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在中国现史上扮演过亦师亦友的角色。如今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稳定,社会气候开放,艺术市场逐渐成熟,中俄油画都正处在与全球化语境融合和传统文化回归的双向互动中,其良性发展均不能脱离"本土性"问题,西方国家的文化引入不该是纯粹复制,而应建立在对本国民族文化特色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随着中俄各自的油画艺术不断发展,两国油画的"本土性"也逐渐形成与完善。

  • 标签: 俄罗斯 中国 油画 当代 本土性
  • 简介: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美育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个人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加强高等院校审美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备创新能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也与国家前途和民族素质息息相关。

  • 标签: 高等教育 审美教育 内涵 外延 功能 途径
  • 简介:春秋末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动荡之中,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各国图霸天下。在这充满血腥战乱的年代,先秦礼制受到了极大冲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代替,进而出现了"陪臣执国命"、大夫专权的局面。同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自上古以来逐渐形成的礼乐文化受到了一次洗礼和考验,实现了对旧有礼乐缺陷的暴露与完善,由此迎来了中国古代音乐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辉煌高峰。同时,礼乐制度虽然崩塌了,但它所蕴含的礼治、礼法、乐教、乐政等文化内容并未完全灭亡,并对其后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文化变迁,不难发现,尽管宗周礼乐制度随着周王室的衰败日渐没落了,但礼乐制度作为人们安身成人的行为标准仍长期存在。从这层意义上说,所谓"礼崩乐坏"并不是礼乐制度的毁灭,而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旧有礼乐制度的扬弃、改造和完善,或许称之为"重生"更准确一些。

  • 标签: 礼乐 礼崩乐坏 崩溃 重生 启示
  • 简介:当下黔东南地区侗族、苗族民居仍沿袭着传统的营建方式,但是随着实木资源的稀缺,和本地建筑功能流露出来的缺陷的现实状况,延续传统营建方式的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需要.这种经过千年发展形成的,带有文物性质的民居,已经沦为旅游者以猎奇的眼光欣赏的复旧文物,其建筑的实质(功能)已经丧失.利用当下新的材料,结合传统的营建方式,同时吸收当下建筑中的营建精髓,重新审视黔东南地域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一种当地老百姓能够接受,乐于居住,成本低廉的住所,应该成为当下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干栏式建筑 黔东南 侗族 苗族
  • 简介:本文采访的糖艺师父彭红团,是河南商丘人,著名食雕大师,国家中式高级烹调技师,曾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糖艺比赛,享有粤港澳名厨、中国优异之星名厨称号。多年来,一直在郑州从事糖艺制作与培训,代表作品有:《花好月圆》、《嵩山少林》等。除糖艺外,他还兼做泡沫雕、面塑、果蔬食雕。

  • 标签: 商丘 访谈录 艺人 当代 《花好月圆》 代表作品
  • 简介:理想的动画造型设计是一部动画片成功的前提,有了理想的动画造型影片便成功了一半。经典的动画造型能够极大地增强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及艺术感染力,这也是动画片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中国动画艺术家探讨美国、日本动画造型风格特点,分析早期"中国学派"的民族情怀、中国动画造型的魅力及中国动画现今的尴尬,目的是为中国动画造型的发展寻求出路。

  • 标签: 中国动画造型 魅力 装饰 原画
  • 简介:关于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漫画这一说,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研究者坚持认为中国古代漫画不存在。事实上,在古代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导致形成漫画艺术的时机并不成熟。在清末民初,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漫画不断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画种,但是由于当时的外在环境以及古代漫画发展的不发达,导致中国传统漫画只能模仿一些西方漫画的创作手法和绘画风格,而并没有革新出带有本土风味的漫画风格。

