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唐家路,山东沂源人,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系,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学博士,科研处处长,学报《设计艺术》副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突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山东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花鸟画师从于郭志光先生。作品获全国美展铜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入选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

  • 标签: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政府特殊津贴 美术类专业 山东省 东南大学 设计艺术
  • 简介:读《话说太极》郑杰文继《周易之河解说》之后,中国社科院李申先生又推出了他的新作《话说太极》。随着前几年“周易热”和“道教热”的迭兴,“太极热,也悄然兴起。几乎可以说,研《周易》者无不论“太极”,谈道教者无不讲“太极”,就连那些与道家略沾点...

  • 标签: 《太极图》 《太极图说》 周敦颐 《无极图》 先天图 《周易》
  • 简介: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两元论分析入手,说明张载的性两元论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的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之性的意义,而天地之性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的工夫。人由二性(善恶混)而走向性(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的过程中实现的,说到底只是性的互为胜负。“于气”的性之两元也可以在性的意义上予以理解。

  • 标签: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性两元论 性一元论 二性 一性
  • 简介:太极古文字证国光红1.汉字除了它所记录的词义(包括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外,它自身尚有“字形之意”。“字形之意”是尚未进入语言层次的模糊意义,它与字本义相应,是字本义的基础,而与字本义不属于同层次。“字形之意”这术语是段玉裁提出来的,《说...

  • 标签: 字形之意 极图 古文字 甲骨文 字本义 《易》
  • 简介:<正>栻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在后世的影响远不及朱熹,但以栻为代表的“湖南派,在当时为最盛”(《宋元学案》卷五十《南轩学案》)。朱熹对吕祖谦、陆九渊、陈亮等人多有微词,唯独对栻多有称道祆湓凇洞鹗又亍分腥衔?栻“见处卓然不可及,从游之久,反复开益为多”(《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二)。栻与朱熹的交往比较密切,

  • 标签: 朱熹思想 修养方法 吕祖谦 陆九渊 心统性情 湖湘学派
  • 简介:漳浦县黄道周纪念馆中的天方盘和黄道周《易象正》中的天方大同小异,本文细致分析比较了二者结构的区别和相似,对其方圆数度关系作出考释。天方是黄道周易学体系的重要基石,在其易学著述中,很多易、历、律的象数关系,都要根据天方来说明。方以智家三代对黄道周的天方都很欣赏,黄道周的天方思想实有进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 标签: 天方图 天方盘 方圆 易象数
  • 简介:本文经过考证认为,汉魏学者将《说卦传》的八卦方位与汉易卦气六日七分术的四正卦说混为谈是错误的;康有为、顾颉刚以"《说卦传》与汉易卦气相合"为理由指《说卦传》为汉人所作是不能成立的;古今些学者用汉易卦气说对《周易》经传所作的种种解释,皆无切实根据而错乱悖谬。

  • 标签: 周易 说卦传 汉易卦气
  • 简介:<正>人眼底视觉结构,酷似太极。太极是宇宙万物圆运动的象征,如天体中旋窝运动的旋窝星云图,半大陆、半海洋的地球,圆缺的月球等等。太极不仅存在自然中,亦存在人体中,如在人体中五脏六腑气机升降,十二经及奇经八脉经络循环,营气卫气运动等,都是首尾相贯圆循环运动。人的视网膜中能分辨明暗的锥细胞与杆细胞也

  • 标签: 太极图 视网膜 视觉器官 黄斑部 升降出入 细胞分布
  • 简介:书籍自有书籍的命运.兵教授写的(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和(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两本书的两种命运,很令人玩味.只是作者写给自己的本书,原以为写均匀之后就被埋在书架深处落灰,谁知却引发了场小规模的批判.反倒是(以下简称)书落得了"万马齐喑"的境遇.我不禁联想起当年资产阶级怎么对付马克思的的:先是企图用沉默封杀,后来发觉不济事,才又开始批判.这种联想未免牵强,但是成为个"没有读者的文本"①,是个不争的事实.

  • 标签: 经济学语境 哲学解码 张一兵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 阿多诺
  • 简介:2002年在洛阳唐城花园发掘批西周墓葬,其中座编号C3M434墓葬中出土的仿铜陶簋内壁腹部刻筮数、刻划符号和图画,本文对其中的筮数与图画进行考释,结果表明筮数与图画存在对应关系,图画所表现的就是筮数之"象"。这是早期《周易》"数"、"象"关系的重要发现。今本《周易.系辞下》"制器尚象"章由此可以得到确认,可证其并非后人伪造。

  • 标签: 陶簋 筮数 图画 制器尚象
  • 简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在易理的传承中'数'''主要承担了文化阐释功能,应把它们当作种文化符号,着重把握其在文化记忆与传承中的阐释功能,了解其在文化惯习中的符码价值,以加深对易学智慧的领悟。文化符号学作为种具有很强操作性的阐释模式,能提供种比较超脱、明晰的视野,有利于更真确地把握并分析古代文化现象。

  • 标签: 文化符号
  • 简介:三天八卦与布尔代数侯维民笔者前文①已介绍了先天(伏羲)八卦与布尔代数的联系。最近笔者又发现,我国古代的多种八卦均与布尔代数有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比前文所说的内容更密切。本文先谈三天(先天、中天、后天)八卦与布尔代数的联系,这些事实可能会给中西方...

