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从2004年10月份开始,我们对上海市的基督教(新教)活动场所布局情况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目前实地调查工作已大体完成,问卷数据正在整理与分析过程中。本文先就上海市基督教堂点布局的基本情况作一初步的汇总。

  • 标签: 宗教场所 上海 基督教 场所布局 宗教活动 宗教需求
  • 简介:经文:约14:26,徒1:8。我们所信从三一真神的第三位,就是圣灵。在自然界有圣灵的工作,世人中间有圣灵的工作,教会中有圣灵的工作,我们属灵生命更是圣灵的工作。但信徒中,却有人常忽略了圣灵,圣灵的同在或不同在,似乎与他们无关紧要,几乎忘记了。三一真神,圣父、圣子、圣灵是同尊、同荣、同权,同受敬拜、同受赞美、同受称颂。三一真神从来没有分开单独工作,神的每一件事总是三

  • 标签: 敬拜 同权 主耶稣 三一 效法基督 法利赛人
  • 简介:百余年来,中国人无不期盼着祖国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传统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的成分——佛教文化,最终需要实现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变,实现与人世、人生的重新结合。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人,都关

  • 标签: 佛教文化 佛教音乐 交响乐 传统社会文化 中国现代化 中国大陆
  • 简介:海塔苑在五台山黛螺顶右侧华严谷金界寺旁,此塔坐西朝东,两侧青山环护,塔后一峰耸峙,塔左一溪流布.其四周树木苍翠,满目葱茏.终年不断的朝圣者,走上这条神密的圣道,一直至海上师的舍利宝塔.

  • 标签: 朝圣者 五台山 流布 溪流 海上
  • 简介:上师的座右铭见于《海上师传》,短短32字,字字珠玑。是我们近慈堂上,以至整个佛教之至宝,更是僧宝中任当家师、方丈们的一面镜子。座右铭字句浅显明白,不用解释就懂。不过,结合自己回忆亲近上师时所知的其他一些言教来阐述,或更有意义。

  • 标签: 上师 道德建设 佛教 学佛 佛陀 座右铭
  • 简介:上海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宗教场所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窗口,它是体现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和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标志。宗教场所的合理布局和完善的配置又是满足信教群众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体现了上海城市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今年7月,上海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民宗委)领导向学术界提出了这一课题,为此,8—9月间我们在普陀区进行了先期调查。

  • 标签: 普陀区 宗教场所 宗教工作 上海 玉佛寺 基督教
  • 简介:韩镜清老师于2003年1月17日舍报往生,享年92岁。为了纪念韩老,在这里不自量力介绍一点儿自己理解的韩老关于相和所相问题的思考,以供大家继续探讨。

  • 标签: 能相 所相 大乘佛法 三性 别识 名相
  • 简介:圣经分为旧约与新约两大部分.旧约39卷,希伯来正典24卷,旧约也就是犹太教的希伯来正典,两者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各卷分类不同而已.比如基督教把十二小先知书分为十二卷,而犹太教则作为一卷书.初期教会一开始就承认希伯来正典,因为耶稣讲道常常引用旧约圣经,教会当然没有理由拒绝.旧约原文大多是希伯来文,只有极少部分是亚兰文.新约全部是用希腊文写成的.

  • 标签: 圣经 基督教 旧约 新约 修订工作
  • 简介:2004年2月18日(正月廿八),中国佛协原研究部研究员、著名诗僧、书画家、重建证果寺住持释圆彻,在汕头市龙湖区证果寺内,以吉祥卧安然示寂,终年76岁。24日上午举行追思法会,中国佛协常务理事释心印读祭文,福

  • 标签: 圆彻法师 佛教文化 生平 人格修养
  • 简介:初夏的一个清晨,天空湛蓝,阳光柔和,浙江温州大罗山山林中,花蕊吐秀,清泉淙淙,万木葱茏,天地万物都在对大自然感恩赞咏,到处都焕发着勃勃生机。我们一行人在显法师的带领下立脚点往弘一大师曾经驻锡的圣寿禅寺的下院——伏虎寺。

  • 标签: 佛教 伏虎寺 浙江 释能显法师 成长历程 佛法
  • 简介:海法师俗姓龚,名学光,字缉熙,1886年腊月22日生于四川省绵竹县汉旺场。父名常一,母亲张氏,有一位姐姐。他10岁时,迁家县城,父以摊贩为业。不数年,父母相继去世,姐弟相依为命。他在私塾读书,也还留心国事。当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就决意离家,去寻求救国之道。14岁上,他到了成都东大街恒升通匹头业商号当学徒,号东钟体乾见他敏慧,令随其私塾老师学习,受到器重。不数年,遂通诸子;又浏览了不少新出书刊,故

  • 标签: 五台山 海法 戊戌变法 《四分律》 佛教协会 广济寺
  • 简介:上海居士林集会纪念海上师诞辰110周年本刊讯上海佛教居士林于1月30日上午隆重集会,纪念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上师诞辰11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发来电报,电文如下:“上海佛教居士林:海上师110周年诞辰纪念,谨致仰...

  • 标签: 佛教协会 居士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诞辰纪念 赵朴初 副会长
  • 简介:本文以忏悔思想为中心,考察了龙树菩萨、寂天菩萨、宗喀巴大师、海上师的忏悔思想,阐述藏传佛教忏悔思想的源流及其发展。从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的“四悔”,发展到寂天菩萨的“七支供养”;同时,寂天菩萨提出“四力”忏悔,和“信解空性”的“理忏”。宗喀巴大师全面继承了寂天菩萨的忏悔思想,在“对治现行力”中概括了寂天菩萨《大乘集菩萨学论》的“对治行”的六个方面,使其忏悔思想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并且将忏悔纳入菩提道的次第。海上师在阐述宗喀巴大师的忏悔思想时,受到汉地佛教的影响,如将“灭现行罪力”归结为“作法忏”,而将“灭过现罪力”归结为“事忏”和“理忏”,这也是密教在汉地传播过程中所必须和必然的现象。

  • 标签: 藏传佛教 忏悔 龙树 寂天 宗咯巴 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