  • 标签: 漫画艺术 中国传统 古代 民主革命运动 绘画风格 清末民初
  • 简介:自古以来,中国画就讲究"意境"美,这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要求。营造画面"意境"美的手法多种多样,如繁与简、疏与密、黑与白、大与小、曲与直等等,其中"光"是造境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光"在中国画里之所以能造境,原因在于"光"能藏物。"光"的要素是中国画在表达意境方面的自然选择。如果说传统中国画对"光"的利用是局部的,那么当代中国画除了继承这一传统,更强调"光"在作品整体中的作用。中国画中常以柔光式、强光式、交融式、扩散式来造境。以"光"造境之所以在当代中国画中越来越普遍,主要是它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光影造境延续中国画的发展,是中国画内涵的外延,为中国画的当代发展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 标签: 造境 意境 柔光 强光 交融 扩散
  • 简介:古往今来,媒介一直是艺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媒介把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带入当代艺术的创作领域,并对传统审美方式构成挑战。“威尼斯双年展”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盛会之一,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呈现当代艺术成就的最高展示舞台。正在举行的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的参展作品主要为新媒体艺术。通过作品分析我们能透视出以影像和装置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艺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媒介的开放对当代艺术审美转向的影响。

  • 标签: 媒介 新媒体 当代艺术 审美转向 威尼斯双年展
  • 简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人们对人和天地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一种形象化阐释,由此衍生出乞巧的风俗,并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仪式。每年七夕,全国各地都有乞巧的风俗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服饰文化的隐在表现形式,所以和中国民间女红联系在一起。乞巧虽然是一种外在的风俗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却暗含着渴望做好手工绣品、手工服装的女性们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即通过乞巧活动使自己获得更具超越性的心灵感应和更强的手工艺术的创造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女红水平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活动成为了促使中国刺绣与民间女红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

  • 标签: 乞巧风俗 丝绸与刺绣 民间女红 文化学意义
  • 简介:在现代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传统平面设计逐渐向新媒体交互设计转变,以智能手机APP交互设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设计正逐渐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交互设计发展滞后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应用交互设计仍停留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层面,很少有智能手机应用深入挖掘人们对文化与情感的诉求。无论是现代的市场环境导致了设计方向的改变,还是出于传承中华文化的考虑,将中国传统元素与交互设计融合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所以应从交互界面、动效设计、情感化设计、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着手,以塑造出充满创新意义的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应用设计界面。

  • 标签: 传统元素 互联网 交互设计 UI APP
  • 简介: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将传统元素打散重组,二是对传统元素进行提取加工。这些方式在家居产品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以及纪念品设计方面得到了有力体现。因此,不论是在设计创造中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应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和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创新,使其更具时代特色,并在充分体现民族性的同时,加强对中国传统元素的传承与应用,从而推动我国现代设计风格的民族化发展。

  • 标签: 中国传统元素 产品设计 文化 时尚 民族
  • 简介:版画起源于中国,历经了将近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清逐渐走向衰落.日本的版画最初是由中国传入的,在浮世绘版画时期走向辉煌,继而影响了全世界,并揭开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序幕,直至今日浮世绘版画与古代水印木刻对现代版画的影响依然很大.我们可以将中国正统的民族文化与日本创兴的思路相结合,让我们在今后的版画创作中有更好的借鉴.

  • 标签: 版画 浮世绘 古代水印木刻
  • 简介:中国民间老银饰品的艺术风格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其它瑰宝同出一脉,既有“同根相似”,但又因材质、工艺、用途的不同而彰显出“独特”。丰富多彩的装饰纹饰,既美观又神秘,并与器物的造型高度统一,成为一件件完美的艺术品,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民间老银饰品装饰艺术。其中汉字纹饰化作为装饰题材在老银饰品中颇为常见,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未间断。

  • 标签: 老银饰品 装饰纹饰 汉字图案
  • 简介:中国的服装市场处于从初级的批量加工向高级的设计加工的转型时期,而"入世"这一举措带给了中国服装市场对内销售和对外出口的双重影响。在这样的变革下,服装市场的变动使消费者的服装消费观念和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服装的产品忠诚度明显下降、对服装的消费动机体现多样化,对服装的服饰性要求增多、消费观念中自主性影响增强,对服装流行的敏感程度增强,对个性化服装的要求增多,对品牌时尚的认识度提高。

  • 标签: “入世” 中国服装市场 消费心理
  • 简介:艺术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作,更是一种心灵创作,"物与神游"让创作主体在这种虚静空灵的心灵状态中,体悟恒久延伸的时空和客观世界的奥妙;"天人合一"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纲领与核心,当我们试图去探索从"物与神游"到"天人合一"的心灵状态时,创作也就翻开了新的一章。

  • 标签: 心灵状态 物与神游 静虚 本体论 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