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正>宏(公元?~1161年),字仁仲,福建崇安人,学者称五峰先生。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和其父安国一起隐居湖南衡山,讲学著书,创立湖湘学派。宏的代表著作是《知言》。这部书是他“优游南山之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到”(张栻《胡子知言序》)而完成的。学术史家全祖望对宏的理学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宋元学案·五峰学案》)宏到底留下了一些什么思想?这是一个需要作深入细致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此只能对宏的理学思想作一粗略的勾勒。不当之处,祈望学界前辈不吝指正。

  • 标签: 胡宏 理学思想 理学家 知言 人性论 哲学本体论
  • 简介:<正>居仁是我国明代初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没有引起时贤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仅就居仁的理学思想作初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居仁(1434—1484年),字叔心,江西余干县人。他从学于吴与弼(1392—1469年),终身绝意仕进,“其学以主忠信为先,以求于心为要,操守勿失,莫大乎敬,因以敬名其斋。”(《明史·本传》)一理气论居仁的思想,宗程朱理学,重治心养性。他认为,后世儒者,只有程朱才真理解了《书》、《六经》的广大浩博精密之旨,因此他十分推尊程朱理学,并亲身躬行之。

  • 标签: 理学家 理学思想 忠信 四书 儒者 心与理
  • 简介:山东大学主办,凤凰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协办的《子》首批重大成果发布暨“两岸古籍珍本合璧工程”论证会,于2013年11月30日在山东大学召开。

  • 标签: 成果 珍本 工程 两岸 文化业 山东大学
  • 简介:清初易学家煦以乾元为本体构建起了一套非常具有特色的宇宙生成论体系。其中,对于乾元本体的象数义,他主要从乾元为本体、阴阳为大用而生成《周易》六十四卦的路向进行解说。他的乾元本体论思想,既丰富了《周易》乾元思想的内涵,也对现代新儒家熊十力本体论的建构与诠释起了积极的启发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胡煦 乾元 阴阳 用九 用六
  • 简介:本文将宏置于两宋理学思潮之中,围绕理学家所关注和思考的“性与天道”的理学主题,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确认和评价宏心性哲学的历史地位:一、分析归纳出宏心性哲学的理论特色,说明宏不同于其他理学家,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二、通过对湖湘学派源流的历史考察,以及对氏父子的学术成就的确认,来阐明宏在湖湘学派中所占有的显赫地位;三、阐明宏心性哲学对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及以陈亮、叶适、吕祖谦等为代表的“浙学”的影响和作用,揭示和表明宏心性之学是从二程过渡到后来相继崛起的朱子理学、陆氏心学、浙江事功之学的中介和桥梁,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 标签: 湖湘学派 心性哲学 胡宏 理论特色 历史地位 陆九渊
  • 简介: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江西南昌西汉昏侯刘贺墓,出土上万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据介绍,其中含有《周易》的内容。昏侯墓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祭祀体系最完备的西汉列侯墓园。

  • 标签: 考古新发现 木牍 刘贺 列侯 考古发掘 西汉初期
  • 简介:瑗的《周易口义》相对于孔颖达《周易注疏》在释卦体例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创新:1、重视对卦序与时义的阐释;2、成卦之义多“以二体言之”;3、主张“诸卦德亦天地德”。这些体例创新均是北宋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觉醒的时代背景下借易学解释“阐明儒理”的思想意图的体现。

  • 标签: 北宋易学 《周易口义》 解易体例
  • 简介: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的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与王龙溪之请,在家乡的天泉桥上阐发了对自己晚年所提出的“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理解,并对两位弟子的疑难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史称“天泉证道”。在“天泉证道”的记载上,《传习录》下、《年谱三》和《天泉证道纪》是三条最为基本的文献。

  • 标签: 四句教 “四有” 考辨 《传习录》 少数民族 王阳明
  • 简介:再论抗战后期周佛思想之变化马振犊众所周知,周佛是汪伪集团中的第三号人物,他“下水”为奸是其在“抗战亡国”思想指导下主动的自觉行为,并且有一套汉奸“和平”理论以为根据。然而,在其投敌后,几年来奴才生涯,也使其思想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使其在...

