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在长期的《反杜林论》教学和研究中,人们较多注意研究其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问题,忽视或不注重研究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这是不恰当的。《反杜林论》主要是一历史唯物主义著作。因为,它的论战对象杜林,不仅是绝对的形而上学者,更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他既否定其前辈思想家的历史建树,更否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 标签: 杜林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 简介:随着2012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分第4卷第3册的出版,马克思在1857—1881年间写下的《资本论》的所有草稿已全部面世。这为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形成过程和整个创作时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文章以MEGA的文本为基础,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如果马克思改写《资本论》第1卷,会从哪些方面着手;二,马克思如何研究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研究在其政论文章和《资本论》手稿中怎样反映出来,文章认为马克思从1857年起就在撰写经济学著作的同时系统地进行数学研究,他对数学的研究始终与经济研究相关。

  • 标签: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资本论》 数学研究
  • 简介:一切科学理论都有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这种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们是双向的、互动的,不仅理论要与实践结合,实践也要与理论结合,才能提高实践水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操作层次上最主要的是制订实践观念,架通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以两者之间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为前提的,这是结合的辩证要求.

  • 标签: 理论联系实践 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践观念 辩证性 层次性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大生产运动。为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影响,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整风学习运动。整风学习运动经过了学习运动、改造学习运动、整风学习运动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民族形式和以中国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奠定了思想基础、精神基础。

  • 标签: 毛泽东 抗战时期 整风学习运动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的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并将对物化现象的超越诉诸于无产阶级意识。卢卡奇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集中地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意识的论述上,但是卢卡奇并不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批判后就直接得出无产阶级意识的,而是通过对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的批判引申到对整个现代性的批判后得出的。对现代性的批判、对资产阶级思想的哲学反思、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三者不可分割地统一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中。

  • 标签: 物化 二律背反 无产阶级意识 中介 总体性
  • 简介: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日,我们在成都电缆厂厂长室见到了刚从香港回来的袁彰同志。听他谈起香港考察的感受。

  • 标签: 电缆厂 厂长 成都 邮电部 勇气 改革
  • 简介:社科界老友郑国玺、薛建平?赠新著《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研究》。我初一浏览,为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所吸引;仔细拜读,窃以为它是一系统深入揭示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真谛的专著。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特色理论 专著 系统 社科界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分即“《资本论》及准备稿”部分于2012年8月编辑出版最后一个分卷,本文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了MEGA^2第2分把马克思恩格斯同《资本论》相关的全部手稿发表为人们带来的对《资本论》的新认识。文章“背景介绍”部分谈到MEGA^2发表的新文献正在改变人们对马克思和《资本论》的看法;第2分以《资本论》各卷为单位介绍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的数量和规模;第3分阐述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在13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指出《资本论》是未完成的体系,《资本论》创作史是艰难曲折的过程,MEGA^2已经成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真实可靠的文本依据。

  • 标签: 《资本论》 MEGA^2 新认识
  • 简介: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德法相济,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给德治以公度,给法治以良心,才能防止德治蜕变为人治、法治蜕变为权治。当代中国,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的交往实践正逐渐减少,而陌生人社会、规则社会的交往实践正日益增多,社会交往实践的变化给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机遇。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要适应社会交往实践方式的变化,分别情境,各用其所,使情不越法、法不伤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标签: 德治 法治 人治 交往实践
  • 简介: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力作———读《社会发展论纲》纪华社会发展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也是理论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课题。最近,由张华金、王淼洋两位研究员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发展论纲》,就是一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力作。该书深入地阐述了...

  • 标签: 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问题 发展论 研究社会 当代中国 社会心理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是能够结合的,二者的结合不会对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带来不利的影响。中国文化开放包容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以及二者间的契合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能够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并没有冲击中国文化的正常发展,而是顺应了中国近代以来中西会通的文化发展趋势,能够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并不会导致马克思主义本质内容和指导地位的改变,事实上,二者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了“以苏联为鉴”,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企业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这一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总结,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所启发。

  • 标签: 管理思想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工业化道路 企业管理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 简介: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冉昌光教授《枝叶情——哲学·文化·教育论》的学术著作,遴选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优秀论文,是一本具有自身内在逻辑体系的新书。

  • 标签: 教育论 理论与实践 文化 哲学 大学出版社 学术著作
  • 简介:唯物史观伴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唯物史观的创立又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以此为基础,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反过来,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也为马克思创立科学形态的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从而为唯物史观提供了科学论证。总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得出的'总的结果',在得到这个结果之后又立刻成为马克思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正是这两个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开辟道路。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理论 方法论
  • 简介:本文从总体上阐明了MEGA^2第2分(《资本论》及准备稿)对研究《资本论》的重大意义。首先说明马克思在实施“资本一般”计划过程中遭遇到“抽象”与“具体”的矛盾,因而原本限于研究抽象领域的“资本一般”计划逐渐被研究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资本论”计划取代,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也藉此具有两个不同的主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其次,作者借助MEGA^2第2分的文本对马克思审订的《资本论》第1卷不同版本做了比较说明,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强调德文第2版的修订手稿对于研究“价值形成”的意义。作者还以“危机理论”和“信用理论”为例,说明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在某些地方与马克思的意图不相符合。最后作者借助马克思的手稿和一些书信证明《资本论》无论在研究还是写作方面都远未结束。

  • 标签: 资本一般抽象领域 单个资本 社会总资本 价值理论 危机理论 信用理论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所展开的接触、交流、冲突、融会,可以说不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都是值得重视的哲学现象。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说,这一哲学现象典型地体现了自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民族国家的哲学-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历史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中国传统哲学 毛泽东 李大钊 认识论范畴 中国哲学
  • 简介:毛泽东在1960年3月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思想,在1961年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中得以具体化和制度化。其中,确立了较为完备的企业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机制,而该机制的建立主要依存于国营工业企业的现代产权制度。对“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的研究对于当前企业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信任合作机制的确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标签: “两参一改三结合” 信任三维度 信任合作机制 现代产权制度