  • 标签: 布尔代数 顶点向量 先天八卦图 代数系统 方体 后天八卦
  • 简介:概称句的形式刻画涉及到知识表达和常识推理,由人工智能研究首先提出。之后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理论,对于更为合理的概称句形式刻画方案的探讨也仍在继续。Delgrande首先开始用条件句逻辑处理概称句,并由Asher、Morreau和Boutilier等继续发展,其要点是将“鸟会飞”理解为“正常情况下鸟会飞”,毛翊继而提出双正常解读,将“鸟会飞”理解为“正常情况下,正常的鸟会飞”。以此前工作为基础,周北海提出概称句是揭示概念内涵的句子,“鸟会飞”表示的是“鸟”这概念的内涵有“会飞”这内涵项。

  • 标签: 词项逻辑 算法 树图 形式刻画 概称句 知识表达
  • 简介:显光的太极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解释“无极而太极”时,首先提出了太极之妙、无极之妙以及无极太极之妙的独到见解,对太极所含之天地万物的存有根据和超越的性质解释得很真切,透过太极与仪、象、卦具有相贯相包的性质,他更为明晰地解释了“太极即理”、理气经纬论和太极的本体性;再者显光提出了“太极者道德之头颅”的观点,认为太极不仅是万事万物之存有论的根底或枢纽,而且也为道德视域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性。显光对太极的诠释,虽然根源于周敦颐及朱熹,但也未止步于传统性理学,而是提出了些独到的概念,建构了套有创见的哲学系统。

  • 标签: 张显光 太极 相贯相包 无极太极之妙 道德之头颅 道德氧世
  • 简介:理学以建立个与宇宙秩序本质同的人间秩序与心灵秩序为核心。其中,宇宙论设立个人天沟通的枢纽,从而借此将天道秩序顺利地引导并落实于人类社会公共生活而成为人之内在心灵秩序与外在社会共同法则;心性论的实质则是将宇宙论所预设之终极本体界定为人之生命本质,同时围绕此宇宙、人生共同本质而寻求修身上达之路径。

  • 标签: 理学体系 逻辑结构 社会公共生活 宇宙秩序 张栻 生命本质
  • 简介:米歇尔·尼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当代作家,其小说以颇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对存在与身份等问题的深刻哲思而闻名于世.其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陆续译介,向中国读者开启了20世纪法国“哲思小说”与“重塑神话”的文学之窗.本文以时间为序,从译介、研究与接受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尼埃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评介与产生的影响.“新寓言派”的热议事件显示中国文学界对尼埃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评价.

  • 标签: 米歇尔·图尼埃 译介 研究 接受 价值
  • 简介:周敦颐《太极图说》为理学史上的重要论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思想,最先为道学理论形态建立初步的宇宙论架构。但《太极图说》对"无极"、"太极"含义及关系等问题的论说甚为简约,使得后来理学家对其作创造性的诠释成为可能。陈普作为元代福建朱子门人后学,对《太极》的理解承袭朱子之说,但也有发朱子未发之论:是对"阴阳圈"中小圈、"五行圈"下小圈的解说;二是对"男女圈"意蕴的发明,阐发了"太极"与"二气"、"五行"、"万物"不杂不离且为之主宰的关系。这在理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 标签: 陈普 《太极图》 阴阳圈 五行圈 男女圈 小圈
  • 简介:朱熹的易学体系在于熔象数义理于炉,而重点则是通过象数的研究以补《程传》之不足。《本义》卷首九与《启蒙》四篇是朱熹所编出的象数大略,构成他的易学体系的主干。朱熹认为,河图洛书是天地自然之易的象数,伏羲八卦是先天之学的象数,文王八卦是后天之学的象数,卦变是孔子之易的象数。这四种象数虽然层次历然,不可混淆,其实皆不外乎阴阳奇偶之动静循环,至于其动其静,则必有所以动静之理,这就是所谓太极。因而太极阴阳之妙就成为这四种不同象数的共同的本质。太极是理,阴阳是气,所谓太极阴阳之妙,实质上就是个理与气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

  • 标签: 象数 朱熹 易学 太极 周易本义 动静
  • 简介:紫阳真人伯端以阐述的宇宙观为本,结合自己的修炼实践,以易学象数学理论为依据,说明内丹之周天火候和成丹过程的阴阳变易之理,从而形成了深具易学渊源、崇尚性命双修的道教内丹理论.

  • 标签: 张伯端 《周易》 阴阳 卦气 内丹
  • 简介:逻辑在文化中具有双重身份:对人类文化的总体而言,它属于文化;对各个民族的文化而言,它是超文化的.与逻辑具有超文化身份的观点相反,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的基本主张是文化决定逻辑,不同的文化决定不同的逻辑.它包括三个错误理论:1.“四种不同的逻辑”论:把逻辑泛化为思维方式.2.语言决定逻辑论:把逻辑的载体当作逻辑的本体.3.逻辑“跟着文化走”论:从主观主义走到相对主义.

  • 标签: 逻辑 文化 超文化 文化主义逻辑观 张东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