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序言笔者曾在叡山学院召开的以'戒律与伦理'为主题的日本佛教学会上,发表了关于禅宗'清规'成立的经纬及其历史意义的论文,并以《从戒律至清规——律一致及其调和下清规的诞生》为题,刊登于《日本佛教学会年报》淤。其要旨在该论文的'结语'部分做了总结,在这里转载如下:1.作为山林佛教成立的东山法门,继承了头陀行者的价值观与传统,有着以'开悟'的获得为目标的独自的修行方法与生活规范。因此,他们并不关心得度或

  • 标签: 东山法门 山林佛教 北宗禅
  • 简介:以参究某个公案而悟道的法称之为“公案”。大慧果及其同时代的著名禅师,除了曹洞重视以静坐观照入道之外,大部分临济、云门的禅师都是以公案而开悟的。因此可以说,在禅宗法发展历史上,继“祖师”(六祖以下至五分灯之前)、“分灯”(五分派时期的各法)之后,存在一个“公案”时代。杨岐方会、黄龙慧南时期,他们对于颇有些复杂的五家纲不予理会,重视直接通过公案启发学人,指授心性,当时流行的法多以参究公案为中心,“公案”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自分灯后期(约北宋中期),又兴起了一个“公案”时代。与公案之流行对应的是文字的兴起,“文字”正是围绕着“公案”这个中心而兴发,实质上还是“公案”的一种表现形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慧杲提出了一种新的公案参究禅悟方法——“看话”,并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元明清时代的法。看话本质上还是属于公案的一种精要形式。

  • 标签: 大慧宗杲 公案禅 看话禅 默照禅 文字禅
  • 简介:本文通过对道元与日本曹洞的历史性考察,分析阐述了道元传的时代背景、道元教团与日本达磨的关系、道元之后曹洞的转型、道元教团与曹洞的差异等重要问题,批评了日本曹洞是中国曹洞的简单延续或中日曹洞的差异主要来自道元等常见误解,以此说明了教团的成立和发展与被奉为祖的思想大师之间不一定具有必然的密切联系,历史上关于祖以及传法谱系的诸多传说往往出自于后来者的有意修饰甚至杜撰.道元复制自中国,而日本曹洞则通过本土化的转型成长为日本佛教最主要的宗派.

  • 标签: 道元 日本曹洞宗 达磨宗 兼修禅 教团史
  • 简介:从禅学思想上看,石头希迁进一步发展了六祖惠能直指人心、当下解脱的顿教法,更注意从心与物、理与事的关系中去强调人的地位和人的当下解脱,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直面现实的人生而又超然世表。曹洞以五位君臣、偏正回互来说理事关系,并归结到无心解脱,进一步阐发了石头希迁的思想,弘扬了石头的风。

  • 标签: 石头希迁 曹洞宗 禅法思想特点
  • 简介:与其它世界性的宗教相比,佛教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此即其自力性。佛教所信仰的教主,既不是创世者,也不是救世主。佛陀示现于人间的乃是一导师的形象。他凭藉自身的努力证得解脱,并宣称他所发现的解脱之路,他所证得的解脱之果,对于其他有情生命也同样是普遍有效的。

  • 标签: 佛禅 净土 世界性 佛教 宗教 教主
  • 简介:看话杲而风行,杲也以看话而名世。杲对看话的推举,虽说是对默照、文字的矫枉,实际上是默照与文字间的折中形式。而且,看话毕竟是在颂古、评唱的基础上脱颖而出,虽然有贬抑文字的倾向,但受时代风气之熏染,实不脱以文字说的风气,尤其是对以语言文字为看家本领的士大夫的疏导,融合儒释,以庄说,更加适应了当时士大夫禅学的需要,从而,借助禅学在士大夫思想行为中的渗透,推动了禅宗思想的发展。

  • 标签: 宗杲 看话禅 文字禅 非言非默
  • 简介:本文是在校释《大慧书》的基础上写成的。本文以《大慧书》为q-心并结合大慧杲的其他资料,对大慧杲“看话”的理论基础、倡导“看话”的主客观原因、“看话头”的具体方法、“看话”在中国禅宗史上的意义作了综合述评。本文尤其对人们所关心的什么是话头,如何看话头的问题,此作了比较细致地归纳和辨析。

  • 标签: 大慧宗果 大慧书 看话头 参活句 破疑情 时时提撕
  • 简介:本文以密的史著作为本文,着重从密对洪州传法世系的叙述与判定、对洪州法的总结及对洪州法的批评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密对于马祖道一所开创的洪州系的评述。从密的叙述与判定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马祖道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区别南众多宗派的不同法特点。

