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学勤先生所著《周易溯源》,是以“证据法”研究《周易》典范。《周易溯源》主要对《周易》经传年代、筮法、帛书《周易》经传以及《易纬》进行讨论,相关结论和方法不但推动了《周易》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易溯源》 《周易》 二重证据法
  • 简介:在学术界畅行不衰证据法”是由王国维先生率先提出.该“证据法”在古史研究领域迄今仍然颇具影响力.实际上“证据法”既包括狭义历史学者用考古资料来补正历史文献,亦包括考古学者通过运用历史典籍来解读和印证考古发掘资料.例如:久负盛名临淄齐国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年代是春秋晚期,关于该墓墓主认定便是借助了传世历史文献.伴随着各学科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以“证据法”为基础,出现了“多重证据法”.“多重证据法”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合成作战,联合攻关,形成多重证据,是在新时代对“证据法”新发展.通过对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中殉马数量研究及骨骼等鉴定,不仅能识别这些殉马马龄并发现体质变化,甚至能够揭示出其品种来源和饲养方式及养马业发展规模等多方面的情况,而这就得通过兽医学、生物学乃至统计学等多学科介入以获得多重证据、进行全方位研究.运用由“证据法”发展而来“多重证据法”,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就能够深入地揭示东周时期齐文化,对东周齐文化深入探讨应该是由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多学科来共同进行.

  • 标签: 二重证据法 多重证据法 东周齐国殉马坑
  • 简介:从张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之与气质之两元论分析入手,说明张载两元论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之意义,而天地之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工夫。人由(善恶混)而走向一(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过程中实现,说到底只是一互为胜负。“一于气”之两元也可以在一气一意义上予以理解。

  • 标签: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性两元论 性一元论 二性 一性
  • 简介:在住宅市场中,商品住宅市场是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由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入,停止实物分房和实行货币分房,商品住宅市场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现实来看,大量空置商品房中,空置住宅房占很大比重。因而研究商品住宅市场状况和特点,探讨商品住宅市场...

  • 标签: 住宅商品房 商品住宅市场 住宅产业现代化 市场状况 商品房空置 销售总量
  • 简介:重建道德中国,推动移风易俗,必须造就大批新时代君子去参与去带领。君子文化曾长期被冷落,而今又逐渐升温,其顽强生命力来源于:一是合情合理,是文明需要。志愿者队伍壮大滋养着君子群体。君子与小人主要差别,一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而君子与小人差别又是动态可以转化。梁启超有《论君子》之作。今日新君子之论把君子道德人格概括为“六有”:有仁义,立人之基;有涵养,美人之;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扩人之胸;有坦诚,存人之真;有担当,尽人之责。我们要突破“君子不器”局限,改曰“君子能器”,呼唤各行各业都有大批君子出来肩负重任。全国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山东威海倡导“君子之风,美德威海”成绩,都增强了我们重建礼义之邦信心。

  • 标签: 君子人格 君子能器 移风易俗
  • 简介:<正>战国末期,封建大一统趋势即将到来,究竟采取什么样“道”治国,这是关系到国家胜败存亡大问题。长期居于齐国,深谙齐国历史、关心齐国政事荀子,或在稷下学宫讲坛上以齐人齐事为据,或直谏齐国统治者,竭力阐发自己治国之道,为封建统一局面的到来,提供理论根据。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人之道 齐国 统治者 理论根据
  • 简介:晚清经学有今古文学之争,而今古文家都将此学术现象追溯至两汉,以为两汉经学亦然。但返观两汉,则其时虽有王官学与民间学之辩,却无廖平《今古学宗旨不同表》所罗列那种壁垒森严对立。文章从廖平表中选出四例,即今文与古文、《王制》与《周礼》、孔学与史学、义理与考据等,证明以今文和古文不能概括经学之争,而王官学并未必以经学为孔学,民间学也不以史学看待经学;且派都既义理,也重考据,者不偏颇;又《王制》之大法未行于汉代,新莽乃以《周礼》改制。凡此证明经今古文学之争是晚清所特有的经学形态,与两汉事实不大相符,如再以今古文学对立思维来研究经学,显然不甚妥当。

  • 标签: 今文学 古文学 王官学 民间学
  • 简介:许多学者在内圣之学规模下叙述朱子道统论;余英时先生则提出道学与道统之辨,从时间、人物上来为道学与道统划界,指出道统之为内圣外王合一。此两方观点互有得失。在朱子,道学与道统在时间、人物上界限重合,实无分别;而尤其根据对《中庸章句》之序与经、注内在关联等之考论,可知道统之“统”当训为“绪一业”(而非“谱系”),道统即道之“统绪一事业”(而非道或道学之传授谱系);道统之大本是内圣,道统之实质是内圣外王之合一;道学之传本身也是道统之传一种方式。由此而可澄清相关误解、深化相关探究。

  • 标签: 朱子 道学一道统 道之绪一业 内圣外王
  • 简介:六十四卦如何由八卦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说法。本文立足“”与“错”同异,探讨其成卦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在忽略者矛盾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发明相错,””在他是指天圆地方天道运动,而与卦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八卦相错是讲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运动说明八卦与六十四卦关系。利用“道”去解释“卦”,揭示了六十四卦生成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需要发挥邵雍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混淆,但又不是胡宏一“”到底.而是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卦。尽管哲学家们对””与“错”方法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卦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基本共识。

  • 标签: 重卦 相错 一分为二 重道 刚柔相推
  • 简介:在关于马克思正义理论讨论中,一个被质疑最多而又无法回避问题是:马克思本人是否赞成从正义与非正义角度讨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差异?进一步说,以道义合理性为根据论证社会主义应当取代资本主义是否与以历史必然为核心唯物史观相冲突?

