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之一。对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党内民主自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的相关问题。从中共就是多年的历史来看,发展党内民主不仅与党的生命和事业息息相关,并且越来越成为巩固我党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建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党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的开始,各方面的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党内民主发展中也渐渐出现了一些难题和困难。

  • 标签: 党内民主建设 民主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 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本质
  • 简介:《(共产党人〉发-70词》中,毛泽东概括瓦窑堡会议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场合提出的有特殊使命的党的建设任务,誉为“伟大的工程”。实施伟大工程的客观条件是有一个布尔什维克化的党中央,主观奈件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伟大工程的核心工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工程实际启动于瓦窑堡会议、结束于七大。七大期间毛泽东的党建思想是伟大工程的理论成果。

  • 标签: 毛泽东 科学认识 党的建设 伟大工程 历史内涵
  • 简介:《理想国》第1卷提出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整体来看,苏格拉底将正义把握为一种圆满的思,因此,他能针对不同的正义表述,提出自己的论证。从人与人的交往来看,正义是个人生活的基础;从城邦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看,正义是城邦和谐的尺度。正义抵达整体的善,又不侵害个体的善。正义的本质性思考为立法提供了根基,并保障了公民城邦生活的稳定性和长久性。

  • 标签: 正义 建构 本质 圆满的思 尺度
  • 简介:一、MEGA^1的编辑前史编辑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努力,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前。19世纪50年代初,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成员海尔曼·贝克尔就建议马克思,以文集的形式出版他于40年代撰写的一些著述。马克思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贝克尔计划出两卷10分册,第一卷包括马克思在《莱茵报》、《德法年鉴》、《威斯特伐里亚汽船》、《社会明镜》等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其中的第1分册刊登《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等文章,即发表马克思在《莱茵报》中批判普鲁士新闻出版状况的文章。第1分册于1851年4月底印刷和装订完毕.马克思于同年5月3日得到一本样书。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历史考证 编辑史 19世纪50年代 共产主义者同盟 《莱茵报》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表明,“道德原则的历史性”意指道德原则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中蕴含着普遍性和绝对性,道德原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承认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是克服相对主义道德观唯一有效的路径。强调道德原则的历史性,其要旨不在于否定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而在于反对空谈道德的道德主义。运用历史性的道德原则“改变社会”,要求在物质生产领域探究社会现象的道德属性,揭示并消除非道德的根源。

  • 标签: 道德原则 历史性 历史主义
  • 简介:对比德文第4版,《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生产方式”是修改较多的一个概念。法文版的修改证明,商品生产是生产方式,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工厂制度是生产方式,是生产的技术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以工厂制度为手段的商品生产。《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和德文第4版“生产方式”概念比较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把握《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启示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

  • 标签: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第1卷
  • 简介:<正>在很长一段时间,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敌人,对民族主义则没有予以充分重视。但是在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真正影响世界和谐发展的,并给未来世界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隐患的却主要是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对于这些民族问题,以往的唯物史观没有也不可能有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面对

  • 标签: 民族主义 民族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 民族特性 卢森堡 列宁
  • 简介: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扬弃继承和创新发展。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是现实的需要,是道德文化发展和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强调的“民族精神”、“民族特色”、“时代价值”,对继承和发展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待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主张,富有创造性地提出要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对我们党一贯强调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 标签: 中华传统美德 习近平重要论述 继承发展
  • 简介: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美学似乎没有得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相提并论的重要性地位,1974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文档》第1卷《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文学艺术观》(KarlMarxandFrederickEngelsonLiteratureandArt)出版,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不足。这本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档的第一卷,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起源,即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美学观念,建立在对二者的政治、经济、哲学经典著作、片段化的戏剧、绘画等艺术评论与私人通信等真实可靠的文本基础上,深入讨论了诸如艺术与经济、生产、阶级的关系、倾向性写作、艺术现象的语境与内驱力、个体的人的创造力、精神与物质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异化、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美学是否体系化等问题。著作的另一个深刻之处在于,在充分的原始文本支持下,作者指出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审美趣味上的差异,如马克思审美的欧洲整体性趣味与恩格斯的德国本土倾向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苏维埃或社会主义美学观念的区别。这些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历史语境 审美经验 人的创造力
  • 简介:前期维特根斯坦在语言之内对可说者与不可说者进行了界划,界限之外是不可说的"神秘之域",其自谓之为"语言批判"。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实践批判"的视域构建了语言的生存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消解了语言的彼岸性和神秘性。文章分别剖析了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相关思想,并对这两种批判路径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阐发。

  • 标签: 语言 不可说者 语言批判 神秘之域 实践批判
  • 简介:2016年12月18日,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编辑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创刊1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座谈会 高校 创刊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得以展开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比较研究工作的深化,又涉及意识形态概念史的梳理。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历史逻辑问题而言,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或作用等的探讨理应得到肯定;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演进问题实质上关联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学说。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范式和创造性转化问题上,'回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近年来国内相关讨论中最值得注意的声音。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范式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存在一个重大误区,就是总以为"化"是把普遍的东西"化"为特殊的东西,实际上,离开了普遍的东西,"化"的那个东西是什么都成了问题。如果说《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有什么重大的直接意义的话,那么,确实有这样一个,但可惜的是,没有被充分注意到或真正被遗漏了。这就是《资本论》与东方问题,《资本论》与俄罗斯问题,进而,是《资本论》与中国化的问题。它表明,无论是什么"化",都必须是彻底的:一方面,不能偏离普遍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具体"化"的特殊性不过表明,这个特殊性的"化",不过是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一个环节。

  • 标签: 从具体到抽象 从抽象到具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