宗 南宗禅 《景德传灯录》
  • 简介:东皋心(1639—1695),日本洞宗高僧,水户寿昌山祗园寺开山,被日本篆刻界称为“篆刻一道的开山祖”,在琴艺、绘画等等方面在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心自谓“本贯婺郡浦阳蒋氏子”。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俗名即“蒋兴俦”,原杭州大学的吕洪年教授据此断定心即浦江县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但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因为第一,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最早出

  • 标签: 东皋心越 日本 家世 佛教信仰
  • 简介:20年前,旅日高僧东皋心越在他的家乡,在他的祖国,还很少为人所知。随着心越在日本的事迹在中国传播,人们也对他在中国的情况,包括他的家世,开始进行研究,一些新的材料被挖掘出来。本文就是关于他的家世的研究成果。

  • 标签: 旅日高僧 东皋心越家世
  • 简介:阳江市佛协副会长、慈云庵住持释洪法师慈悲为怀,向阳江灾区人民奉献爱心的事迹,经当地媒体披露后,在当地群众和佛教界传为佳话。

  • 标签: 灾区 法师 称赞 支援 副会长 阳江市
  • 简介:中国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中叶经由朝鲜半岛移植到日本以后,逐渐在日本社会流传开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通过海路开始直接往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成实宗和俱舍宗也相继传到了日

  • 标签: 日本曹洞宗 道元 成实宗 三论宗 中国佛教 华严宗
  • 简介:言中国佛教史,不能不知禅宗,言禅宗则不能不知六祖慧能,言慧能则不能不知南华禅寺。盖禅宗是使印度佛教彻底中国化之宗派,它融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自慧能后一花五叶,烂漫神州,成为活力最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佛教宗派。今日汉地佛寺

  • 标签: 佛教 禅宗 传统文化 南华寺 慧能
  • 简介:佛教世尊释迦牟尼对古印度种姓制度歧视妇女状况曾经提出严厉的批评,因而在其教义中提出了众生平等的思想,认为女性同样可以证得阿罗汉果乃至成佛。其后延至佛教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在中国缔造了禅宗,仍然倡导男女平等,收有女弟子道迹尼。她分别在少室山、南岳衡山、五台山、洞庭西山建有总持庵,发展禅门女众,故当时尊称她为总持尼,从而成为中国禅宗第一尼。但是在禅寺主动开设尼庵,则首推禅宗六祖慧能。

  • 标签: 禅宗 佛教 菩提达摩 慧能 教义 释迦牟尼
  • 简介:清代以后,随着整体佛教的衰落,禅宗中的禅法内容日趋保守,法卷传授成为禅宗传法和出任丛林住持的主要形式.然而清代中期以后禅宗的法脉传承情况,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近于空白.本文依据地方寺志、塔铭、碑记和一些稀见的法卷等资料,并通过实地调查,对明清以后洞宗的支系传承和重要寺院进行了梳理,并以福州鼓山涌泉寺和镇江焦山定慧寺为重点,对洞宗的寿昌、云门两系在近现代的发展和传承情况作了研究.

  • 标签: 近现代佛教 曹洞宗传承 鼓山涌泉寺 焦山定慧寺
  • 简介:最早到温州传教的差会是戴德生牧师创立的中华内地会,最先来到温州传教的内地会英籍传教士是雅直牧师。氏虽是一位独脚传教士,然而他在温州服侍的二十三年,为温州人民归主倾尽一生,为温州教会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曹雅直 温州教会 拓荒者 花园巷
  • 简介:2009年12月7日,我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新闻中心的焦瑾琦、张云飞等3人冒着-10℃的严寒,踏着冰天雪地,到了五台山车沟村西的公路北面,看到了一座八角二层幢式石塔。该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面八边形,边长0.63米,八角石棱柱高1.95米,上为八角仰莲盖。二层也为八角石棱柱,上覆莲花宝盖,形制优美,

  • 标签: 五台山 曹洞宗 宗派 新闻中心 风景名胜 八角
  • 简介:云祥(1881~1937)曾任清华校长,是民国时期出色的外交官、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巴哈伊信仰在华最主要的传播者和翻译者。学界对氏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外交活动、教育思想和社会活动。近期的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其宗教译介活动,不过有待具体深入。本文通过搜集、核对大量中英文文献,厘清了氏的译述范围,再现了其译述经过,并初步探讨了其翻译策略。

  • 标签: 曹云祥 翻译 宗教 巴哈伊
  • 简介:本文通过对道元与日本洞宗的历史性考察,分析阐述了道元传禅的时代背景、道元教团与日本达磨宗的关系、道元之后洞宗的转型、道元教团与洞宗的差异等重要问题,批评了日本洞宗是中国洞宗的简单延续或中日洞宗的差异主要来自道元等常见误解,以此说明了教团的成立和发展与被奉为宗祖的思想大师之间不一定具有必然的密切联系,历史上关于宗祖以及传法谱系的诸多传说往往出自于后来者的有意修饰甚至杜撰.道元禅复制自中国,而日本洞宗则通过本土化的转型成长为日本佛教最主要的宗派.

  • 标签: 道元 日本曹洞宗 达磨宗 兼修禅 教团史
  • 简介:从禅学思想上看,石头希迁进一步发展了六祖惠能直指人心、当下解脱的顿教禅法,更注意从心与物、理与事的关系中去强调人的地位和人的当下解脱,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直面现实的人生而又超然世表。洞宗以五位君臣、偏正回互来说理事关系,并归结到无心解脱,进一步阐发了石头希迁的思想,弘扬了石头的宗风。

  • 标签: 石头希迁 曹洞宗 禅法思想特点
  • 简介:公元4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韩国。从那时起,为探求佛法义理,一批又一批韩国僧人来到中国。据专家统计,从隋末到唐末300余年间,仅见于中韩双方史籍记载的新罗来华僧人即达117人之多,至于无名可稽者更是如恒河沙数,不可胜计。这些韩国僧人一方面将中国佛教的义理思想和主要宗派传到海东,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佛教体系。

  • 标签: 佛教文化交流 北宋时期 佛法 中韩 中国佛教 义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