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清代官绘本《哈密图》图幅宽大且为纸本彩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历经时代嬗变和地域移转后,其流转路径渐已模糊。本文结合相关史实,借助藏图目录等,还原了其辗转迁移过程。《哈密图》应该为清代官员呈报政务而绘制的随折上奏材料,阅览后存于清内阁大库红本库,至清末为筹建京师图书馆而将其从清内阁大库转存入京师图书馆,迄至抗战时期被迫与北平图书馆珍藏一同南迁至南京,后于国共内战后期转入台湾,先存于台北中央图书馆,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

  • 标签: 新疆 《哈密图》 古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 简介:18世纪初,英国神学家约瑟夫·巴特勒在反击自然神论者对《圣经》启示的质疑时,指出如果把自然神论者质疑《圣经》的方式用到对自然宗教的考察中,会发现自然宗教同样是令人怀疑的。因此,应当把《圣经》和自然界一起作为上帝的作品加以维护。一个世纪后,约翰·纽曼借用了巴特勒的论证方法,他在捍卫基督教传统时,指出如果把新教神学质疑基督教传统的方式引入对《圣经》的考察,就会发现《圣经》同样是可疑的,因此应当把传统和《圣经》都视为基督教权威的来源。巴特勒和纽曼不但在论证路径上极为相似,其后果也相似。二者的本意都是维护基督教信仰,但其结果却是,二者都被怀疑主义者所利用,成为他们攻击基督教的武器。这种耐人寻味的重演体现了近代基督教演变过程的复杂性。

  • 标签: 约翰·纽曼 巴特勒 牛津运动 自然神论
  • 简介:中西方文化都对个人设置了一定的理想人格,说服引导激励民众向特定方向靠拢。西方的马丁·路德和中国的王阳明分别以因信称义和致良知学说将人们超凡入圣的路径内化。路德强调惟有凭借信仰才能称义成圣,阳明提出致良知才是通达圣人境界的正确途径。但他们在人成为圣人(圣徒)之前人性的状态、过程中应予否定的事项、实现路径、之后的心境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宗旨。

  • 标签: 成圣 马丁·路德 王阳明 因信称义 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