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党的十三大精神的贯彻,党政职能逐步分开,一些原来由党委承担的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将转由政府机构更多地管理。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政府系统中涉及到的民族、宗教事务也将愈来愈多地从爱国统一战线的角度涌现出来,而处理这类问题的法律依据,除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外,对于宗教方面

  • 标签: 宗教问题 爱国统一战线 政府机构 宗教信仰自由 全国性宗教团体 寺观教堂
  • 简介:2005年9月23日,《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经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实施,是我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重大举措,是我省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出的硕果,是全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有力法制保障。

  • 标签: 法制保障 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各民族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省人大常委会
  • 简介: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国务院第426号令,发布了国家《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0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宗教界和宗教工作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宗教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宗教法制建设 2004年11月 里程 宗教工作 《条例》 国务院总理
  • 简介: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精神,它能够艺术地、形象地、具体地、真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民族性格和习俗特征。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生息、繁衍,历百代而不衰,独立于民族之林,主要靠文化。

  • 标签: 民族文化 立法保护 精神财富 心理素质 思想感情 民族性格
  • 简介: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不断发展,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切实的保障,各民族都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手段很多,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法制手段。

  • 标签: 民族平等权利 民族法制 保障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民族歧视
  • 简介:2002年10月27日,国家宗教局在福州召开七省市宗教立法座谈会。国家宗教局、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审计署有关负责同志,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湖南、河南、福建等省市宗教局、民宗委(厅、局)分管领导近25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围绕宗教财产、宗教自养及举办公益事业的管理;大型宗教活动的界定和管理:设立大型宗教造像的审批管理:宗教出版物、宗教网站的管理;

  • 标签: 宗教立法 座谈会 省市 福州 2002年10月 调研
  • 简介:为维护正常的朝觐秩序,确保数以百万计的各国哈吉能够在一个比较便利、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履行朝觐功课,避免再次发生几年前由于大量非法朝觐人员涌八圣地,无组织、无管理、无秩序的混乱行为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沙特政府朝觐部、内政部等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制止零散朝觐。根据去年11月-12月沙特《欧卡兹报》、《沙特大公报》等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及沙特内政部网站,沙特政府作出下列规定:

  • 标签: 沙特 朝觐 查处力度 政府 法制 人员伤亡
  • 简介:加强宗教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王培英●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对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出了目标、任务、方向和道路。“依法治国,就是广...

  • 标签: 依法治国 宗教立法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立法规划 人大常委
  • 简介:明代僧官制度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僧官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系统。僧官在管理佛教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僧司衙门配合礼部做好全国的佛教管理工作。明代僧官制度与世俗官僚制度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 标签: 明代 僧官制度 佛教
  • 简介:北魏僧官制度以昙曜任沙门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北魏的僧官制度很不完善,昙曜在任沙门统之后,北魏的僧官制度不仅逐渐完善,而且僧官的权利也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北魏晚期僧官的弊政,但北魏较为完善的僧官制度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后世制定僧官制度的范本。

  • 标签: 北魏 昙曜 僧管制度 影响
  • 简介:定期潜修是出家众的必修功课.是僧团的必行制度。从声闻乘的角度说.出家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个人修行时间。僧众非常需要这样的定时定量的专注修行.藉着时空范围的设定。收摄身心。克期取证。虽然这一修行方式不是佛陀特别发明.但佛陀善于“再利用再开发”,使印度这一原有方式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而成为佛教出家弟子们长期遵循的一种重要的修行制度

  • 标签: 修行方式 安居 述论 时空范围 出家 再开发
  • 简介:术文以翔实的史料考述了宋人入道条件、手续及仪式等政策和规定,认为宋代政府采取禁止私度、童行系帐、按帐配额、严格道冠管理等措施,对控制道冠人数增加,提高其素质,防止宗教性社会骚乱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庆元条法事类 《宋会要》 《要录》 道士 僧道 《宋大诏令集》
  • 简介:道教度牒制度,是封建政权管理道教教职人员户籍的一种特殊法制手段。这种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延续长达一千多年,是世界宗教史绝无仅有的,在道教史以及中国法制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封建政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一种特殊历史产物。其实,这种制度来自早期原始道教的“宅录命籍”与“道宅科录”活动,只不过早期原始道教的“宅录命籍”与“道宅科录”活动只限于道教内部,

  • 标签: 道教史 度牒 中国封建社会 演变 原始道教 世界宗教史
  • 简介:保甲制度是清王朝统治基层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该制度也延伸到了对基层僧众的管理中。本文在大致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清王朝如何建立、实施保甲制度的基础上。以《保甲书辑要》为主要参考资料,首次深入分析了清朝统治者利用保甲制度将僧众管理落实到最基层的基本措施,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评判。

  • 标签: 清代 保甲制度 基层僧众 管理
  • 简介:伊斯兰教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史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伊斯兰教表现得十分活跃,说明它是现代第三世界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伊斯兰教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特别是教派与门宦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更为广泛深远。

  • 标签: 中国 伊斯兰教 教派 门宦制度 逊尼派 什叶派
  • 简介:2014年7月19日,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在中国佛学院举行了首批教师资格证书及硕士学位授予证书颁发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传印长老为中国佛学院首批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28位教师以及3位硕士学位获得者颁发证书。这是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根据国家宗教局《宗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聘任办法(试行)》和《宗教院校学位授予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第一次授予佛学院学僧正式学位,同时对教师资格进行认定,并且进一步推进职称评审的工作。这对促进中国佛教教育发展,规范佛教院校管理,加强佛教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两个《办法》的施行,掀开了中国佛教教育史新的一页。

  • 标签: 佛教教育 教师资格证书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学院 教育委员会 保障
  • 简介:丛林,通指禅宗寺院,所以也叫禅林。又以芳香之梅檀树林比喻佛门龙象所住之清净丛林,故也称之为旃檀林。佛教传人中国,至隋唐之际,大放异彩,丛林制度在此一时期亦应运而生,于是就有马祖设丛林,百丈立清规的中国佛教之丛林制度

  • 标签: 佛教 丛林制度 禅宗寺院 衣食住行制度 修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