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巳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衙刘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著一卷本《易散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昌的“象学”并不讲“河洛”图书,以此溯及陈抟之“象学”亦非“河洛”内容,范氏晚于彭城刘.并非其师等。最后指出;彭城刘讲太极大道,理应在“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刘牧 三衙刘牧 彭城刘牧 易散钩隐图 北宋 易学
  • 简介:<正>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生活在春秋晚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但他的思想仍然象空气一样瀰漫在我们周围。因此,孔子对我们来说,仍然是迫近的存在,而且对今后的历史还将有长期的影响。对孔子的评价,尊之者、贬之者,代不乏人。孔门弟子对孔子自然很尊敬。颜渊、子路、子贡、曾参、子夏、有若、闵子骞、

  • 标签: 孔子 中国历史 子贡 子路 伦理思想 学术界
  • 简介:陈荣捷先生曾从儒学的整体发展上把理学看作一大模式,认为从广义上可以把朱熹也看作心学,从朱熹到王阳明,亦是理学的发展进程.退溪学对理学的发展不仅是继承朱子,亦可以说是以阳明心学的传播及对阳明心学的批判为中介.退溪学与阳明学大约处于同时代,面对朱子学在明初以后向着心性道德之学发展的形势,及提出的理论课题,他们从不同方向上发展了朱子的心性之学(或可从广义上称为心学).阳明学走了体用合一之路,他以"一性"消解心、物对立,将外物移至心中,以期杜绝士大夫外事物以求理的“口耳之学”;而退溪学走了体用重整之路,他分析理、气,心、性,心、理之不同,在“心统性情”的基础上主“性情理气分发”说,侧重理、气在性中及情中的分别.退溪的“四端七情”说是坚持朱子的以“理”为本体的路线,而对朱子心性学的发展,也是对宋明理学乃至东亚儒学发展的贡献.

  • 标签: 退溪 阳明 朱熹哲学 走向
  • 简介:<正>进入十六世纪,朝鲜时代的知识社会,几乎所有学者都关心以敬为基本的学问与实践问题.虽然性理学体系,基本是力主“敬”的,但在实践中力图体现“敬”的风气在儒学文化中唯在朝鲜独见,而且,在学问与生活中力图全面实现“敬”精神也是从退溪李混(1501—1570)开始的.退溪在与郑之云(1509—1561)共同制作的“天命旧图”和自己修订改作的“天命新图”中,都把“敬”放在中心位置上,而且在“圣学十图”中也“皆以敬为主焉”(《退溪全集(上)》第203页).

  • 标签: 退溪 本然之性 《圣学十图》 日常生活 穷理 治心之法
  • 简介:退溪是朝鲜李朝的著名朱子学者,被称为“朝鲜的朱子”、“东方百世之士”。他是严正而系统地辨斥阳明学的第一个朱子学者,拉开了朝鲜时代阳明学辨斥史的序幕。本文首先分析《传习录论辩》中的“至善”论辩和“知行合一”论辩,检讨李退溪辨斥阳明学的具体内容。然后采用“庄敬本体”和“悦乐本体”的图式,说明李退溪排斥阳明学的原因。退溪认为,根据朱子学,可以实现他所想的为圣之学,故反对阳明违背朱子的格物说而建立“心即理”。尤其是,退溪以庄敬心体反对阳明的悦乐心体以为放荡,“类禅”。这样,阳明学被退溪学激烈批判,在韩国迟迟不振,几乎没有机会给韩国儒学添加悦乐本体的传统。

  • 标签: 李退溪 王阳明 至善 知行合一 庄敬本体 悦乐本体
  • 简介:<正>孔子基金会成立以来,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国内和国际上也有了一定影响。对此,我是比较满意的。孔子基金会召开这次会议,总结前段工作,明确今后任务,我看召开这次会议很有必要。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把这次会议开好。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孔子基金会的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取得新的进展。在这里,我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一、今后孔子基金会的工作应在提高研究水平和工作质量方面多下苦功夫,

  • 标签: 新形势 研究水平 基金会 孔子 工作质量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