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文章研究梳理了道德认知研究中的测量方法的理论脉络及其演进。道德认知的测量始于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临床访谈法。后来者从中汲取精髓,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道德认知测评,比如莱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以及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将实验测量方法(比如IAT)用于道德认知测评。文章研究分析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未来的道德认知测量作出展望。

  • 标签: 道德认知 测量 内隐联想测验
  • 简介:是一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1]的巨著.本文将散见于各篇的关于道德认知理论的零星闪光置于现代道德心理学的视野之内,从道德认知的双重建构、人性前提、反应模式和认知途径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赖以建构其道德认知图式的内在理路,并阐明了其现实意义.

  • 标签: | 道德认知 | 学以致知
  • 简介:本文希望从认知伦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伦理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道德问题认知的过程与人类一般认知的逻辑之间的一致性.人类认知的逻辑是由概念到判断再到推论的过程,伦理学史由德性伦理学到规范伦理学再到话语伦理学、元伦理学和新德性伦理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在道德认知上从概念伦理学到判断伦理学再到推论伦理学最后回归到概念伦理学的过程.

  • 标签: 认知逻辑 伦理学发展 概念伦理学 判断伦理学 推论伦理学
  • 简介:研究当前我国普通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和评价,考察普通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认知和价值期待,这对于完善党的理论和政策、协调党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改善党的作风和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回收和分析针对不同民众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普通民众对于我国执政党的观念认知和评价态度之间的差异和共识,反映出我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报告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标签: 普通民众 中国共产党 观念认知 价值期待
  • 简介:放弃治疗与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不同,它所放弃的是包括针对病因的根治性措施及维持生命的一切支持措施,是病人在特定情形下享有的具有请求性或选择性质的权利。医务人员实施放弃治疗的责任和义务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意愿、病人的病情等密切相关。一般性的医疗决策授权不应成为放弃治疗代理的理由,放弃治疗及其知情同意权的代理必须基于严格的程序和条件。只有在既符合临床标准又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利的情形下,放弃治疗才能得到伦理辩护。

  • 标签: 放弃治疗 死亡权 代理知情同意
  • 简介:作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之一,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指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性正常基因导入病变部位的目标细胞,使之有效地表达为相应的蛋白质而发挥其生物效应,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增强人体某些性状的目的。因此,它也被称为"分子外科手术"。按照学术界当前较为一致的划分方法,根据运作细胞对象的不同,基因治疗可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和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基因治疗又可分为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的狭义基因治疗和以增强人类性状与能力为目的的基因增强。

  • 标签: 基因治疗 伦理反思 基因工程技术 体细胞 转移技术 病变部位
  • 简介:受弗兰克意义治疗学的启发,本文尝试将儒、道、佛心性道德思想运用于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儒、道、佛的意义治疗分别体现为:儒家侣导孝梯人伦、仁义为教,提出了人伦教化的落实,井强调主体的自觉性:“我,就在这里”。道家尊道贵德、慈俭虚静、自然无为,开启了自然天地的奥蕴,并点示了场域的和谐性:“我,归返天地”。佛教强调悲智双运、涅Pan寂静、缘起性空,深化了意识层次的分析,并廊清了意识的透明性:“我,当下空无”。

  • 标签: 儒家 释家 道家 心性道德 意义治疗 心理辅导
  • 简介:在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中,充斥着知情同意不完全。尊重儿童作为潜在人类尊严的道德律令要求允许儿童参与试验的同意决定。与此同时,由于儿童自身不具备完全行事能力,基于“最佳利益”将代理权让渡其父母或监护人。而为了确保代理同意和试验的公正性与合理性,需伦理机构介入审核,以起到维护“公共健康”的作用。由此构造出“知情同意’’的条件及其判定的“儿童一代理人一伦理审查机构”的权力三角关系。

  • 标签: 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 知情同意 最佳利益 公共健康 权力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