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义诉求是从需要和主体方面对正义的欲求与预期,当其由心理愿望转变为社会事实时,就成为社会结构和体制必须面对的实践性要求。正义诉求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事实,社会运行的矛盾表现都与正义有关。本文要考察:正义诉求的对象——对什么发出诉求;正义诉求的内容——诉求什么;正义诉求的起因——原因分析。

  • 标签: 正义诉求 当代中国 社会事实 社会结构 社会运行 原因分析
  • 简介:体面劳动作为有尊严、文明的人类劳动,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权、以人为本的诠释。本文对体面劳动的内涵和目标进行了阐释,从伦理的视角对体面劳动的精神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国体面劳动实现的制度要求,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体面劳动"更多的关注,为劳动者提供体面的就业机会。

  • 标签: 体面劳动 和谐就业 制度诉求
  • 简介: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民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公民根基性的“生存”,二是公民尊严性的“生活”,三是公民理想性的“好的生活”。基于对中国当下民生的现状及问题的全面把握,政府在民生制度和民生实践中首先应遵循刚性的公正原则,它既能够一般地解决资源供给的有限与人的欲望的无限之间的冲突,又能有效地解决当下民生中的突出问题。但公正原则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决定了它无法惠及每一特殊个体的需求,强调具体性、关系性、情境性、理解与关爱的关怀原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此,以刚性的“公正”与柔性的“关怀”为伦理原则的民生制度与民生实践,将最终引领全体公民过上他们所珍视的和值得过的“好的生活”。

  • 标签: 公正 关怀 民生 伦理原则
  • 简介:提高劳动报酬是一个涉及劳资关系交换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复杂正叉问题。劳资关系的交换正叉是否“合乎公平的正义”是一个充满现实纠结的社会问题。社会财富的分配正义旨在建构一种保障、拓展和超越交换正义,普惠民生的大劳动报酬观。一方面,通过劳动要素资源均衡化,实现劳动报酬与人的再生产需求的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承认和尊重民生权利,以彰显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逻辑。大劳动报酬观的正当性与权威性需要劳动者、企业和政府三方协同联动,以建构一个和谐共融的行动共同体。

  • 标签: 大劳动报酬观 交换正义 分配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