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所谓中国宗教,这里是指道教和中国化了的佛教。公元6世纪以后,佛教在中国空前繁荣,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交流引进的基础上迅速中国化。中国化的佛教是吸收儒、道等中国文化元素形成的,已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色,并与道教一样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向世界译介道教和中国化佛教时,本文认为应该本着本原性和自主性原则,使其在世界多元宗教文化中保持特色,参与竞争,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做出贡献。

  • 标签: 中国宗教 译介 本原性 自主性
  • 简介:神学要中国化在当今中国教会几成共识,但如何中国化却令我们一筹莫展,无所适从。神学中国化就如同翻译一样,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不仅要有两种语言的修养,而且要有两种文化的修养。同样,有志于中国神学建设者除了熟悉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以外,还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的研究无外乎对典籍的研

  • 标签: 中国古代典籍 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基督教神学 修养
  • 简介:世界性宗教与区域性的宗教在话语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在其宗教典籍翻译中选择什么样的话语便成为问题。本文将这一问题分为几个方面来思考:宗教话语的选择与传播的关系、翻译中世界性话语与本地话语的关系、翻译话语建构问题等。

  • 标签: 世界宗教 宗教话语 话语构建
  • 简介:处在社会变动年代,鲁迅倡说“拿来主义”。他的翻译目标是开拓民智,“获一斑之知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时”。科学救国行不通,他便弃医从文。鲁迅反对为“顺”而损害原作。他认为,硬译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手法,一面尽量输入新的思想,一面尽量消化吸收,这就是尽可能等值的直译。这一原理没有过时。马丁·路德同样为民众启蒙而翻译。宗教翻译者应有社会担待和使命感。宗教经典的翻译应该促进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进化,是传递宗教真义,教化国民而不是中国化,也不是象牙塔中的高雅鉴赏,要提防本土化的陷阱和染缸。翻译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和各个族群彼此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促进闭塞痼弊僵化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喧您。翻译与介绍异域新思潮密切关联,促使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主流文化,而不是相反。

  • 标签: 改革 路德 奥古斯丁 本土化
  • 简介:在当今世界,宗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国际交流无法回避的部分。我国和西方最早的翻译活动皆源于宗教典籍的翻译。宗教翻译属文化翻译之一种,目的性强是其显著特征。宗教经典和典籍作为民族灵性文化和信仰体系的载体,其翻译可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典籍翻译 宗教典籍 本原性 意义 有机组成部分 日常生活
  • 简介:论文就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经文典籍木板雕刻的主要题材、雕版形制、材质加工、雕刻工艺、印制技术;藏文典籍经书封版的形制、构图、纹样装饰内涵、雕刻工艺特色;及经文页面装帧设计的形式三部份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从中折射出了藏民族勤劳智慧的创造能力,多姿多彩、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魅力和博大精深,光照千秋的悠久历史文明风采。

  • 标签: 藏传佛教 经典 雕刻 工艺
  • 简介:天师道是早期的道教流派,信徒多为下层民众,为便于传教,其典籍语言通俗,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日常生活用语。魏晋南北朝天师道典籍中"县官"常表"官司"之义,这个义项在传统典籍中不多见。

  • 标签: 天师道典籍 县官 官司
  • 简介:王姊妹是学设计的,前不久送来了一些设计小品,令我眼睛一亮.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事物的感觉.认知,也就是说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的理念以及设计表现也不例外.

  • 标签: 中国 基督教 艺术设计 宗教信仰 审美需求
  • 简介:一、中国圣诗简史:1.唐朝景教圣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优良的颂赞诗歌的传统。早于周朝时,就有"风、雅、颂"三类诗歌,而"颂"即体现中国古人注重诗歌在崇拜中对君王、祖先及神灵祭拜的作用,虽中国古人并非明确地认可颂赞的对象,但却有崇拜诗歌的史实。中国基督教新教的传播虽较明显地体现于1807年马礼逊(RobertMorrison)的传扬,但根据在本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原始文献资料——《景教三威蒙度赞》及《大秦景教大

  • 标签: 诗歌 本色化 基督教新教 简论 中国传统 景教
  • 简介:景教是我国唐朝时传入的基督教一支,曾受到唐太宗、高宗和玄宗等5位皇帝的优渥礼待,因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与发展,达到所谓“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兴旺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景教在内地传播了200年后,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惨遭殃及直至元朝时,又卷土重来。17世纪《大秦景教碑》在西安出土,对景教的研究随即展开,国内外学界有不少人参

  • 标签: 中国景教 玄宗 百城 灭佛 朝时 以弗所
  • 简介:当前学术界正在深入研究中国梦的相关课题,中国人民更是意气风发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那么,拥有数以亿计广大信众的宗教界与中国梦是什么关系,中国宗教的理想价值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否有契合之处,中国宗教界能否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作出什么贡献,又怎样作出贡献,探讨这些中国宗教与中国梦的关系问题,是我们研究中国梦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以佛教为例,就这些问题作一尝试性的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梦 佛教 中国宗教 中国人民 理想价值 关系问题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的加大,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像上海、广东、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市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对发展本地旅游业作出重要指示,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强化。据国家旅游局的一些数据统计: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城镇居民3.85亿人次,农村居民4.93亿人次。全国国内

  • 标签: 中国旅游 旅游业 入境旅游人数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旅游发展战略
  • 简介:一、历史的佛教与当代的佛教今天,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分享中国佛教在21世纪以来的发展现状和探索成果,希望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到一个真实、全面而富有活力的中国佛教。首先,我想把21世纪的中国佛教放置于更深远的历史时空中。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佛教现状,实际上是中国佛教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来自于过去,预示着未来,并非一个孤立的片段。

  • 标签: 中国佛教 佛教教育 中国佛教界 佛学研究 汉传佛教 人间佛教
  • 简介:著者应编辑部约,撰《谈谈禅宗的五家七宗》,从2000(1)起,连载至2001(4)结束。著者之《中国佛教史》,从本期起,接1999(6),继续连载。因间隔时间较久,现将1999(6)之本文目录列出,使读者有一完整之概念。

  • 标签: 中国佛教史 间隔时间 编辑部 著者 连载 禅宗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朝鲜、日本等国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佛教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印度佛教理论、仪礼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佛教思想和体系。同时它又囊括了世界佛教流行的几大派别,有属于北传佛教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属于南传佛教的云南上座部佛教,三者又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平行发展(有时亦有交叉融、合或冲突的现象),地位平等,缺一不可。按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观点,1840年以前为中国古代时期,之后至1919年为中国近代时期,1919年至今是中国现代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中,学术界一般把两汉称为佛教传入期,魏

  • 标签: 中国佛教 北传佛教 佛教传入 上座部 佛教理论 佛教思想
  • 简介:少林寺的禅七要连打七个七,我和好友相约来到少林寺的时候,已经打完了五个七。在永信方丈和禅堂首座惠通樽师的特许下,我们得以进入少林寺的禅堂,体验了一次“禅者”的生活。

  • 标签: 中国 少林寺 生活
  • 简介:对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我们曾有一个思考误区:基督教只有在缺乏高度文化传统的区域,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其依据是: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低级但强悍的异族文明总是被高级但衰败的本土文明所同化。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几度传人又几度被逐的史实,常常成为我们的佐证,也彰显着我们对于中国悠久、璀璨文明的自信。不是吗,尽管有着利玛窦身着儒服,

  • 标签: 基督教 宗教 世界文明 缺乏 利玛窦 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