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对《周易本义》具有注疏性质的《易经蒙引》,其对于理解朱子的《本义》,到底有多大帮助?蔡的理解与朱子《本义》原义是否贴切?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经蒙引》是对朱子主要易注的宏观审视与抉择,其对《本义》与《程传》的承传与不同有清醒的分判与吸取,并融会宋元诸易家研究《本义》之释,择精存义,且以历史的、礼学的阐释具化对《本义》的疏解。《易经蒙引》是蔡在对朱子易说进行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作出的,是研究朱子《本义》不可或缺的材料。

  • 标签: 《周易本义》 《易经蒙引》 蔡清 朱熹 《程氏易传》
  • 简介:意味着华夏之为华夏的文明贞固性或礼秩基础。但自近代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知识人对礼的态度却与往不同,他们将之理解为压抑人性、阻碍自由的消极力量。另一方面,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在家庭及社会伦理方面屡现的种种弊病,恰恰也跟近代礼崩溃后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诗经》中《汉广》及《汝坟》两篇所蕴含的礼思想,探讨礼与人之性情的关系,并分析周文礼乐如何经由先秦儒家思想发生的转换,进而揭示礼崩解与"古今之变"的特殊关联。

  • 标签: 《汉广》 《汝坟》 礼防 王化 儒家
  • 简介:京杭大运河作为“人”加诸大地的符号、象征或标志,值得进行系统的“正思”与“反思”。以明清两代言,具有积极意义的淮源的探寻、难以评说的洪泽湖的扩大与高家堰的成型、酿成悲剧的泗州城的淹没等例,即与其时京杭大运河“蓄刷黄保漕”的国家大政密切关联,而彼此之间也是相互勾连。如此,当今如何客观认识、全面考察曾经的京杭大运河之利弊得失、功过是非,可谓极为复杂、又极为重要的问题。

  • 标签: 京杭大运河 “蓄清刷黄保漕” 淮源 洪泽湖 高家堰 泗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