  • 标签: 宗密 马祖道一 洪州宗 一切皆真
  • 简介: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一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开阔、个性豪放,他精于儒、老,倾心佛教,对弹更有深刻领会。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影响极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其内容上的以入诗和风格上的者风骨。

  • 标签: 苏轼 诗歌 禅思 艺术风格 心灵修养
  • 简介:6月18日至27日,由中国佛教协会选派的赴日修体验团一行5人,先后在日本临济、曹洞的三个专门道场进行了为期10天的修生活体验和经验交流。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日本 禅修 文化交流
  • 简介:达摩实为禅宗的祖师,所以禅宗所传的,是有别于如来的祖师。它直证般若实相,教人实修实证,不立文字,是最上乘;合五味之精为一味,是一味。祖师在观心本身上做功夫,从“观而不观”、“不观而观”的“体”上用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祖师的“离四句,绝百非”在认识论上把人们语言的局限性、逻辑思维的局限性看破了,叫人不要从意识上去认识,而是从心的本体上去体证。禅宗南北二,不可偏废,顿悟从渐修入手,由定生慧,以求见自己智慧大师的本来面目

  • 标签: 祖师禅 非有非无 禅宗 如来禅 般若 不立文字
  • 简介:何小平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11月版。本书以佛教戒、定、慧三学和禅宗思想为理论依据,引述佛经和禅宗典籍,论述了安祥缘起、“愿人安祥、国安祥,世界安祥”及圆成佛道的宗旨;分析了安祥所依主要佛典《金刚经》与《六祖坛经》的修持特色;阐析了安祥与戒一如的戒律修持;剖析了“安祥”乃是定慧圆明的本来面目之现代阐释;着重论析了安祥继承《六祖坛经》禅定、

  • 标签: 禅宗思想 《六祖坛经》 宗教文化出版社 《金刚经》 禅宗典籍 现代阐释
  • 简介: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目有神光顶项圆,王公稽首拜其前。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替佛说法近市廛,

  • 标签: 如来禅 幽玄 一行三昧 清净心 普恩寺 红莲
  • 简介:2001年新春赋;新世纪随感(外一首);世纪除夕有感(七绝二首);庚辰除夕读经迎辛巳;新春喜收《广佛丛书》;新收到《广佛丛书》四本;

  • 标签: 岭南禅 禅韵
  • 简介:据五代后晋赵莹、刘晌、张昭远等人修撰的《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字摩诘,武则天周长安元年(701)生于今山西省祁县。其祖父王胄曾任协律郎,有此家传渊源,故王维精通音律。其父王处廉,在担任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司马时,将家迁往蒲州,遂为河东人氏。王维系长子,下有一弟二妹。他幼年即聪颖过人,九岁知属辞。

  • 标签: 王维 禅学 佛教研究 中国
  • 简介:人物:尼师一,侍者一,着牛仔服女孩共三人,各司一职(主茶、献茶与发问者)。场景:尼寺(女众道场)。不必设置佛像,字画一幅即可。时间:当代。要求:破除“者不立文字”习见,表明一般根器的现代人,之于,是需要适当的情节、语言的,但戒烦琐,力求晓畅简洁,整个表演过程不失庄严,但轻松愉悦,可观赏性强。情节:“吃茶去”——“去也终须去”——“吃茶来”。本来不可分、不必分节,以上姑且标识之而己。

  • 标签: 《禅茶小品》 中国 当代 戏剧文学 南方
  • 简介:"机锋·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指向参悟人生、提升人生,造福众生、服务社会。这才是机锋之外的!

  • 标签: 少林寺 服务社会 人生 比赛
  • 简介:牟宗三先生基于密的教一致论,提出了以慧能与天台相匹配为最高的新教一致论,其基础在于以存有论为核心的哲学立场.但牟先生此理论有三点可质疑之处:判教标准转移、教内之教外别传与牟式教一致论之不足.经过质疑之反思,牟先生仅关注佛教义理的判教标准被拓展为兼顾佛教义理与修行证悟的新标准,并依此判教,得出禅宗较之天台更为圆融的结论.

  • 标签: 牟宗三 禅教一致 摄禅归教 摄教归禅
  • 简介:生活浅识陈兵近几十年来,面对种种挑战和社会人心的种种问题,不少大德在探索应机弘法的路途中,共同认识到浓缩了印度佛学精髓、最具中华文化风格的祖师,是最当现代人机宜的法门,佛教振兴之机,端在禅宗。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之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

  • 标签: 生活禅 祖师禅 “生活化” “活” 生生不已 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