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精神现象学》中译本下卷阐述了精神在意识和自我意识两个阶段的发展,前者结束于良心,后者结束于绝对知。良心作为第一阶段的结果呈现为自我意识的无内容的形式,它与宗教的绝对内容的统一具体呈现为绝对知。于此概念成为此在的因素,同时精神在其对象性中达到概念的形态。在意识中整体性经验走在分析性契机的前面,在概念中则相反。然而意识的完整运动才造就了诸契机的认识内容,因此,概念的科学以意识经验的科学为先导,进而与经验内容或者现象相区分。黑格尔哲学体系完善了近代哲学的原则。

  • 标签: 自我意识 概念科学 整体 契机
  • 简介:毛泽东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基本内容构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确立了党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绝对领导方法,力行党对军队组织制度和军队干部管理的绝对领导方略,坚持党对军队作风建设的绝对领导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解读毛泽东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秉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强军目标
  • 简介:<正>作者来稿《试论同一性与斗争性都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认为:我国哲学界过去曾普遍把“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看成“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唯物辩证法原则”,但是按照唯物辩证法来考察,这一原则却很值得研究。因为:第一,经典作家并没有把“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论点绝化化。列宁在强调主观主义与辩证法的区别时指出:“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

  • 标签: 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 唯物辩证法 经典作家 哲学界 列宁
  • 简介:资本统治的私有制社会,异化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的表现或确证,而人对物的单纯拥有衍生了人的感觉的绝对贫困。马克思认为,异化的扬弃和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如此一来,人的感觉的这种异化状态孕育着走出困境的巨大力量,从而使人们摆脱感觉的贫困而达到丰富性状态成为可能。

  • 标签: 异化劳动 感觉的绝对贫困 实践 “理论家”
  • 简介:统一和斗争的相对绝对问题新探──兼论毛泽东和列宁观点的异同方辉锦统一和斗争的相对绝对问题,是一个重要而颇有争议的哲学问题。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彻底的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反对怀疑论和诡辩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统一和斗争的相对绝对问题是列宁首先提...

  • 标签: 毛泽东 相对和绝对 绝对性 相对性 列宁 辩证法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司法体制得到改革,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然而,中国的司法体制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职业法学家的匮乏、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似乎是根本性的难题。中国的“法治”(Meoflaw)和“法制”(Mebylaw)依然根据各方各自的政治、官僚和经济权力而不是根据法律或平等的原则来解释。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将会继续下去,但实现社会和国际社会法律要求的政治转化仍有待时日。同时,风险、挫折和困境将继续阻挠中国建立真正独立的司法体制和法治。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中国 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压力 司法体制
  • 简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一名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在"意识形态终结"论已成为流行话语、"纯审美"批评颇为走俏的当今时代,却一再申论"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阐释阅读的绝对视域",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及第三世界文学等进行意识形态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成果和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化 美学
  • 简介:在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第一座高能加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决策建造过程中,邓小平不仅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高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民族的强大振兴;现代化要从基础研究领域着手;推动国家高科技研究态度要坚定果决;搞好科研工作后勤保障;立足中国实际和条件,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搞好自主创新等。邓小平“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战略思想对当前我国继续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借鉴和启示:要对发展高科技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及目标要求有更进一步的清醒认识;要进一步提升对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对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基础科学领域作出更多战略性超前安排;要早下决心、保持战略定力,狠抓落实、一干到底;要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营造创造能够鼓动创新的环境和条件;要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能有丝毫的依赖心理和天真心态。

  • 标签: 邓小平 高能加速器 高科技 创新
  • 简介:伍德从分析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角度出发,指出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并没有消亡,反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国家一方面充当着资本的导流,另一方面也成为革命的能量场,制约资本的渗透与扩张。全球资本需要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全球资本积累和扩张中充当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规则的作用,同时民族国家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反资本主义力量,将反资本主义的经济斗争引向政治斗争。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重新认识国家(政府)的作用,要强化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作用,推进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协调,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国家 资本 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