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9月28~30日在莫斯科大学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主题为“社会变革时期的伦理道德问题”。中方代表团成员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葛晨虹、焦国成、肖群忠、温海明教授和郭清香、张霄副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北大学江畅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研究员,《齐鲁学刊》杜振吉教授,江苏师范大学陈延斌教授,黑龙江大学关健英教授,东北农业大学武卉昕教授。

  • 标签: 伦理道德问题 社会变革时期 学术对话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莫斯科大学
  • 简介:多年来,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研究中,黑格尔哲学一直被视为马克思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进而在马克思哲学的阐释方式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黑格尔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形成了巨大影响。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一阐释路径存在一定的限度和问题,因此,近年来便试图在这一传统之外寻找一条新的哲学道路,这就是近康德的阐释路径。

  • 标签: 马克思哲学研究 阐释方式 康德 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主义 哲学关系
  • 简介:邻避设施整体公共效用与局部负外部性影响的二元冲突是邻比冲突治理必须考量的核心问题,邻避设施公共效用的必要性强弱、设施局部负外部性影响的破坏性程度以及设施设址的环境正义伦理,应是决定邻避设施设址决策的关键变量,由此可以建立邻避设施设址决策净值的简约分析框架。环境哲学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逻辑要求应从严判断邻避设施负外部性影响的破坏性程度,变受害者负外部性影响举证责任为受控者否定性结论举证责任。虽然邻比冲突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无法确保邻避设施得以成功建设或运营,但政府引导的公民参与比将公民排除在邻避设施设址政策过程之外更为必要和理性。即便面临诸多质疑,补偿回馈机制对治理邻比冲突具有实践必要性和伦理正当性,有助于提高邻避设施设址接受度,能促进邻比冲突治理。

  • 标签: 邻比冲突 公共效用 负外部性 公民参与 补偿
  • 简介:中国本无“哲学”一词。“哲学”一词源自日本学者西周对西文“philosophy”的翻译,黄遵宪最先把其介绍到中国,此后蔡元培、梁启超、章炳麟等人都纷纷以“中国哲学”一词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1919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标志着中国哲学史这一学科开始建立,但胡适的这部书并没有写完。

  • 标签: 中国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大纲》 方法论 维度 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11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由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的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特别讨论了由英国约克大学迈克·比尼教授主编的《牛津分析哲学手册》(2013)的汉译问题,涉及内容有:分析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哲学问题分析论证,以及一些重要分析哲学家的思想,如维特根斯坦、亚历克修斯·迈农、弗雷格、唐纳德·戴维森、斯特劳森等。

  • 标签: 国际分析 北京 学会 大学哲学 哲学史研究 维特根斯坦
  • 简介: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中国教育问题,是当下中国教育研究所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思想任务。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切中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命脉,不能通过简单的经验和直观方法加以把握,而要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分析得以显现。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引导教育进行历史定位,将教育的时代标识凸显出来;只有跳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思考模式”,才能把捉住中国教育的历史方位。合理选择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基本路径应当是:把握中国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培育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个人,超越左与右,建构本土原创的教育理论。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历时性 共时性 中国教育问题
  • 简介:3月11日在中国台北举行,由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和(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议题包括近代东西方思想交流、中日思想交流、现象学与中国哲学、诠释学与儒学,以及汤用彤玄学思想等。

  • 标签: 思想交流 学术研讨会 近代 东传 西学 中国台北
  • 简介:12月6日在中山大学举行,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青年哲学论坛”和现代哲学杂志社共同主办。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研讨“物”、“物化”、“唯物主义”等哲学范畴的内涵,主要议题有:西方语境中的“物”的概念,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以及中国哲学中的“物”与“物象”等。

  • 标签: 哲学分析 学术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山大学 中国现代化 “物”
  • 简介:“趣味”概念是近代美学的一个主导性概念,由其所引发的美学问题对近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启者,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曾对与“趣味”相关的美学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阐发出“趣味”概念的先验基础。

  • 标签: “趣味” 多角度分析 《判断力批判》 德国古典美学 近代美学 美学问题
  • 简介: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分析哲学运动被称作“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精神风潮”。这场运动为哲学研究引入了“高度严格的标准”,它的主要特征在于“与理性精神和科学的结盟,并致力于推翻思辨的形而上学和消除哲学上的神秘性。在方法论上,它是与新的逻辑作为哲学洞见之来源相关联的,并且后来在哲学的语言转向之后与主要地和细致地关注语言及其用法相关联”。

  • 标签: 分析哲学 历史特征 运动 意义 当代西方哲学 理性精神
  • 简介:10月12~1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举办。来自全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20篇,其中包括法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布伦纳(JosephE.Brenner)和丹麦著名学者索伦·布赫尔(SorenBrier)提交的论文。

  • 标签: 哲学精神 信息时代 哲学分析 学术研讨会 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 简介:11月8~9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杂志协办,主题是“中西哲学中的身体问题”。

  • 标签: 哲学学会 中西哲学 中国现代 哲学史 学术研讨会 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