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全球化是充满变数的人类文明模式的选择过程,面对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伦理道稳的挑战,我们应正确应对。赫尔穆特·施密特的《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一书就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伦理重建对于我们有很多启示:伦理学要与时俱进、反映新时代精神;充分发挥职能精英的道德责任,树立公共道德的榜样;正确处理道德生活中基本的问题和关系;伦理在各国虽有不同表征,但全球化伦理的真谛却是相同的——尊重和宽容。

  • 标签: 《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书评 伦理学 施密特 中国 职能精英 德国
  • 简介:到今天为止的整个人类的历史是从分散的人群走向一体的世界和谐的历史。今天的人类应该追求世界一体化,但这种一体华应该是和谐主义的,而不应该是霸权主义的。世界走向和谐是世界各国利益的需要,也是人类整体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也为世界走向和谐提供了可能。首先,要增强整体意识,坚持世界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博爱主义;其次,要强化世界组织的作用;第三,要扩大国际合作。

  • 标签: 全球一体 世界和谐
  • 简介:全球化过程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迄今为止的全球化过程是资本主义利用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己发展的过程,此过程的社会实质在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伦理全球化.然而,诸如反全球化浪潮之类的国际现象和国际事件表明,原来作为全球化之推动力量的资本主义,如今正在走向其反面,愈来愈成为全球化的阻碍力量了;而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更其表明资本主义再也不能按其固有的方式存在和发展了.因此,客观上要求变革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伦理--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理性、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适应解决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需要,一种新伦理--生态伦理正在形成之中,它有望最终演变为取代传统资本主义伦理的全球伦理.

  • 标签: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伦理全球化 全球伦理 生态伦理
  • 简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人类利益实现形式的转换与更新.经济全球化中,不同利益主体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要求,即全球伦理,以实现稳定的经济秩序和自身的利益.但全球伦理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克服一系列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障碍,乃至冲破政治上霸权主义的干扰.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利益 伦理思考
  • 简介:公私之辨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伦理学的诸多问题都与此相关或由此衍生。耙梳中外伦理思想上的公私之论,能够发现在不同的文化谱系中对公私问题理解与措置上的统一和差异,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合理地处理公私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公私之辩
  • 简介:马克思曾用详尽的论证揭示出现代社会是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这一世界就是风险社会,是基于对“现代性社会”或当代“社会现实状况”的“不确定性”的一种界定。经济全球化带来与主权国家经济规则之间的冲突,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因素也充满着交融与冲突。

  • 标签: 风险社会 经济规则 冲突
  • 简介:本文提出了网络营销伦理水平的两维评价模型,并借助该模型探讨了企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的各种不同选择,指出高的网络营销伦理水平未必适合所有类型的企业,继而讨论了企业制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最后以惠普公司为案例分析了网络营销伦理战略的实际运用.

  • 标签: 网络营销伦理 伦理战略 道德评价 伦理领先
  • 简介:罗尔斯在《万民法》中所提出的国际正义学说近来已经受到一些世界主义正义观的倡导者的严厉批评。借助于罗尔斯的政治本体论,可以表明这些批评者对罗尔斯的批评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是令人误解的,罗尔斯不仅对基本人权的实现持有一个普遍主义的承诺,而且其国际正义理论因为充分认识到了合理的多元主义的事实与分配正义的本质而在理论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实践上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 标签: 政治本体论 人民 社会的基本结构 分配正义
  • 简介:气候问题的伦理困境越来越突出,这一伦理困境呼唤普遍伦理的重建。道德金律在普遍伦理的重建中被寄予了厚望。在全球气候问题领域内道德金律面临着从理解转向接受,从接受导向行动以及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迈向“国所不欲,勿施于国”的困境。但是道德金律体现出的德性练习与正义原则有助-t-~t解这一困境,并逐步促使人们采取新的行动。

  • 标签: 普遍伦理 道德金律 气候问题 共识
  • 简介:"人间佛教",是星云法师所倡导的、佛教现代化运动的一个崭新走向;"全球伦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旨在积极应对全球化发展态势的一种理论构想。二者的共同指归,在于通过普世性的生活化、伦理化的文化思想创新应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以保证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源始深层结构的理论基石的支撑,这种努力可能只是表达了一种良好的愿望或祈使,而不能深入人心、达成共识。对此,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代表和体现其元典精神和思想特质的"性学",有可能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本文通过关于"性学"致思指归和理论要义的发明和诠释,揭明"人间佛教"和"全球伦理"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建构和揭示"性学"与"人间佛教"和"全球伦理"的本质联系,并为后两者提供思想理论支持和背景文化支撑。

