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引发了社会对于科技伦理责任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科技伦理责任功效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科技伦理责任能够提供科技进步的精神动力,引导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影响科技主体的价值信念。同时,分析了科技伦理责任功效的实现基础,即观念、态度、动力和控制四大系统。

  • 标签: 科技伦理 责任 功效
  • 简介:首先对江畅教授在西方德性伦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表示祝贺!江畅教授以300万字写就《西方德性思想》四卷本的皇皇巨著,并且是以不到五年时间写就,在国内几乎没有第二人有这样的高速度和这样惊人的高产。

  • 标签: 伦理思想史 德性 西方 教授 伦理研究 四卷本
  • 简介:科技文明时代的背景下,风险因素对未来的影响超出了以前思想家们最大的想象空间,这样一种全新的现实挑战着传统的伦理学观念,并呼唤着全新的理论应答。而风险伦理就是科技时代背景下,人们在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非现实性和未知世界等各种复杂问题时的一种伦理应对,其中,不伤害、公正、审慎则成为人们迎应风险问题时应该坚守的三项核心原则。

  • 标签: 科技时代 风险 风险社会 风险伦理 不伤害 公正
  • 简介:<正>科技道德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证科学技术沿着健康道路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运用道德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间的科技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关于科技道德的研究对象与定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啊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科技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每个国家理论界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科技道德 若干理论问题 科技活动 科技工作者 学行 个人与社会
  • 简介:<正>一、科技道德教育的课程结构科技道德属于职业道德,而一般的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责任、道德情感、道德规范,职业纪律、行为和习惯内容。从理工科大学生的内在品德修养动机和社会外部要求来讲,科技道德教育的结构以“三专题复合式结构”为最佳,即第一专题“科学与道德”,重点讲科技道德责任,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等道德情感。第二专题“科技道德规范”,讲道德要求和道德认识。第三专题“科技道德品质修养”,是道德原则的实践,旨在促进道德行为的完美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就构成了科技道德教育中各有重点而又有联系的三大块,并使第三专题的内容以正反馈的方式反送到第一专题,通过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产生的社会效果,又会进一步促进科技道德责任感的深化。于是形成闭环课程结构。

  • 标签: 科技道德教育 道德规范 理工科大学生 发展方向 道德责任 道德行为
  • 简介:当今时代,科技伦理失责问题日渐凸显,迫切需要构建科技伦理责任观,科学明晰科技伦理责任观的基本内容。本文认为科技伦理责任观的构建包括责任目标、责任主体、责任对象、责任原则和责任规范等基本内容,并对之作了分析和阐述。

  • 标签: 科技伦理 责任观 构建 基本内容
  • 简介: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如何使科学技术真正为增进人类的幸福服务,这是处于世纪之交的思想家们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日本著名宗教思想家池田大作曾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的涉猎,对于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他同罗古诺夫教授、保林博士和汤川秀树博士等世界级自然科学家的对话中,尤其表现出了他的博学和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关怀,从中可以发现其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蕴涵.

  • 标签: 科学 智慧 知识
  • 简介:作为政治学的重要范畴,契约观念与政治生活中的正当性问题紧紧交织在一起。这一范畴有特定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背景,并在不同时代语境之中有其不同的内涵和特质。在西方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契约观念分别与政治服从的必要性、政治权威合法性和政府行为的范围与限度等问题密切相关。契约政治观念体现了人类实现自我治理的理想。更多还原

  • 标签: 契约 政治服从 合法性 政府行为
  • 简介:<正>近几年,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异常热乎起来。在这一热潮的推动下,传统伦理思想的整理与研究迅即兴起,并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朱贻庭主编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华东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便是这一领域新近的得力之作。该书延张岱年先生为顾问,共八章46万字,从殷周之际的以德配天到戴震的血气心知,集近三千年传统伦理思想

  • 标签: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天道 得力之作 墨子 殷周之际 宗法等级
  • 简介:中世纪德性思想研究在国内尚待深入发掘,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古代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在源流研究上,本书将神学德性思想放在西方德性伦理的谱系中加以定位与延展,揭示了神学德性对古希腊德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西方个人德性与社会德性的积极影响;在结构体系上,本书从上帝的存在及上帝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及目的、上帝的恩典与宗教状态、神学德性德目四个方面开启了西方神学德性思想的研究体系;在神学德性的内涵上,本书对神学德性德目——信、望、爱进行了深度阐释与辨析。

  • 标签: 西方 中世纪 德性思想
  • 简介: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互联网,作为科技的重要标志,已经深深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互联网的一机一线,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一网打尽全世界"。然而,在互联网为社会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不知不觉陷入了自己所编织的这张网中,没有察觉到在其试图主宰互联网的过程中反而被互联网所控制和支配。

  • 标签: 科技异化 互联网 两面性 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
  • 简介:《西方德性思想》是江畅教授三十年如一日,厚积薄发,在研读数百部西方原著并详加考证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和撰著的又一部力作。该著在国内首次系统阐释西方德性思想,填补了此项研究空白,为我国西方德性思想和德性论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8月12日,人民出版社和湖北大学共同举办了《西方德性思想》一书的出版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人民出版社编审张伟珍女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朱莉亚·德莱弗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龚群教授,《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杨义芹研究员,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主编李义天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道德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对江畅教授的《西方德性思想》予以了中肯的评价。这里我们摘登了部分专家的发言,以帮助读者理解江畅教授的新著。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德性思想 思想史 西方 《湖北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作为政治学的重要范畴,契约观念与政治生活中的正当性问题紧紧交织在一起。这一范畴有特定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背景,并在不同时代语境之中有其不同的内涵和特质。在西方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契约观念分别与政治服从的必要性、政治权威合法性和政府行为的范围与限度等问题密切相关。契约政治观念体现了人类实现自我治理的理想。

  • 标签: 契约 政治服从 合法性 政府行为
  • 简介:美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年轻的现代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现代世界最年轻强势的帝国,而且近乎施蒂纳意义上的那个"唯一者"。一个基于"五湖四海"的多民族移民——甚至,最初还只是被放逐的败落者或流放者——所组成的年轻国家,建国不足两百年便能够取大英"日不落帝国"而代之,成为现代世界头号帝国,这本身便是一个国际政治的奇迹,其间必有诸多耐人寻味之处。

  • 标签: 伦理学研究 唯一者 伦理思想 施蒂纳 政治价值 国际政治
  • 简介:在近六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罗国杰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创建新中国伦理学的宏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其著作等身、卓见非凡,为伦理学从业者和学生所敬仰。在其多达数十卷的著述中,1980年在《哲学研究》第6期发表的题为《论科学技术、物质生活与道德的关系》一文,为国内学术界较早关注这一课题的力作,为奠定和开拓我国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乃至整个应用伦理学确定了基本的理论原则和规范。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道德进步 罗国杰 辩证统一 科技发展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