  • 标签: 周佛海 抗战后期 蒋介石 日本 汪精卫集团 伪政权
  • 简介:作为一个伟大的智者,孔子既仰望“天文”,又俯察“人文”。他关注现实人生,着意思考生活的真谛。孔子着力为生活辩护,主张人有追求物质满足的权利;他认为这种权利就是人人共享的,理想的社会是人人各得其所的公平的社会。孔子还倡导人应过一种理性的生活,应注重对生活精神意义的品味。

  • 标签: 孔子 生活 精神品味
  • 简介:<正>依据读者来信提出的问题,现于前面所讲“变”“化”部分稍作如下补充:六爻不动则不变,动则必变,老阴变为少阳,老阳变为少阴,是为爻变。爻变,有变回头之生,有变回头之克。凡“用神”、“元神”宜变回头之生,不宜变回头之克;“忌神”,“仇神”宜变回头之克,不宜变回头之生。六爻安静,旺相之爻可以克休囚之爻,亦可以生休囚之爻。卦有动爻,能克静爻。而静爻不能克制动爻。凡卦有动爻,动而必变,变出之爻能生克冲合本位之动爻,不能生克冲合它爻,而它爻与本位之动爻,亦不能生克变爻。如子月卯日测得《坤》之《晋》。

  • 标签: 具体应用 读者来信 变出 纳甲筮法 本位 元神
  • 简介:《管子》篇并非专门注解《老子》的著作,只是为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而解读、发挥老子思想、注解《老子》文本.《管子》篇的“《老子》注”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分散于《管子》篇.并且,主要是对《老子》“道经”的部分内容的注解.而且,其注解《老子》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构成了其注解《老子》的特色,也是其注解《老子》新意之所在.从《管子》篇注解《老子》的文字,并结合《管子》篇对老子思想的阐发来看,《管子》篇认为老子思想包括道、圣人、人生修持等方面.这些,大体不谬.《管子》篇把老子道之无为解读为“道贵因”,以“因”释“无为”,是其《老子》注的最大特色.

  • 标签: 《管子》四篇 《老子》 老子 注解
  • 简介:关于朱子书学的形成似乎已经形成某种结论,但事实上其中重要关节仍值得重新讨论。朱子书学的形成贯穿其毕生,大致可分为启蒙期、准备期、形成期、成熟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期间朱子对书的注释刊刻既齐头并进又分合有度,或各书单刻,或《学庸章句》合刻,或《论孟集注》合刻,应特别注意的是朱子并未合刻《书集注》。至于《书或问》,虽编为一帙而实包含丁酉1177年《论孟或问》与晚年《学庸或问》两个不同时期、层次的著作,不可视而为一。《论孟精义》为系列著作,先后有癸未1163年《论语要义》(庚辰1160年《孟子集解》)、壬辰1172年《论孟精义》(《论孟集义》)、庚子1180年《语孟要义》三个不同版本,壬辰《精义》、《集义》仅是名称之别,但与庚子《要义》存在内容差别,不可混淆前后《要义》,亦不可视壬辰《集义》在庚子《要义》后。今流传通行本《论孟精义》似为壬辰前后之盗本。准确把握朱子书学的形成,对朱子书学的理解具有基础性意义。

  • 标签: 朱子 四书 四书学
  • 简介:《管子》篇是战国时齐国稷下道家的代表性著作。本文以"道"为中心,对"道"的含义,"道"的两大特征和三种类型,以及"道"与其他五大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揭示了《管子》篇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吸收。最后,本文简要总结了《管子》篇中道论的线索、特征和影响。

  • 标签: 《管子》四篇 虚无 超越性
  • 简介:<正>考察帛书《黄帝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

  • 标签: 黄帝四经 系辞 帛书本 道家黄老 黄老道家 黄老学派
  • 简介:<正>《周易》咸恒渐归妹卦取象夫妇情义和男女婚嫁表达义理。咸恒两卦借夫妇情义讲事物相感应和恒久的道理。渐卦通过男子婚娶必具“六礼”说明事物渐进的规律。归妹言女子不备“六礼”而嫁,所取义恰是渐的反面。以下依次说解。咸艮下兑上。咸,亨利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相感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说解]《周易》将咸恒二卦列下经之首,用意颇深。据《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

  • 标签: 周易 利贞 古代女子 夫妇关系 取象 感应
  • 简介:10月13日在吉林长春举行,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来自美国、韩国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贺来主持会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资深教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致开幕辞。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高清海 大学哲学 逝世 纪念 社会学院
  • 简介:研究孔学,恢复孔子的真实面目固然重要,而研究孔学演变中的孔子也不可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会的变化。为此,本文考察了孔子主观化的最早表现,通过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中出现的孔子形象的分析,分别指出其强孔子为己用的用心,从而揭示了滥觞于先秦的孔子形象主观化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 标签: 孔子思想 孔子形象 主观化 孟子 荀子 韩非子
  • 简介:“礼”、“义”、“廉”、“耻”为国家的“维”,《管子》曰:“国有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维绝则灭。”可见“礼”、“义”、“廉”、“耻”犹如支撑国家大厦的根柱子,如果有一根断裂,就会危及国家的安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我们要借鉴“守国之道,在饰维”的治国之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义廉耻”的合理因素,加强道德建设,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富强。

  • 标签: 《管子》 四维 启示
  • 简介:当今中国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正是以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两“微”存在为标志的,它们构成了我们“微生活”的底色。可以说,“小时代,微生活”构成当今时代的某种标记。

  • 标签: 传统媒体 发展现状 群体 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