  • 标签: 性学 人间佛教 全球伦理 人的本性
  • 简介: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国家及其文明之间价值观冲突的领域愈发广泛,冲突形态渐趋多样,冲突消弭更加漫长。而建构价值认同或追寻价值认异的理论局限和实践危害,使得对价值共识的吁求应运而生。信守学习对话、和而不同的沟通原则,确立交往主体间的体认理解;贯彻有限积极自由、渐进主义的制约原则,保持多元价值间的合理张力;立足利益诉求与理想夙愿相统一原则,探寻全人类文明的和谐并进。践行这三个原则有益于实现共享发展理念、达致人类相睦共荣。

  • 标签: 价值观冲突 价值共识 共享发展
  • 简介:本文阐析全球伦理这一当代全球性思想运动的理论构成,并以万俊人教授的《寻求普世伦理》作为中国学术界对这一思想运动的主要回应,肯定其重要现实意义,指出其理论不足。文章强调了全球伦理构成中那些“有约束性的基本原则”或“规范性伦理原则”要想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起到重整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信仰化或信念化的过程,因此全球伦理这一思想运动的下一步发展,在于如何使其基本伦理准则成为人们的信念。

  • 标签: 万俊人 《寻求普世伦理》 全球伦理 文化视域 弱宗教模式 强伦理模式
  • 简介: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不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2012—2017年中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的现状为考察对象,本文发现,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呈现了两个特点。在贸易总量以及贸易总金额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候表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在贸易进出口对象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地域对象是亚洲。为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亚洲,克服贸易逆差,本文从情感的视角分析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情感挑战,并以这种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了可以帮助中华文化更好、更顺利地"走出去"的情感路径。

  • 标签: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亚洲 情感挑战 情感路径
  • 简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并存,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作为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合法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改变,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克服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心理的需要,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各国都大力弘扬爱国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并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爱国 价值观 必要性
  • 简介:“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愿景式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中华大地刮起一阵阵旋风,吹拂着人们沉睡的心灵,也将其从单向度的GDP崇拜的迷思中惊醒,于是乎“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价值傲然矗立,生态文明成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理性选择。

  • 标签: 生态文明 文明发展 中国 GDP崇拜 理性选择 工业文明
  • 简介:食品消费安全问题,表现为国家或政府为全体消费者提供一套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以及这套体系有效性的欠缺与消费者实现自己消费安全这个基本权利之间的一个矛盾。食品消费不安全不仅仅是市场公平交易的经济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公正安排问题。普遍信任构成了实现食品消费安全所必需的社会伦理条件。食品消费不安全的矫正,需要合理有效的社会基本制度安排,政府监管的到位和规范,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纠正消费观念。

  • 标签: 食品 消费安全 伦理思考
  • 简介:价值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也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西方的普世价值论以价值的个体性代替共同性、一元性取代多元性;习近平的共同价值论则强调个性与共性、自身一元与世界多元的有机统一。基于这种统一,各国倡导“共同价值”以解决人类社会的“共同威胁”,满足共同需要、实现共同利益,也就不会构成国家价值安全威胁。价值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立足共同价值,尊重不同价值体系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实现多元价值体系的和谐共存。维护国家价值安全并不仅是关心自身安全,也须在尊重价值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强调共同性,强调世界各国围绕共同利益以实现共同安全,遵循“彼此尊重,平等相交”“合作共赢,共生共荣”“共建共享,权责共担”的行动准则,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 标签: 共同价值 价值安全 国家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食品具有伦理属性,食品安全传播应受安全、健康、文明三个伦理维度的制约。但我国食品安全传播存在诸多问题,如食品广告和节目传播缺乏伦理维度;食品安全新闻报道频现伦理冲突:新闻报道语言与食品安全语言内在规范冲突,污名化报道方式与企业健康发展冲突,虚假监督报道与建构媒体公信力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人们的饮食生活、媒体公信力建构以及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传播 伦理维度 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