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有个名叫贾名的宋国人得了块宝玉,赶往京都,送给大夫子罕。罕志在清廉,拒而不受。贾名听说罕出身寒微,以为他不识宝玉,于是解释说:‘人曾请玉匠检验,玉匠称这块宝玉货真价实,系当世奇宝,所以才敢奉献大人。’

  • 标签: 宝玉 京都 大夫 小人 买田 喉咽
  • 简介:是一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1]的巨著.本文将散见于各篇的关于道德认知理论的零星闪光置于现代道德心理学的视野之内,从道德认知的双重建构、人性前提、反应模式和认知途径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赖以建构其道德认知图式的内在理路,并阐明了其现实意义.

  • 标签: | 道德认知 | 学以致知
  • 简介:从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责任伦理”概念,到1979年德裔美籍著名哲学家约纳斯出版《责任原理》(1987年获德国图书业和平大奖),再到2001年底在法国里尔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上通过《人类责任宪章》,短短的80年时间里,西方责任伦理研究从萌芽到成熟,从反应强烈的显学,到影响全球的《人类责任宪章》通过,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均属罕见。

  • 标签: 责任伦理 理学研究 导论 视域 《责任原理》 2001年
  • 简介: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与特色,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礼与德是较之仁要出现更早、更为重要的观念与实践。礼,三代甚至更早既已产生,到了周代形成了礼乐文明制度,德观念的出现,体现了周代人文意识的觉醒。要研究清楚中国道德文明的渊源、本质、特色与规律,就不能不对上古社会的礼与德或者宗教与伦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注重礼仪,礼仪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因此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 标签: 伦理思想史 中国传统伦理 中华民族 礼仪文化 核心观念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