  • 标签: 正义理论 马克思 辩护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唯物史观
  • 简介:商品经济与齐鲁文化散论──兼谈俗文化研究孙竟昊一"文革"落幕后,文化建设得以拓荒奠基。八十年代初掀起起文化史和文化讨论热,则直接缘自以商品市场经济为嚆矢和杼机改革开放激荡和感召。反思文化传统,检讨民族性格,方可以新精神面貌适应和推进经济变革。...

  • 标签: 齐鲁文化 俗文化 商品经济 商品货币关系 周文化 自然经济
  • 简介:寻微探幽古树华──喜读《周易述论》崔波刘太恒先生《周易述论》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周易》研究领域里所取得又一可喜成果。它既是一部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很有价值参考书,又是一部通俗易懂、见解新颖且可读著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讨。...

  • 标签: 《易经》 《周易》研究 《易传》 述论 六十四卦 《易》
  • 简介: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彻底佛教宗派,学界以往在谈论禅宗中国化特色时候都是将眼光集中于其对儒家和道家吸收上,而没有关注作为中国文化“群经之首”《易经》及其易学在禅宗中国化过程中作用。实际上,作为禅宗宗派之一,曹洞宗在佛学理论上最大特点就是在禅宗“不立文字”框架下援引《易经》元素以及易学思想来阐释禅学,其历代祖师前赴后继“依易说禅”,自成一统。曹洞宗不用印度佛学概念而用中国本土易学来言说禅学,这是曹洞宗对于佛教中国化一大贡献,而且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如何运用周易道理来进一步发展包括佛教在内中国文化有着深刻启迪意义。

  • 标签: 禅宗 易学 曹洞宗 中国化 不立文字
  • 简介: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一个理论疑难。通过借鉴海德格尔关于尼采对柏拉图主义“颠倒”来类比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有助于我们达到对“颠倒之谜”本质性理解: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绝不是简单翻转和剥离,而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转向出来。马克思是通过穿越黑格尔哲学意识形态幻象,“退回’’到对象实际此岸世界(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标志现代社会),从而达到这一转向。沿着这一理论路径,马克思破除了黑格尔辩证法“神秘化”,最终确立了“合理形态”辩证法。

  • 标签: 马克思哲学研究 黑格尔辩证法 颠倒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意识形态幻象 柏拉图主义
  • 简介:人们通常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是互为他者乃至是相互对立,这是一种误解。真实情况是,非实证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并不隔阂,历史必然告诫也并未消解正义,而正义研究最终只能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两者之间相激互融、彼此依托内在兼容性关系,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正义思想发掘与开显需要在重新解读和梳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路径上推进。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此路径切近马克思哲学真实思想逻辑,同时也由于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创生基本要求。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正义思想 兼容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哲学 辩护
  • 简介:承继前篇,本文以逐章解读形式,对帛书《厽子》下半部分中疑难词句和其中所涉及易学问题进行了发掘和疏通,试图解决先秦及汉初易学中一些重要问题

  • 标签: 帛书 《易传》 《二厽子》
  • 简介:姜太公所出吕国地望何在?先秦时期莒国存灭轨迹如何?学术界一直争讼不已,甚至夹杂有对《史记》记载质疑。通过综合考察各类史料间内在联系,发现导致此类问题发生有共性原因,就是在《史记》等史乘指向时空关系中迷失了方向,把本来历时态存在信息理解成了共时态。如果对现有材料进行合理时间排序,仍可勾勒出较为完整历史图景。

  • 标签: 地望 存灭 考异
  • 简介:《大学》原是《礼记》中一篇通论礼意或与礼有关学术思想篇章。朱熹经过“移文补传”工作,对原本《大学》进行文本改造和诠解读,不仅使《大学》离经独立,自成一书,且赋予了它全新生命力,把它改造成了“为学次第之书,即物穷理之学”,使之获得了“四书之首”地位。朱熹对《大学》文本改造和解读有其一定历史渊源和学理根据,但同时更是他建构理学体系需要,也是一次重要学术创新过程。从经典诠释学视角看,朱熹这种文本改造意义和影响在于:为传统儒学发展开出了新命题,实现了经学和礼学研究范式转换,也为理学体系最终建立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契机。

  • 标签: 《大学》 礼学 理学 文本诠释 范式创新
  • 简介:严滩问答是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重要论学,但学界对于严滩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却莫衷一是,或以为在富阳,或以为即桐庐七里濑,本文考证出严滩即严陵濑,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前人之说皆误。王阳明《次谦之韵》一诗是对邹守益《赠阳明先生》唱和之作,《王文成公全书》将此诗排在嘉靖年浮峰诸作之前,很容易让读者以为,它们是同一时期作品。受其影响,后来论者将《赠阳明先生》与《次谦之韵》诗均系于嘉靖年。本文考证出《次谦之韵》实际写于嘉靖三年八月间。

  • 标签: 阳明 严滩 《次谦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